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的植被图上,整条北回归带上的陆地,几乎全是黄色,大部分被沙漠所覆盖,故有北回归沙漠带之称。唯独广东肇庆的鼎湖山,避开了气候的侵袭,躲过了人为的破坏,至今尚保存着具有四百年以上历史的森林,被称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
鼎湖山分为天溪、天湖景区以及云溪自然保护区,以亚热带天然森林、溪流飞瀑、深山古寺见长,更有含百万负离子的无菌空气。盛夏时,城市里苦热难耐,鼎湖山中仍浓荫蔽日,山幽,林茂,水碧,景美,气清,深吸一口气,通体沁凉。
沿路而上,移步换景,远处林壑幽深,满眼深深浅浅的绿,身旁飞瀑直泻,满耳潸潸淙淙的泉声。沿着游人最多的溪涧旁走,麻石小径,溪水清澈,林木婆娑。偶然见到一方石刻,上书“沐足”,大人小孩鞋袜皆脱,挽起裤脚,下水踏凉,一时间欢声笑语。下水戏耍者,岸上围观者,年幼者,年长者纷纷受到感染,也变得活泼起来,仿佛寻回童稚时因物喜因物悲的简单心态。一方“沐足”的石刻,成为了游人撒欢“有理”的最佳证明。所谓游山玩水,大概就是这样了。
顺势上山,在天溪景区的山腰处,就是落差高达40米的飞水潭。只见山石嶙峋,瀑布从40多米高的崖顶飞泻而下,白练悬空,水声大作,下落处是一泓碧水。据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游览鼎湖山时,曾在此游泳。现在崖壁上仍刻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飞水潭四周镌刻着许多赞美飞水潭的摩崖大字和方寸小楷,颇有历史的印迹。不少游人在飞水潭驻足,或打坐,或观瀑,或游泳,芸芸众生相在此潭前交织成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景象。
据说自唐代开始,鼎湖山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圣地。公元676年,惠能高僧的弟子智常禅师在鼎湖山西南之顶建白云寺,此后,高僧云集这里,环山建起三十六招提,前来朝拜的香客、游人越来越多。明崇祯年间,即公元1633年,和尚在莲花峰建起莲花庵,第二年又迎来高僧栖壑和尚入山奉为主持,重建山门,改莲花庵为庆云寺,到了清代,庆云寺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岭南四大名刹之首。
庆云寺位于山顶,没有平路可走,非得以人力逐级攀登。庆云寺依山势多层构筑,光绪年间寺僧多达800余人。寺内现存千人镬、大铜钟以及有300年历史的白茶花树。现在的庆云寺安静祥和,麻石地板,青砖绿瓦,塑金题字,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桩桩件件都在映照着往日的辉煌。时至今日,仍有许多香客慕名而来。到庆云寺,除了朝佛以外,游人还能品尝到鼎湖山给予的大自然的味道。不可不尝的有山水豆腐花和鸡蛋花茶,煮豆腐花的水来自鼎湖山,雞蛋花茶也来自鼎湖山,热热的茶水熨贴着每一位来访者的身心,来程的劳累、疲惫、匆忙,所有情绪随白烟升起,再一一消散在庆云寺的上空。
拐过庆云寺,再往前走,就是上世纪90年代新开发的天湖景区,即蝴蝶谷。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满山的花木和飞舞的蝴蝶是鼎湖山中常见的景象。即便在没有蝴蝶的季节,这里的景色也是美得令人心醉。景色清幽,湖水清澈,水深时却极绿,随游船漂荡湖上,波纹圈圈荡开,仿佛人在画中,画在人旁。
鼎湖山中亭台楼阁、崖壁石刻、山林溪涧也多为哲理之语,其中不乏“寒翠桥”“深枕”“眠绿亭”等雅致的名字。鼎湖山还存活着不少在国内外快要绝迹或遗缺的宝贵植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成为“人与生物圈”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有人说,去的山多了,走在哪都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感觉自己是不是以前来过。但在鼎湖山穿行间,恍如置身世外桃源,人也成为了鼎湖山中一景,与湖、山、林一同演绎着“天人和谐”的美好愿景。这一愿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未曾改变。
