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干细胞因子(SCF)在腺嘌呤诱导的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间质损害的关系。
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模型组(18例)用腺嘌呤灌胃诱发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对照组(18例)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于灌胃第4、8、12周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外周血、处死取肾,采用RT-PCR技术检测SCF、Ⅰ型胶原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C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及肥大细胞浸润情况,比较各组肾组织损害程度及各指标表达有无差异,并分析SCF与上述其他指标及肾间质损害程度的相关性。2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模型组血尿酸[第4、8、12周分别为(302±41)μmol/L、(424±61)μmol/L、(518±57)μmol/L],肌酐[第4、8、12周分别为(151±9)μmol/L、(219±15)μmol/L、(299±21)μmol/L],尿素氮[第4、8、12周分别为(26.7±3.7)mmol/L、(40.3±5.7)mmol/L、(61.9±9.4)mmol/L],尿蛋白/肌酐比值(UP/Ucr)[第4、8、12周分别为(0.71±0.10)mmol/L、(1.18±0.11)mmol/L、(1.78±0.13)mmol/L]及肾组织中SCF mRNA[第4、8、12周分别为(1.19±0.41)、(1.69±0.63)、(2.21±0.97)]以及SCF蛋白[第4、8、12周分别为(1.42±0.33)、(6.02±1.81)、(10.03±2.6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均>4.59,P<0.01),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②肾组织中SCF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与Ⅰ型胶原的表达量、肾间质损害程度、血肌酐、UP/Ucr呈正相关关系(第4周时r分别为0.53、0.42、0.40、0.51;第8周时r分别为0.60、0.59、0.41、0.39;第12周时r分别为0.74、0.61、0.56、0.39,P均<0.05);③模型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浸润数量也随着肾损害的加重逐渐增多,与SCF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P<0.01)。
结论SCF和肥大细胞在腺嘌呤诱发的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肾间质中的表达和浸润明显增加,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及肾间质损害的加重,表达量不断增加,提示两者在尿酸性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