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似春水 人比黄花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u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楠是一位风格别具的作家,其代表作《画魂》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它记述着主人公潘玉良在追求艺术的坎坷道路上的奋斗精神。本文对石楠创作的《潘玉良传》中主人公的形象与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说创作 作家石楠 潘玉良传 人物形象
  《画魂——潘玉良传》是石楠的第一部小说,这部成名作奠定了石楠以后传记创作的基本特征,其后的传记创作无论是从写作内容还是写作方法、艺术特征等都沿着《画魂》开创的范式进行。比如写积极向上的苦难者时,让人物在直面苦难、超越苦难的过程中尽显生命的价值,生动曲折的情节与悬念的设置,细节的虚构以及真挚感情的投射,直抵人心灵深处的文字表达等等。石楠的传记文学很难从职业上分,但她选择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选择经受苦难最终走向成功的苦难者,写他们用苦斗的方法对抗苦难的人生,不断追求改变的命运。
  一、石楠创作的《画魂》主人公潘玉良人物分析
  在中国传统文学里,虽然也有描述悲剧故事的作品,但是往往以正义的胜利或悲剧人物妥协或浪漫主义的手法冲淡了悲剧的味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痛苦在文学作品中淡化,人格的独立、人性的崇高也随之被淹没,人格精神完美让位给了灭欲忍让,从而达到心灵和社会的和谐。痛苦是唤醒人格精神的一味良药,只有深沉而剧烈的痛苦,才能激起生命里的意志,形成一股经久不衰的动力,从而真正体味到生命的价值。而这种潜在的意识一旦遇到优越的环境,就会像一粒种子遇到沃土、甘露的滋润一样立即破土而出,显示出一股不可压抑的生命力。
  石楠的成名作小说《画魂》打下了写强女人的基础,主人公潘玉良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幼年失怙,很小就被卖给青楼。安徽农村的艰辛给她勤劳、自强的品格,也为她在妓院出人头地打下了心理基础,正因为她的勤学、自强、自重,赢得了新思想的潘赞化的好感和爱情,帮助她出了青楼、教给她文化、支持她学画。如果是一般的女性,她们就可能会陶醉在这转眼间得来的幸福里了。而潘玉良却并没有这样,她忘不了她有过的痛苦,她的心灵是压抑静止的,以至她到了上海后看到洪老师作画总是偷偷地学。到上海后,潘赞化又因事务在身而回安徽上任后,潘玉良的个人生活就变得更加孤单,她只有通过废寝忘食的画画、读书来减轻内心的痛苦,而对艺术的投入也唤醒了她对自我的自信。从此她更加发奋地学习艺术,以至后来风雨无阻地远赴法国学习西方艺术,为她在艺术上和社会上都赢得了很高的地位和荣誉,然而已经深深地受到了西方文化教育熏陶的她,在她学成归来时却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她在艺术上、工作上、家庭生活方面都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她那被唤醒自觉意识受到了压抑,在与传统文化的较量过程中,她虽然失败了,但她却保住了自我的主体意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传统文化,最后她带着这份深切的体验又回到了艺术之都巴黎,在那里孤独地度过她的下半生。在那里,在痛苦的艺术奋斗中忘却了自己暂时的痛苦,最终达到她艺术上的最高境界,中西合璧,成为中国艺术史上早期一位杰出的女油画家,有“东方的马蒂斯”之称。
  在上面的文本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到主人公潘玉良的人物结构是充满悲剧性的,这种“悲剧性”又是充满魅力的。对于潘玉良而言,她既是身在此处但又是身在他处——这是因为她的存在已化作历史烟尘无力再穿越时光隧道实现回光返照;而文学竭力塑造的悲剧结构,的确还原了“潘玉良”,但还原是已不在此处的象征符号。但无论是肉身还是符号的“潘玉良”,它们都无例外地放射出“悲剧”的光芒,灼伤每一对善感的眼眸。因此,我们看到在文学之外,似乎都还存在着另一个“潘玉良”——那就是生活世界中的潘玉良。但是,谁都不会去质疑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因为,文学的叙事逻辑早就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了悲剧的结构之中。毫不夸张地说,在《画魂》中,悲剧以其自身的魅力再造了一个能够吸引人们心灵的“潘玉良”,尽管这些文本披着艺术的羊皮,却仍然无法掩盖其冷酷动人的本来面目。
  二、石楠《画魂》的创作手法分析
  自传记体文学诞生以来,怎么写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既是传记,肯定有实的一面,既是文学肯定会有一些文学手段。传记文学的本质特征,“既不是纯粹的历史,也不完全是文学性虚构,它应该是一种综合,一种基于史而臻于文的叙述。”传记大体围绕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用文学的方法来写,有渲染和感情、比喻、夸张等,在大的事件上要忠于传主,要忠于所写人物的个性,个别细节和辅助的人物可以有想象有填充,是历史真实与诗意情怀的结合。
  小说式的写法使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扩大,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文学天赋,在组织人物刻画性格方面自由翱翔。但是传记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还要受传记这种文体的约束,所以太虚了不行。以《潘玉良传》为例,作者写到潘玉良的美丽用了很抒情的文字:“身材修长,两目秀美,白里泛红的两颊,现出一深一浅的酒擂,一攀一笑,就像两杯醇厚的青梅酒,诱人思醉。”写潘玉良人生历程中出淤泥而不染,特别注意渲染其贞其节;写潘玉良海外思念祖国,上升到一定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都有刻意拔高美化的痕迹。有些虚构可能会脱离历史史实,比如:写潘玉良去美专读书因出身被拒;在写到潘玉良亲朋好友时,也往往回避其不美好的一面;写到潘玉良家人的种种做法,也处处是为潘玉良着想,没有任何别的因素。虚构过度的情节使作品在整体架构上不够均衡,对小说化手法的过多依赖,使作品在叙事手法和创作风格上给人雷同化之感。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因为中国传统文学虽然也有带悲剧性的文学作品,如《窦娥冤》、《红楼梦》、《拜月亭》之类,但是从来没有描写过人性的执著与崇高,只是对现实社会做一些温和的批判、揭露,而没有认真描写过人的主体精神与现实社会斗争的过程的惨烈,没有达到高扬人性完善人格的作用,艺术失去了塑造人们完美心灵的作用。而这篇小说《画魂》却能给人以启发,让人最后精神振奋,虽然这篇小说并没有给人恐怖或令人同情的艺术效果,但它通过主人公与隐藏在她内心的痛苦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最后自身死去,整个故事弥扬着一种人类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因而给人一种忧郁的喜悦,给人一种淡淡的优美的悲剧味,这也是小说《画魂》能取得成功的审美意识的根基。
