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但并不是班级事务的承包者。班主任如太“要强”,凡事大包大揽,则容易失去科任教师这支“同盟军”的配合,失去家长这支“生力军”的支持,失去学生这支“后备军”的助力,得不偿失;反之,懂得适当“放手”,学会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实效反可能提高。
班主任;班级事务;学生发展
G41
A
2095-1183(2016)09-00-02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文章编号
不少班主任争强好胜,无论做什么事情,能不“求人”时绝不求人,一副“自立”“自决”的强势相。结果虽然其敬业、负责的精神得到大家肯定,但无论学生、科任老师还是家长都不怎么“买账”……这些班主任们很委屈:为什么自己越努力反而越“孤独”呢?
问题出在哪儿了?当然就出在班主任自己身上了——太要强,以至没有了“朋友”。
一、“大包大揽”失去了科任老师这支“同盟军”的配合
如今的班主任大都学历高,能力强,又拿着班主任津贴,因此但凡能不让科任老师费心的就决不会轻易去“惊动”他们。各个科目上课前,他们都要先去教室里“候课”,直到科任老师们进教室后才离去;无论课内课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课堂,只要学生违纪,他们都要全权处理。参加各种比赛,他们都想独当一面:运动会前他们要充当体育老师去训练学生;合唱比赛时他们去抓排练,让音乐老师当“配角”;绘画比赛他们更是要精心组织,用心安排,美术老师几乎不用费力气……在他们的努力下,班里各项活动成绩斐然,“优秀班主任”的头衔频频被他们拿下。
但就在他们的大包大揽中,科任老师渐渐失去管理意识,觉得自己本来就是个科任老师,只要上好自己那门课就行了。有的则心生被“剥夺”主动权的委屈心理:你不是很能干吗?那就放手去干好了!因此一旦学生出现问题,他们就会直接“领送”给班主任处理;哪怕有本科目的比赛任务,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他们知道就是自己不出力,班主任也会“搞定”。于是乎,班里的几乎所有活动,都成了班主任的“独角戏”。[1]
科任教师这支强有力的“同盟军”,就这样在班主任的事事“亲力亲为”中失去了。
二、“公事公办”失去了家长这支“生力军”的支持
公平公正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但有些班主任对“公平公正”的理解过于刻板,以至对所有学生都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对所有家长也都是一副不卑不亢、客客气气的姿态,请不吃,送不收,玩不去,公事公办。结果大部分家长觉得这样的班主任很好,很公平,很有责任心,因而对其管理很放心,乃至自觉不自觉地将教育权全部交给了班主任。另有一部分家长则觉得,这样的班主任有点“不近人情”,因此在与其打交道时也只好“相敬如宾”,就算心里对班级发展有建设性意见也都不便再提了。
这些“要强”的班主任因为太相信自己的“实力”,忽略了家长这支“生力军”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加重了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分“依赖症”。[2]而“公事公办”则剥夺了家长们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的权利,导致自己在家庭教育的“战壕”中丧失了家长这支“生力军”的支持,将自己推向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 “亲力亲为”失去了学生这支“后备军”的助力
要强的班主任对自己、对学生要求都很高,集会、出操、自习、放学他们总是第一个到场,监督着学生的一举一动;诸多班务也都是亲力亲为——出黑板报发挥自己善写善画特长,总能屡屡得奖;教室卫生做不干净时,觉得与其唠叨指挥,不如亲手干完……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超人”式的班主任,学生形成依赖,毫无主见,凡事就等安排。最后,在班主任这个“强将”的手下,学生个个成了“弱兵”,班干部更是成了“摆设”;而周围一些能力平平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却很“强大”;更让这些班主任苦恼的是,学生对自己的辛苦、敬业觉得“理所应当”,对班主任的辛苦付出无动于衷,不知感恩。
应该说,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班主任自己太“要强”:总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看不上学生的“作品”,凡事“亲力亲为”,无意中做了学生的“全职保姆”,还剥夺了学生自我成长的权力和自我锻炼的机会,不但没有借助这支“后备军”的力量,还使得他们发展受阻,而自己则处处感到孤立无援。
可见,班主任不必太“要强”,大胆放手,学着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收效反可能更佳。
参考文献:
[1]曾润田.浅谈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处理[J].中小学德育,2008(17):39.
