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公正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它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能够引导教师发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得失,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弥补教学漏洞;能够激励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清楚认识本阶段学习活动的得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教育教学情况,为课程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接触新课程改革已有三个年头,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如下体会。
第一,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在教学中,首先把学习认真的学生,具有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的学生视为好学生;其次是不断有进步的学生;最后才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过,能做到第一点的学生往往能做到后两点。
第二,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以往,我们偏重于教师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多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甚至评价老师。教师与学生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也可评价教师。许多学生正是从评价教师的行为中端正了学习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变得善于学习了。这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它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各种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第三,制定行之有效的过程评价指标。新课标强调评价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中,这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映,及时捕捉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从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课后作业等制定学习过程评价指标。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在评价表中记录学生每节课的表现,每周一汇总,作为期末评价的依据之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放松原则。例如,课堂纪律差者小组长要登记,教师要暗示或提醒,以促使其及时改正;作业没完成或出错时教师要做好批改记录及时补救,这对学生稳步前进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只有把握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原则,才能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教育和调节作用。
第四,制定适宜的终结性评价指标。期末评价是一种鉴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在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我们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个性张扬等为期末评价指标,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主要评价其优点,帮助他(她)指出缺点和努力的方向,然后教师给予综合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思维能力主要通过笔记进行期末评价。课改并不否定考试方式的评价,关键是怎样考和如何处理考试的结果。命题时应注意灵活性,多出选择、判断等客观题,以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重点考查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评价应把握“宽松、模糊”的激励性原则。过程评价要求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而期末却适宜于采取宽松的、模糊的评价,最好和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肯定度,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最后,采取激励性的随机评价。激励性随机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或课堂外,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通过口头语言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的一种过程性评价,属于口头评价。强调激励性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是带着求知欲望来学习的活生生的人,是处于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他们要在学习中成长,在问题中成长。作为一个人,他们有需要得到尊重、理解、鼓励、信任和帮助的欲望。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是缺少批评,而是缺少激励和引导。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随时随地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乃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一语重千斤,教学实践中很多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都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学生,不仅仅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要多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从中给予正确评价。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在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 袁妮)
第一,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在教学中,首先把学习认真的学生,具有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的学生视为好学生;其次是不断有进步的学生;最后才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过,能做到第一点的学生往往能做到后两点。
第二,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以往,我们偏重于教师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多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甚至评价老师。教师与学生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也可评价教师。许多学生正是从评价教师的行为中端正了学习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变得善于学习了。这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它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各种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第三,制定行之有效的过程评价指标。新课标强调评价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中,这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映,及时捕捉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从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课后作业等制定学习过程评价指标。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在评价表中记录学生每节课的表现,每周一汇总,作为期末评价的依据之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放松原则。例如,课堂纪律差者小组长要登记,教师要暗示或提醒,以促使其及时改正;作业没完成或出错时教师要做好批改记录及时补救,这对学生稳步前进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只有把握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原则,才能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教育和调节作用。
第四,制定适宜的终结性评价指标。期末评价是一种鉴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在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我们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个性张扬等为期末评价指标,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主要评价其优点,帮助他(她)指出缺点和努力的方向,然后教师给予综合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思维能力主要通过笔记进行期末评价。课改并不否定考试方式的评价,关键是怎样考和如何处理考试的结果。命题时应注意灵活性,多出选择、判断等客观题,以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重点考查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评价应把握“宽松、模糊”的激励性原则。过程评价要求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而期末却适宜于采取宽松的、模糊的评价,最好和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肯定度,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最后,采取激励性的随机评价。激励性随机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或课堂外,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通过口头语言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的一种过程性评价,属于口头评价。强调激励性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是带着求知欲望来学习的活生生的人,是处于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他们要在学习中成长,在问题中成长。作为一个人,他们有需要得到尊重、理解、鼓励、信任和帮助的欲望。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是缺少批评,而是缺少激励和引导。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随时随地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乃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一语重千斤,教学实践中很多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都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学生,不仅仅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要多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从中给予正确评价。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在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