  三、结语
  小说《画魂》奠定了这种小说式的写法,以后《柳如是传》、《美神——刘苇传》、《另类才女苏雪林》、《中国第一女兵》等小说基本都是这种创作思路。在《潘玉良传》后记中作者石楠曾写道:“为人类生存和繁衍做过伟大牺牲和贡献的女人们,在精神文明上,同样不乏才华和建树。然而,历史长河的漫漫泥沙和世俗偏见淹没了她们的光辉。作为一个女性,我感到遗憾和不平! 我决意去寻找女性中即将被历史埋没了的星星,我想努力去工作,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擦拭裹挟她们的泥沙,让她们重放光彩。”石楠的小说让这些女性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她选择的写作人物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苦难中奋斗,自强不息,终获成功。石楠为苦难的奋斗者立传,从主人公苦难的人生中表现坚强,通过苦难阐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楠.我为苦难者立传——石楠文集(第1卷)[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17.
  [2]陈兰村.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M].语文出版社,1999.
  [3]石楠.画魂[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微信的快速普及,微信使用人数已突破10亿。微信公众号为微信重要功能,,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正如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的代表微部落,率先提出标准的行业通用模板和深定制的微信平台开发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的开放应用平台。本文基于湖南某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探讨公众号的开发过程、
摘要:结合开发与应用实践,介绍了在ASP平台下调用Crystal Reports报表设计软件实现数据打印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Internet信息服务器;水晶报表;应用范例;报表设计组件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5-10ppp-0c    1 前言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翻山越岭,从一条蜿蜒的山路下到南溪沟,就到了我美丽的家乡。它坐落在大山峡谷深处,离美丽的阿蓬江不到一公里。  一下车,我就與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还有露水和栀子花混合的香味儿。我一路小跑向前,跑着跑着,窄窄的路突然变宽了,原本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变成了石板路。我继续向前走,来到了阿蓬江。江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江水映照着远山与树木,映照着山间闲逛的牛羊,映照着近处田坎上郁郁葱葱的禾苗。江水中间
摘要:《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其中的比喻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比喻形式的多样性、比喻喻体的多样化、与其在《围城》中的文学作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围城》的比喻艺术。  关键词:围城 比喻艺术 “新儒林外史”  《围城》是钱钟书的名作,该书主要以留学生方鸿渐求学、恋爱、工作、婚后生活的经历为主线,反映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知
摘要: 文章从老人的情感需求出发,对老年的人的情感需求进行了探讨,通过非结构访谈和调查问卷进一步对老人的情感需求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情感寄存箱”的机制对策。该研究旨在提出解决城市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新模式,能够对广大的养老工作者拓宽视角和提供借鉴。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养老;精神慰藉;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3-0147-03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现代科技所引发的变革,体现在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种巨变让我们必须思考,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最基础学科,承载了高科技、新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该如何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从更深的层面挖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网络思维;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
《红与黑》,是一本世界经典名著;黑与红,却是我爷爷的颜色。  爷爷是一个农民,一个头顶烈日、脚踏土地的庄稼人。从记事起,我看着他黝黑的皮肤,看着他坚毅的面庞,时常不解,是什么造就了黑色的爷爷。  我曾经深信是烈日,那阳光下微微泛黑的皮肤衰老了他的青春。因为,年幼的我真实体会过太阳的威力,亲历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势与滋味。  但事实上,是我让爷爷的皮肤失去了光泽。蓦然回想起,去年秋天,爷爷用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