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指以语言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类最重要也是最完备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感敏锐与否和语文学习的成败得失紧紧相连。语感能力强弱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感能力 语言文字 语言环境 语言感知
  “语言”是指以语言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类最重要也是最完备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感即语言感知,實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这方面表现的能力叫语感能力。语感敏锐与否和语文学习的成败得失紧紧相连。语感能力强弱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十分重要。
  阅读教学中,读是重点,提高阅读能力是中心。而语感则是读的前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如果不把前提解决好,不把基础打牢,就不可能搞好阅读教学,也不可能得到明显的教学效益。
  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首先,要扣住字词和语文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握词语的确切含义,并加揣摩比较。目前教学中,许多学生读课文常常似懂非懂,不会斟字酌句,因此,往往正误不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讲解教材中的词语时,应区别对待,有所侧重,不平均使用教学时间。有的词语只要学生意会就行,如名词术语,方言词之类;而有的词语,初看含义不深,学生似乎也懂,可因为作者选用精确,显得分外传神。这样的词语引导学生去琢磨,有利于能力的培养。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写到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的转移,坚守在狼牙山上,打退了数倍之敌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直到最后一个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假如“屹立”改“站立”显然不贴切,它只描写一种姿式;改“挺立”也不妥当,它没有反映五壮士的内在精神,唯有“屹立”才勾画出一幅大理石群体雕塑图,表现出五壮士那种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如《半夜鸡叫》一课中有那么两句话:“他回来的时候,看见有个家伙手里拿根长棍,轻手轻脚地走到鸡窝边。”“等了好一会儿,周扒皮蹑手蹑脚地出来了,刚到鸡窝门口。。。 。。。 。”前句话有个“轻手轻脚”,后句话有个“蹑手蹑脚”。两个词反映了周扒皮半夜鸡叫心里上的虚弱和手段的狡诈狠毒。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境,通过揣摩比较,发现作者用词的精妙,加以欣赏、琢磨、促使感情到理性的升华,知道怎么使用词语,用在何处才更确切。这样,语感便会油然而生。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思考语言文字所表现的事物。语文中,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客观生活(或客观事物)的描述,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目视、口诵、心惟的同时,借助想象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音积累,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化”,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这样,为语言内容的理解和语言情感的感受提供了想象的基础,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情感的体验。如《桂林山水》一棵,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读后让学生借助投影口述“见闻”。这样通过想象,写景的语言文字就成了一幅色彩明快的桂林山水图,静清绿的水,奇险秀的山,空中弥漫的云雾,江上行驶的舟船,山间开放的野花便活现在眼前。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的越多,了解越见深切。”教学中,教师既要学生斟字酌句,但又要不能死扣字眼,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思考和理解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又如《黄继光》中“掷动”一词,字典上的解释是“移动”的意思,学生就难以感受它的真切含义,倘若引导学生联系搬动沉重物体的感受;或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看过的描写战斗的电影,那受了重伤的战士用尽全力挣扎着艰难前进的情形,定能诱发学生的语感,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让学生通过读、找动词自主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学生对文中所用的动词的解读是多元的,是鲜活、深刻的。
  第三,倡导学生反复朗读抒情散文、诗歌和文学色彩浓、情感强烈的短篇课文,长篇课文中的重点段。因为抒情散文一般来说内容较丰富,词语较华丽,情感溢于文字,意境广阔;诗歌语言简洁,有节凑,带乐感;文学性课文有情有景,这类课文学生喜欢,易调动学习语言积极性。通过反复朗读这类课文,可以依靠音调的生动变化来理解文字,体验文学的优美,产生快递反应,有助于语感的培养提高。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第二段写春天,那新枝绿叶,那融雪小溪,那小鹿和水中的倒映,还有黄河春水和前进的木排.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自发”,把学生引入“形象环节”,在脑子里出现一幅小兴安岭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这样,学生可在阅读欣赏中增强对语感感受能力。
  第四,要让学生多实践,多接触有声或无声的语言环境巩固语言感受。一是结合所教课文,适当增加选词造句的作业,例如把“刀绞”、“刀切”,“呼啸”与“呼叫”,“摇、甩”这样一些意思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词编成组,要学生造句,而后学生互相交换批改,教师小结点拨。二是多进行笔述训练。可以由教师或学生选择一篇优秀作品朗读,其余学生细听;也可以运用电化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听录音,诸如配音诗朗诵、影视解说、作品欣赏,还可以组织学生听广播,听后用笔写下了。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利用多媒体出现画面,同时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面对这一片废墟,你心里有何感受呢?你想说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此时的练笔,即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又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感。三是选择一些课外读物,要学生把与课文内容相同、体裁相同或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区别异同。例如《我爱红领巾》、《珍贵的教科书》和《珍贵的照片》、《一个降落伞》、和.《一夜工作》放在一起读,这样练习多了,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就能较快地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江西教育》
  《叶圣陶名著》
  《赣南教育研究》
  《语感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功能在教育教学的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成效,在教育界广泛应用并且受到广泛认同。依据幼儿发展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多媒体运用于幼儿园的优势,重点讲述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幼儿园的策略,以求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的教学。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园教学;实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很强,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正确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物理实验为
高水巷旁充填材料在煤矿沿空留巷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水灰比对其力学性质关系密切。首先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高水材料的微细观形貌,其次通过RMT-301伺服试验机对1.3~2.5∶1等
菊苣粕为菊苣根提取菊糖后的粕类副产品。为更好地开发菊苣粕这种非常规饲料资源,本文就菊苣粕的营养价值和生产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摘要】《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乱世中的小知识分子潘先生,为保住性命出走逃难的故事。本文通过分析潘先生的处境和潘先生的选择得出启示:如今社会也存在“潘先生”,他们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艰难挣扎。  【关键词】潘先生在难中 乱世 小知识分子  第一次读《潘先生在难中》是在高中,觉着潘先生实在是可笑,做事畏首畏尾,带领妻子儿女的逃难可谓是人在囧途;第二次读《潘先生在难中》是在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质监局不断探索加强对辖区内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与帮扶措施,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执法,提升监管实效,为推动全市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做出
以创建“质量强区”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监管意识,创新行政执法工作机制一~这是河南省安阳市质监局文峰区分局近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