[2]靳增果.理性“四问”赢得家长心[J].班主任,2012(6):48.
(作者单位: 酒泉市南关小学
甘肃酒泉 735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班主任;班级事务;学生发展
G41
A
2095-1183(2016)09-00-02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文章编号
不少班主任争强好胜,无论做什么事情,能不“求人”时绝不求人,一副“自立”“自决”的强势相。结果虽然其敬业、负责的精神得到大家肯定,但无论学生、科任老师还是家长都不怎么“买账”……这些班主任们很委屈:为什么自己越努力反而越“孤独”呢?
问题出在哪儿了?当然就出在班主任自己身上了——太要强,以至没有了“朋友”。
一、“大包大揽”失去了科任老师这支“同盟军”的配合
如今的班主任大都学历高,能力强,又拿着班主任津贴,因此但凡能不让科任老师费心的就决不会轻易去“惊动”他们。各个科目上课前,他们都要先去教室里“候课”,直到科任老师们进教室后才离去;无论课内课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课堂,只要学生违纪,他们都要全权处理。参加各种比赛,他们都想独当一面:运动会前他们要充当体育老师去训练学生;合唱比赛时他们去抓排练,让音乐老师当“配角”;绘画比赛他们更是要精心组织,用心安排,美术老师几乎不用费力气……在他们的努力下,班里各项活动成绩斐然,“优秀班主任”的头衔频频被他们拿下。
但就在他们的大包大揽中,科任老师渐渐失去管理意识,觉得自己本来就是个科任老师,只要上好自己那门课就行了。有的则心生被“剥夺”主动权的委屈心理:你不是很能干吗?那就放手去干好了!因此一旦学生出现问题,他们就会直接“领送”给班主任处理;哪怕有本科目的比赛任务,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他们知道就是自己不出力,班主任也会“搞定”。于是乎,班里的几乎所有活动,都成了班主任的“独角戏”。[1]
科任教师这支强有力的“同盟军”,就这样在班主任的事事“亲力亲为”中失去了。
二、“公事公办”失去了家长这支“生力军”的支持
公平公正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但有些班主任对“公平公正”的理解过于刻板,以至对所有学生都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对所有家长也都是一副不卑不亢、客客气气的姿态,请不吃,送不收,玩不去,公事公办。结果大部分家长觉得这样的班主任很好,很公平,很有责任心,因而对其管理很放心,乃至自觉不自觉地将教育权全部交给了班主任。另有一部分家长则觉得,这样的班主任有点“不近人情”,因此在与其打交道时也只好“相敬如宾”,就算心里对班级发展有建设性意见也都不便再提了。
这些“要强”的班主任因为太相信自己的“实力”,忽略了家长这支“生力军”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加重了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分“依赖症”。[2]而“公事公办”则剥夺了家长们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的权利,导致自己在家庭教育的“战壕”中丧失了家长这支“生力军”的支持,将自己推向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 “亲力亲为”失去了学生这支“后备军”的助力
要强的班主任对自己、对学生要求都很高,集会、出操、自习、放学他们总是第一个到场,监督着学生的一举一动;诸多班务也都是亲力亲为——出黑板报发挥自己善写善画特长,总能屡屡得奖;教室卫生做不干净时,觉得与其唠叨指挥,不如亲手干完……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超人”式的班主任,学生形成依赖,毫无主见,凡事就等安排。最后,在班主任这个“强将”的手下,学生个个成了“弱兵”,班干部更是成了“摆设”;而周围一些能力平平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却很“强大”;更让这些班主任苦恼的是,学生对自己的辛苦、敬业觉得“理所应当”,对班主任的辛苦付出无动于衷,不知感恩。
应该说,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班主任自己太“要强”:总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看不上学生的“作品”,凡事“亲力亲为”,无意中做了学生的“全职保姆”,还剥夺了学生自我成长的权力和自我锻炼的机会,不但没有借助这支“后备军”的力量,还使得他们发展受阻,而自己则处处感到孤立无援。
可见,班主任不必太“要强”,大胆放手,学着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收效反可能更佳。
参考文献:
[1]曾润田.浅谈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处理[J].中小学德育,2008(17):39.
[2]靳增果.理性“四问”赢得家长心[J].班主任,2012(6):48.
(作者单位: 酒泉市南关小学
甘肃酒泉 735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