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学习 深挖作品背后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up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对于一篇文章如何能更好地理解其主旨或内涵,在我看来,从作家本人入手,了解其性格无异是一个好办法;而如何了解其性格,学生对其资料的搜集、解读的过程,就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一种开发。本文试从刘禹锡和柳宗元這两位同时代、遭遇相似,但文风却截然不同的两位诗人入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去开发课程资源、了解作品。
  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刘禹锡的诗文共有三篇:《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柳宗元的只有《小石潭记》一篇,而且柳宗元的文章在刘禹锡的诗文之后学习,这为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整理比较两位作家,理解其作品文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教授《陋室铭》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预习:刘禹锡是谁?为什么这篇文章起名为《陋室铭》?学生通过查阅网络和书籍,对刘禹锡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唐诗人,杰出的政治家、诗人和散文家,白居易赞其为“诗豪”。并且了解到这篇文章是刘禹锡被贬为和县通判时,因当地知县趋炎附势,屡次三番刁难的情况下写出的。有了这层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章,他们就能理解作者开篇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用意了。而在教学中我又从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入手,问他们: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豪”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简单地把“豪”理解为“豪迈、豪放”的;有将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看出这人即便在逆境中也是豪气干云的;有将“豪”理解成“出类拔萃”的;有将“豪”理解为对刘禹锡人品的赞美的等等。这样一来,通过学生自己对课程资源的搜集整理,再回归文本,自己得出结论,要远好过教师的一味地灌输。
  学生的这一比较又直接让我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提了出来,我给出了相关资料:关于永贞革新的历史,刘禹锡与柳宗元几乎相同的遭遇,柳宗元创作《小石潭记》的背景。提出问题:《小石潭记》是否与刘禹锡作品文风相似呢?有的学生一下笑了:两篇作品明显不同啊。我追问:哪里不同?在文章中表现在哪里?是什么造成了这些不同?于是学生课上看文本,课下查资料,好不热闹。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得出“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文风”的结论,得出写景上柳宗元《小石潭记》是小清新,刘禹锡《陋室铭》大写意;表达情感上柳宗元抑郁悲凉,刘禹锡安贫乐道。学生的归纳不一定准确,但他们在找寻结论的过程中的发现却让我惊叹:学生不仅看到了两人在“永贞革新”中的相似经历,竟然还发现两人的家庭出生不同,因此两人在政治上目标也不同,虽然同被贬谪,但柳宗元的性格使他的境遇还不如刘禹锡,更有的学生还从两人儒释道的思想上去挖掘,林林总总不一一赘述。为此,学生还出了一期板报专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两位作家作品的教学,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在新一轮的教学上,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一些新的不成熟的想法。
  1.教学相长,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如此。绝不应该只停留在老师开发,学生接受的基础上;更不应该只让学生开发,教师做甩手掌柜。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重要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放手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是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旨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说,教师是“砖”,学生是“玉”,教师的力量毕竟有限,学生的潜能无限。很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去做,现在资讯如此发达,学生及家长手里掌握的资源往往是教师所没有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文本产生兴趣,自主地去开发相关教学资源。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教师首先自己得是一棵繁茂的“梧桐树”,在对大量的资源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并对学生的探究方向加以指导,才能对学生所得的资源加以整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要求教师能够对一切有可能的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在学生形成观点前,教师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样两相促进下,何愁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何愁不能开发出更多的课程资源?
  2.质疑是课程资源拓展的“催化剂”。“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正是对刘禹锡和柳宗元两人相同境遇却谱写出不同风格作品的质疑才激励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敢于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勤于思考,于细微处展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经历、爱好、知识、兴趣和个性等诸多方面原因,使得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可能各不相同,课堂教学因此而精彩纷呈。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和肯定学生的感受和独特发现,培养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自我理解,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勤于思考,乐于反思,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3.优化组合,我们的教科书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课本资源是有限的,但课程资源却是无限的。将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固然遭到了否定,但教科书在课程资源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应该充分地挖掘教科书本身加以利用,不同的使用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可以尝试打破书册、单元的壁垒,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纵向的比较阅读,以求了解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中的相似处和不同处;或者将有相似经历的作家作品横向进行比较阅读,在相似中发现不同,如果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去探究不同的根源。这无疑又是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其他文献
梦想是青春之花,是生命之蕊。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没有太阳的早晨。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梦想,一个民族同样不能失去自己的梦想,只有有了梦想,一个民族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动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中国为了梦想在努力,我们也要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只有当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梦想都实现时,中国的梦想才会实现。中国梦就是我的梦,就是我们的梦,所以,我们要努力奋斗,为
期刊
“马什么梅?马冬什么?什么冬梅?”——台词来自电影《夏洛特烦恼》中一位“呆萌”的老人,老人的耳背和健忘是全片最大的笑点之一,不过搞笑之余,你是否观察过身边的老人是不是也有出现这样耳背的情况呢?即使是年轻人也会因担忧衰老而会敏感于这样的时刻。  言语交流离不开正常的听觉,人们常用“耳朵灵光”来描述一个人的听觉很敏锐。“听到别人说了什么”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应当、非常简单的,但实际上
期刊
普职融通指的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与沟通,其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理念、课程、教师、组织、资源、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双向融通。普职融通旨在通过架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学习体验、更加多元的选择和更加丰富的教育机会,增进学生对职业与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
期刊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那么,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呢?我总结了近年的教育经验,列举如下。  一、取得孩子的信任  (一)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尊重孩子  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尊重孩子,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师生之间没有了隔阂,没有了距
期刊
现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学校通过很多途径实施科技教育,注重把科技教育跟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跟少先队活动相结合、跟课外活动相结合、跟家庭教育相结合、跟社区活动相结合,获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如果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环境,同样也能使科技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  一、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学习环境开展科技活动  我们
期刊
近年来,幼教工作者普遍开始重视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探讨和研究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以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第三位老师。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通过实践我认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有机统一,二者相互作用,
期刊
近几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承受社会变化带来的压力,而且自身急剧的生理变化,也加剧了内在的心理冲突,增加了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其中“学习倦怠”现象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都有着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欲研究考察自尊、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否真的在自尊与学习倦怠
期刊
珠海市文园中学(以下简称“文园中学”)是粤港澳大湾区校长联合会成员学校,具有开阔的教育胸怀与视野。现任校长宋朝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校长联合会副主席,带领学校践行大校、名校担当,为区域教育树立标杆。学校积极开展全人教育,各类素质教育活动硕果累累。“适性扬才,各美其美”的育人观在这里落地。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中国
期刊
素质教育就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确立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具体实施手段。最基本的内涵是“全民、全面和全体”三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的全民性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不能只依靠少数“精英”来实现,而是要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民性保证了每个国民的创造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第一的人口大
期刊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教育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所需高水平人才队伍的主要渠道,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质量,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履行教育职责、培养人才最重要的践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