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制约了城乡均衡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布局,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次调研以高校学生、中小学生、普通居民、上班族等不同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群体在学校、社区、公司等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获取垃圾分类的知识的方式、在进行垃圾分类时所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同人群的不同认知程度,分析阻碍他们进行垃圾分类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意识
一、研究背景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超过1.5亿吨,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采用传统模式不但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和处理难度,而且浪费了垃圾的可循环利用成分。
本文主要以垃圾分类为大背景,调查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垃圾分类认知与行为,给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以及推广提出建议,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调研实施与分析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小样本问卷调研法进行公众垃圾分类行为与认知调研。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查找有关不同人群垃圾分类的相关的数据报告以及文献新闻,大量阅读垃圾分类实施办法和推广情况的相关报告,综合各个区域反馈的垃圾分类实施数据,结合本次调研目的,分析不同人群垃圾分类的普及和实施情况,明确本次调研内容。然后,结合文献研究结果,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小样本问卷调研法实施了预调研。在整理预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将整理后的正式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发放,最后,获取网络调研数据362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25份。样本性别、年级比例分布合理,以辽宁省为主,覆盖多个省市的不同人群。
基于EXCEL和SPSS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调研结论并提出建议。
(一)垃圾分类行为分析
公众对自身的垃圾分类行为评价结果以满分5分统计,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回收行为得分均值为3.85,3.71,3.71,3.88,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行为表现,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有72%的人在分类垃圾桶前会将垃圾分类投放中;只有72%的人在处理废旧电池时放到指定回收处,还有28%的人不在意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在公众选择分类投放垃圾时间中,每天6:00-7:00占比25%,每天7:00-8:00占比21%,每天11:00-12:00占比16%,每天18:00-19:00占比7%,每天19:00-20:00占比15.69%,每天20:00-2:00占比31.38%,其他占比26.51%。由此可以看出在本次调研样本中人们最喜欢在每天6:00-7:00投放垃圾,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安排垃圾分类投放的监督指导;有70% 的人经常将垃圾投放在分类垃圾桶中,由此可以看出在大部分人还是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二)垃圾分类的认知分析
在公众居住的社区垃圾收运方法调查中,有94%的社区有专业清洁工手动分拣运输、自装卸式垃圾车收自动分拣运输、垃圾车定时定点收集,大部分社区都在进行垃圾分类的工作;有87%的人对于自己城市的垃圾分类实施感到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城市的垃圾分类实行较好,但还有很大对的提升空间;在公众了解垃圾分类相关信息的途径中,微博、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占比70%;新闻网站或APP,例如凤凰网占比50%;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占比48%;相关讲座或活动占比30%;身边人的告知占比34%;网络搜索占比35%;宣传海报占比37%;以上途径均没有占比4%。由此可以看出在本次调研样本中公众通过在微博、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人数最多,应该加大这些社交平台上的宣传力度。
(三)不同群体垃圾分类时遇到的问题分析
有50%的人所居住地没有多个垃圾桶或分类垃圾桶;有38%的人觉得每个楼层放置的垃圾桶分类不够,所以应该加大分类垃圾桶的投放量并覆盖大多数楼层;有37%的人觉得楼层垃圾桶的分类标识不清楚,难以辨认,在分类垃圾桶的标识上还需要有所提高;有36%的人认为桶内垃圾干湿混乱,感觉自己认真分类没有意义,在垃圾分类的监督上还有待加强;62%的人认为宣传力度不够,还需要增加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度;有35%的人认为我国垃圾处理技术落后;有51%的人觉得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有49%的人觉得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以政府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技术突破、政策的出台、基础设施的完善上还应该下功夫。
三、調研结论与建议
在政府方面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回收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完善环境、废弃物、垃圾等方面的立法,使法律规定更细化,使法律主体更明确。奖励制度与法律相适应的政策辅助,对激励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全面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强化主流宣传引导运用媒体宣传、阵地宣传、分类现场指导宣传、入户宣传、活动宣传等措施,广泛开综合展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等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引导不同群体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学习。
学校方面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教导学生从认识垃圾分类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转变,将垃圾分类作为文明素养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及其家长树立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理念,主动践行垃圾分类。
社区方面可以建立的“变废为宝”制度。比如,以社区为单位,设立“绿色环保积分超市”,“开展垃圾分类,积分换礼换购”活动,带头将公共区域的垃圾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带动一部分人参与进来,只有人们慢慢有了分类的意识后期才会养成分类的习惯,带领大家分类的时候可以顺便给大家普遍一下什么东西需要分类。组织一系列活动。在试点区域普遍组织了分类业务知识培训,在居民小区通过知识讲座、座谈宣传等宣传教育活动。
公众也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遵守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一般的居民来说对于垃圾分类标准还不是很清楚,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先要了解一下垃圾分类的标准都有哪些, 什么样的垃圾归为一类,这样慢慢的了解,积极地去付出行动才能使垃圾分类不沦为空话。在丢弃垃圾的时候注意观察垃圾桶的分类标识,积极主动的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遵守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努力践行垃圾分类的号召,为创建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出一份力。
