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进口贸易战略调整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yuyu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是正向的,在保护贸易安全的同时应该鼓励进口贸易,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趋利避害,使中国加入国际分工的行列当中跳出"世界工厂"的束缚,向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进口贸易;战略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看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在享有世贸组织特权的时候,也承担了相应的义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在保护贸易安全的同时应该鼓励进口贸易,分析不同进口贸易结构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趋利避害,使中国加入国际分工的行列当中跳出"世界工厂"的束缚,向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
  一、增加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与进口贸易结构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按照产业结构发展的轨迹来看,产业结构从单纯依靠自然资源的农业产业结构上升到依靠消耗能源及原材料的工业产业结构最终会发展为对资源环境要求较少但回报率较高的服务产业结构,这是资源约束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进口贸易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一方面,通过进口农产品及附加值较低的工业制成品,将部分劳动力和资金解放出来,投入生产回报率更高的产品,导致产业升级,整个社会经济由传统的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另一方面,通过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各部门生产技术得到提高,农业经济转向高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向高级工业经济,即使在不改变产业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
  下面通过中美两国进口商品结构对比来说明这个问题。2010年中国主要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为68.99%,占有绝大多数份额,且主要进口商品为机电产品、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等产品。同期美国主要进口商品中除机电产品外,位列美国进口商品金额前五名的商品种类包括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等轻工业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后四项的进口比重占据全美国进口商品总金额的33.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美国进口商品种类中,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商品所占比例将近全美进口总额的1/3,这些商品相对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正是利用全球化的国际分工来支撑本国的经济运行的。美国劳动力成本高、科技水平高,生产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经济意义比生产工业制成品要低得多,如此一来,美国的劳动力与资本就流动到了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当中,但是由于国内对低附加值产品的需求没有改变,产生的初级产品的供需缺口就要通过进口贸易手段来弥补。即使劳动力与资本没有转移到生产工业制成品当中,还是停留在原来生产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的产业,那么产品的生产成本必定会上升,如果不通过进口而继续通过国内生产该产品的话,很容易在社会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由此可见,按照美国的进口贸易模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将低附加值初级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对该商品的需求则通过进口贸易方式取得,这样既可以解放国内的劳动力、资金、资源又可以防止由于生产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一举两得。
  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采取进口产业链低端的初级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使国内资源转向产业链高端的战略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这个问题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相对人才聚集、生产技术较高、资金充足,但是由于城市人口较多、自然资源匮乏,有限的资源不能够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遇到了工业经济增长的瓶颈,并且已经开始出现低端产业链转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进口低端产品的策略是可行的。如果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原本就依靠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产业来维持经济运行,这时候盲目的进口低附加值初级产品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将会是非常大的。因为,首先,资源从低附加值初级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工业制成品的生产时,有些资源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转换的,比如说人力资本,当人们长时间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时候,他们并不能适应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其次进口的低端初级产品会抢夺国内市场,情况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大量的失业。综合考虑以上情况,这种进口低附加值初级产品的做法只能在经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才能够谨慎的施行。
  二、增加一般贸易进口比重减少国内环境成本
  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们感受到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当今中国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据国家环保局数据显示,我国海河、淮河、黄河、长江、太湖等全国主要水系的部分断面出现劣五类水质状况;统计的120个城市当中,空气质量达到污染级别的有17个城市,占到了城市总数的14.2%,污染状况相当严重。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本国环境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将工厂迁到发展中国家就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即使国内有丰富的能源储量,美国还是会大量的进口原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一方面从战略储备的角度考虑为了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保护本国的资源、环境;日本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7%,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度高的国家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日本虽然森林覆盖率很高,但还是会大量的从国外进口木制品,其每年进口的木及木制品总金额达到17.51亿美元占到全国进口总值的1.1%,可见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也是非常大得的。
  从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来看,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比例占到整个进口贸易比例的35.2%,加工贸易方式大多是利用本国的劳动力和资源,将国外进口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再运输回国外或在本土进行销售,对本国的资源消耗非常大,但赚取的利润却相当有限。一般贸易相对来说对本国资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而且国内可以从一般贸易当中获取更多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三、丰富进口贸易渠道
  我国从世界市场上进口商品补充国内需求,但是有些进口商品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比如说粮食、原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进口。如果一个国家单一的从一个国家进口这些战略性物资势必会造成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依赖,所以保证战略性进口商品进口国家的多元化是非常关键的。
  在保证进口国家多元化的前提下,还要分析从不同国家进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从印尼进口商品对经济的影响力大于从法国进口商品大于从俄罗斯进口商品大于從日本进口商品。本文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因为其分别代表了进口初级产品、进口高科技含量产品、进口资源类产品和进口初级工业制成品的国家典型。中国应该积极扩展与生产初级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国家的双边贸易数量,适度的增加资源类产品的进口数量以更好地保护本国经济,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应该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来弥补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四、适当鼓励外资企业进口
  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是正向的,并且外资企业进口占全部进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进口设备、技术专利等对于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力",有利于我国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并且外资企业在中国可以解决中国社会的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有利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防止大型的跨国公司利用已经成熟的管理和销售渠道在国内进行倾销或者垄断活动,对国内产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简介:顾春月(1987.4-),女,山东省淄博市人,北京工商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中明确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习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其他语言技能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语篇是语言学习的载体,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在教学实践中,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