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引入STEM教育理念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引入STEM教育理念,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以“建桥梁”课堂教学为例,主要从突出跨学科融合、制定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情境、注重探究体验、设计课后拓展等方面展开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科学;STEM理念;融合与探究
  STEM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教育,它以跨学科知识整合为理念,以设计与探索为目的,并通过科学实践来实现问题解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2017版小学课程标准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用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议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中尝试STEM教育。可见,STEM教育已经走向科学教育的核心区。下面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建桥梁》一课为例,探索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引入STEM教育理念。
  一、学科相互融合,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在教学中起引领和指导作用。STEM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主要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大学科融为一体。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做到先分析本课内容、知识与方法,把STEM教学融入到探究活动中,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制订《建桥梁》一课的学习目标时,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四个维度提炼出STEM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设计见图1。
  图1“建桥梁STEM学习目标
  二、创设真实情境,明确任务要求
  STEM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深入理解科学概念的机会,以真实的情境融入教学中,使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既有趣又有味。在教学《建桥梁》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看山区孩子上学要走索道过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山区孩子上学的艰辛与危险,并引导学生提出为山区建桥梁的想法。在学生依据原有认知回答问题后,教师趁机提出一系列问题:建怎样的桥合适?建桥需要什么前提准备呢?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知道桥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桥面、桥墩等;了解桥的特点,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桥梁分类;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三、注重探究体验,优化课堂教学
  STEM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领,通过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思,学以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与任务明确后,开启头脑风暴,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对各项任务进行分析、整合,梳理本课的活动流程,从而确定活動的内容和形式。
  1.分组合作,制定活动流程
  分组合理,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达到互补。利用小组,让学生针对问题,用图文形式记录、分享,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具体活动流程见图2。
  2.实验操作,形成知识结构
  五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实验非常感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与探究能力。结合活动流程,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形状的桥梁,并会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桥梁的结构是由桥面和桥墩构成的。在学生对建桥梁具备相关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体验“桥梁设计师”的工作。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形式把喜欢的桥梁设计稿画出来,并尝试用已有材料搭建出桥梁的模型。最后,探究桥梁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在本环节,要引导学生知道承受力的大小影响着桥的生命。因此,先明确本环节探究的任务,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搭建三种桥梁的模型,并对三种桥梁模型的承受力进行测试。实验完毕,各组进行实验记录单的展示与汇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桥梁的承受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山区建桥梁提出建议;该选择什么形状的桥梁比较合适?
  学生在经历了设计、搭建桥梁和测试桥梁承受力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3.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实施课堂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也可以让教师全面了解教学效果。在《建桥梁》一课,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与合作情况相应作出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
  四、强化STEM理念,课后拓展延伸
  科学立足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课后拓展性学习,有效地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对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强化STEM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拓展科学视野,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课后让学生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西瓜皮建造一座瓜皮桥。
  STEM课程的实施仍处于摸索阶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领会课标精神,以人为本,转变科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深入学习理解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与核心要义,找到 STEM 教育和科学课程的融合点,给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畏·林鹭芸·陈勇.上海市中小学STEM 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参考,2018(6):5-16.
  [2](美)米尔顿·霍林杰姬·斯皮克·德怀尔.STEM课程如何设计:从STEMT理念到课例[M].刘恩山,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3]陈华珠.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3):125.
其他文献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鉴于此,我们对培养小学生爱国
期刊
【摘要】劳动教育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屡被提起。一方面,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青少年儿童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刻不容缓。然而,受限于场地、师资等原因,很多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并不顺利,本文以深圳市水库小学(以下简称“水库小学”)劳动教育“四个融合”模式为例,以期为中
期刊
【摘要】生态课堂,是“互教互学——以教促学——已学促长”的过程,是在了解班内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想法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在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下,通过新式教学策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成长。生态课堂注重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它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也是生态课堂成为学生心目中快乐课堂的原因。教师立足于教材,但却不拘泥于教材,补充与拓展了教材的内容
期刊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挖掘数学阅读这一重要学习方式中所蕴含的教育功效,在数学材料的选择、数学阅读活动的设计、数学阅读过程性评价中,巧妙渗透德育,让原本“冰冷”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贴近心灵,原本充满理性的数学学习也变成有温度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德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育人不是语文教师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
期刊
【摘要】识字写字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错字别字是普遍和常见的问题。在日常識字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汉字字源、字理的探究和渗透,依托字理,引导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进行辨析,对构字部件进行整合,从而促进学生准确掌握汉字音形义,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  【关键词】小学识字;字根;同音异形字;形近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
期刊
【摘要】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步入中年级的学习,在阅读积累上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开始显得尤为重要,写人叙事类文章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现有的不良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语感和阅读习惯,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人叙事类文章;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随着小学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开展,小学
期刊
师:大家好,我是苏老师,我是广州人,我总不会忘记我们的广州塔,西关大屋,每年如是的花市。你们的家乡在哪里呢?又有哪些难忘的人、事、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亮出家乡名片,学习抒情,在这个周末里,同学们已经通过设计明信片和制作美食视频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在这节课里,我们将会是学习抒情来提升我们的文章。我们来看一下学习目标。  屏显:学习目标  一、通过表达情感的词语来直接抒情。  二、借助描写、修辞
期刊
【摘要】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注重师生关系的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进而在班级建立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也尊重学生的情感选择。下面对新型教学关系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寻找措施,不断完善新型教学关系。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小学;新型教学关系;相关举措  众所周知,新课改一直强调素
期刊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学科。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从“知法”“信法”“用法”三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培养;知法;信法;用法  法治意识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目前,小学已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期刊
多年的山区英语课堂教学,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现象:七年级的学生习热情高,在课堂活动中表现非常积极踊跃;八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减退;而到了九年级甚至有出现学生拒绝学习英语现象,成绩直线下滑。为此,笔者做了专项调查研究,经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对于刚上中学的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还不算大,靠小学攒积的经验仍然够用,所以兴趣仍较浓厚;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课业负担的增加,学生可花在英语学习交流的时间随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