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意识
一、研究背景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超过1.5亿吨,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采用传统模式不但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和处理难度,而且浪费了垃圾的可循环利用成分。
本文主要以垃圾分类为大背景,调查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垃圾分类认知与行为,给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以及推广提出建议,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调研实施与分析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小样本问卷调研法进行公众垃圾分类行为与认知调研。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查找有关不同人群垃圾分类的相关的数据报告以及文献新闻,大量阅读垃圾分类实施办法和推广情况的相关报告,综合各个区域反馈的垃圾分类实施数据,结合本次调研目的,分析不同人群垃圾分类的普及和实施情况,明确本次调研内容。然后,结合文献研究结果,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小样本问卷调研法实施了预调研。在整理预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将整理后的正式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发放,最后,获取网络调研数据362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25份。样本性别、年级比例分布合理,以辽宁省为主,覆盖多个省市的不同人群。
基于EXCEL和SPSS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调研结论并提出建议。
(一)垃圾分类行为分析
公众对自身的垃圾分类行为评价结果以满分5分统计,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回收行为得分均值为3.85,3.71,3.71,3.88,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行为表现,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有72%的人在分类垃圾桶前会将垃圾分类投放中;只有72%的人在处理废旧电池时放到指定回收处,还有28%的人不在意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在公众选择分类投放垃圾时间中,每天6:00-7:00占比25%,每天7:00-8:00占比21%,每天11:00-12:00占比16%,每天18:00-19:00占比7%,每天19:00-20:00占比15.69%,每天20:00-2:00占比31.38%,其他占比26.51%。由此可以看出在本次调研样本中人们最喜欢在每天6:00-7:00投放垃圾,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安排垃圾分类投放的监督指导;有70% 的人经常将垃圾投放在分类垃圾桶中,由此可以看出在大部分人还是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二)垃圾分类的认知分析
在公众居住的社区垃圾收运方法调查中,有94%的社区有专业清洁工手动分拣运输、自装卸式垃圾车收自动分拣运输、垃圾车定时定点收集,大部分社区都在进行垃圾分类的工作;有87%的人对于自己城市的垃圾分类实施感到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城市的垃圾分类实行较好,但还有很大对的提升空间;在公众了解垃圾分类相关信息的途径中,微博、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占比70%;新闻网站或APP,例如凤凰网占比50%;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占比48%;相关讲座或活动占比30%;身边人的告知占比34%;网络搜索占比35%;宣传海报占比37%;以上途径均没有占比4%。由此可以看出在本次调研样本中公众通过在微博、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人数最多,应该加大这些社交平台上的宣传力度。
(三)不同群体垃圾分类时遇到的问题分析
有50%的人所居住地没有多个垃圾桶或分类垃圾桶;有38%的人觉得每个楼层放置的垃圾桶分类不够,所以应该加大分类垃圾桶的投放量并覆盖大多数楼层;有37%的人觉得楼层垃圾桶的分类标识不清楚,难以辨认,在分类垃圾桶的标识上还需要有所提高;有36%的人认为桶内垃圾干湿混乱,感觉自己认真分类没有意义,在垃圾分类的监督上还有待加强;62%的人认为宣传力度不够,还需要增加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度;有35%的人认为我国垃圾处理技术落后;有51%的人觉得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则制度;有49%的人觉得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以政府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技术突破、政策的出台、基础设施的完善上还应该下功夫。
三、調研结论与建议
在政府方面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回收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完善环境、废弃物、垃圾等方面的立法,使法律规定更细化,使法律主体更明确。奖励制度与法律相适应的政策辅助,对激励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全面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强化主流宣传引导运用媒体宣传、阵地宣传、分类现场指导宣传、入户宣传、活动宣传等措施,广泛开综合展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等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引导不同群体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学习。
学校方面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教导学生从认识垃圾分类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转变,将垃圾分类作为文明素养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及其家长树立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理念,主动践行垃圾分类。
社区方面可以建立的“变废为宝”制度。比如,以社区为单位,设立“绿色环保积分超市”,“开展垃圾分类,积分换礼换购”活动,带头将公共区域的垃圾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带动一部分人参与进来,只有人们慢慢有了分类的意识后期才会养成分类的习惯,带领大家分类的时候可以顺便给大家普遍一下什么东西需要分类。组织一系列活动。在试点区域普遍组织了分类业务知识培训,在居民小区通过知识讲座、座谈宣传等宣传教育活动。
公众也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遵守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一般的居民来说对于垃圾分类标准还不是很清楚,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先要了解一下垃圾分类的标准都有哪些, 什么样的垃圾归为一类,这样慢慢的了解,积极地去付出行动才能使垃圾分类不沦为空话。在丢弃垃圾的时候注意观察垃圾桶的分类标识,积极主动的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遵守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努力践行垃圾分类的号召,为创建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