鼎湖山分为天溪、天湖景区以及云溪自然保护区,以亚热带天然森林、溪流飞瀑、深山古寺见长,更有含百万负离子的无菌空气。盛夏时,城市里苦热难耐,鼎湖山中仍浓荫蔽日,山幽,林茂,水碧,景美,气清,深吸一口气,通体沁凉。
沿路而上,移步换景,远处林壑幽深,满眼深深浅浅的绿,身旁飞瀑直泻,满耳潸潸淙淙的泉声。沿着游人最多的溪涧旁走,麻石小径,溪水清澈,林木婆娑。偶然见到一方石刻,上书“沐足”,大人小孩鞋袜皆脱,挽起裤脚,下水踏凉,一时间欢声笑语。下水戏耍者,岸上围观者,年幼者,年长者纷纷受到感染,也变得活泼起来,仿佛寻回童稚时因物喜因物悲的简单心态。一方“沐足”的石刻,成为了游人撒欢“有理”的最佳证明。所谓游山玩水,大概就是这样了。
顺势上山,在天溪景区的山腰处,就是落差高达40米的飞水潭。只见山石嶙峋,瀑布从40多米高的崖顶飞泻而下,白练悬空,水声大作,下落处是一泓碧水。据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游览鼎湖山时,曾在此游泳。现在崖壁上仍刻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飞水潭四周镌刻着许多赞美飞水潭的摩崖大字和方寸小楷,颇有历史的印迹。不少游人在飞水潭驻足,或打坐,或观瀑,或游泳,芸芸众生相在此潭前交织成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景象。
据说自唐代开始,鼎湖山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圣地。公元676年,惠能高僧的弟子智常禅师在鼎湖山西南之顶建白云寺,此后,高僧云集这里,环山建起三十六招提,前来朝拜的香客、游人越来越多。明崇祯年间,即公元1633年,和尚在莲花峰建起莲花庵,第二年又迎来高僧栖壑和尚入山奉为主持,重建山门,改莲花庵为庆云寺,到了清代,庆云寺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岭南四大名刹之首。
庆云寺位于山顶,没有平路可走,非得以人力逐级攀登。庆云寺依山势多层构筑,光绪年间寺僧多达800余人。寺内现存千人镬、大铜钟以及有300年历史的白茶花树。现在的庆云寺安静祥和,麻石地板,青砖绿瓦,塑金题字,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桩桩件件都在映照着往日的辉煌。时至今日,仍有许多香客慕名而来。到庆云寺,除了朝佛以外,游人还能品尝到鼎湖山给予的大自然的味道。不可不尝的有山水豆腐花和鸡蛋花茶,煮豆腐花的水来自鼎湖山,雞蛋花茶也来自鼎湖山,热热的茶水熨贴着每一位来访者的身心,来程的劳累、疲惫、匆忙,所有情绪随白烟升起,再一一消散在庆云寺的上空。
拐过庆云寺,再往前走,就是上世纪90年代新开发的天湖景区,即蝴蝶谷。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满山的花木和飞舞的蝴蝶是鼎湖山中常见的景象。即便在没有蝴蝶的季节,这里的景色也是美得令人心醉。景色清幽,湖水清澈,水深时却极绿,随游船漂荡湖上,波纹圈圈荡开,仿佛人在画中,画在人旁。
鼎湖山中亭台楼阁、崖壁石刻、山林溪涧也多为哲理之语,其中不乏“寒翠桥”“深枕”“眠绿亭”等雅致的名字。鼎湖山还存活着不少在国内外快要绝迹或遗缺的宝贵植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成为“人与生物圈”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有人说,去的山多了,走在哪都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感觉自己是不是以前来过。但在鼎湖山穿行间,恍如置身世外桃源,人也成为了鼎湖山中一景,与湖、山、林一同演绎着“天人和谐”的美好愿景。这一愿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