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卉书屋带着小伙伴做公益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_user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都市报社搭建公益平台,联动图书馆、基金会、企业为偏远学校建图书室
  汕尾市海丰县小漠镇中心小学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学校里一下子来了六七十名志愿者。志愿者都是深圳一家企业的员工,他们带着一批物资从200多公里外的深圳来到小漠镇。
  中午时分,志愿者将一箱箱物资从货车上卸下,搬到学校内。孩子们很好奇,睁着眼睛在远处看,有人忍不住走上前问:“哥哥姐姐,你们在搬什么?”大哥哥大姐姐告诉他们,箱子里装着3000本图书和5台新电脑,“能帮你们建一间小小的图书室!”
  孩子们有点惊讶。他们的学校已经建校30多年了,因为资源相对匮乏,一直没有图书馆。对于孩子们而言,“图书馆”只是教材书上看到的词语,要想坐在图书馆里,安静看上一本课外书,恐怕难以实现。
  小漠镇中心小学的现状折射出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尴尬。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城市里的孩子能够阅读种类繁多的课外读物,但许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只能通过教材书来获取知识。
  乡村教育的困局亟须各方求解。
  2012年,南方都市报社尝试运用媒体的影响力,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寻找公益资源。他们找来了深圳少儿图书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爱心企业等公益小伙伴,发起公益项目“启卉书屋”,为广东偏远地区的学校援建图书室。
  2014年12月5日,第10所“启卉书屋”在小漠镇中心小学揭牌。当媒体、图书馆与基金会三方联合,将各自的资源投入到一个公益图书室项目时,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作用?
  偏远学校有了图书馆
  小漠镇中心小学位于粤东地区,校舍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建成。限于当时条件艰苦,校方没能建个图书馆。但30年过去了,这个现状一直没有改变。
  因为没有图书馆,又处在偏远地区,学生很少能够读到课外书,课外阅读率一直提不上来。小漠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陈再源告诉记者,学校目前拥有400多名学生,“每年能读10本以上课外书的孩子,寥寥无几,学校一直为孩子们读不到课外书发愁。”
  而在深圳,美景天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能够拿出一定资源,希望帮助偏远地区改善教育环境。但企业擅长于经营,做公益并不在行,美景天下有资源,却一直找不到好项目。
  学校和企业都在寻找。
  学校希望得到资助,企业希望给予资助,他们的需求,最终在南方都市报读书俱乐部完成对接。彼时,南都读书俱乐部正在推进“启卉书屋”公益项目,带着公益小伙伴在偏远学校建图书馆。经南都人牵桥搭线后,美景天下很快就和小漠镇中心小学“牵手”成功。
  美景天下是真心想做公益,这家旅游公司除了出钱购买全新的电脑和阅读桌椅,还租了两辆大巴把六七十名员工从深圳送到海丰,从董事长到一线员工成为“启卉书屋”志愿者,搬书、组装电脑、擦洗书架,为小漠镇中心小学建起一所校园图书室。
  这间图书室约有一间教室大小,几个大书架上摆着3000本经过挑选的图书。书架前空地上,摆放着一批全新的桌椅,孩子们能够舒服地坐着看书。图书馆里还有5台全新的电脑,只要接上网线,孩子们就能上网冲浪,了解外界的资讯。
  图书室是建起来了,但能否从根本上改善孩子们的阅读环境,还不好下定论。从目前的硬件设备来说,至少看起来还不错。那么,启卉书屋的公益小伙们是怎么让一所乡村校园图书馆从无到有的?
  “3+1”的公益模式
  “启卉书屋”诞生于沿海特区深圳。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这座城市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从2000年开始,深圳每年举办读书月活动,最终演化成一项大型综合性读书文化活动。许多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已经形成读书、捐书、赠书、换书的习惯。
  到了2012年,南方都市报社顺势联合深圳少儿图馆发起成立深圳捐赠换书中心,不定期举行捐赠图书活动,将市民的参与热情引导到公益慈善领域。但市民的捐赠热情超出了发起方的意料,没多久,图书捐赠数量就超过了一万册。
  怎么利用好这批图书?有人提议,要不捐给偏远地区的学校,帮他们建所乡村图书馆吧。
  对于许多偏远学校而言,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条件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别说添置电脑、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就连建成一间普通的图书室也不容易实现,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堪忧。
  建乡村图书馆的提议很快被通过,南都读书俱乐部开始着手策划这个公益项目。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了新问题,要到偏远地区建乡村图书馆,光有图书还不够,还需要有钱呢。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南都读书俱乐部副秘书长高逸川找到了腾讯基金会。当时,腾讯基金会正在贵州实施“筑梦书屋”项目,他们也希望能在广东推进乡村图书馆建设。双方一拍即合,后者拿出3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
  2012年9月,南方都市报联合深圳少儿图书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发起乡村图书馆援建公益行动,为广东贫困地区的学校免费建图书室。他们把行动命名为“启卉书屋”,寓意“开启梦想,万卉书香”。
  有书,有钱,但援建对象却还没有着落。高逸川打听到,深圳的小学大多拥有结对帮扶对象,能够了解到贫困学校的情况。他找到了深圳的10所小学,通过这批小学物色符合援建条件的乡村学校。
  以媒体、图书馆、基金会为主体,再加一所小学辅助,“启卉书屋”创造了“3+1”的公益模式。
  高逸川认为,公益是个专业的工作,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南方都市报社作为项目主导,搭建媒体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深圳少儿图书馆对捐赠图书进行筛选,挑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基金会作为出资方,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则物色援建对象。
  现在,启卉书屋的公益小伙伴越来越多,还吸引了美景天下和一家豪车俱乐部成为资助方。高逸川说,“启卉书屋”是个开放的平台,只要理念相同,真心为孩子们做事的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成为公益伙伴。
  要建,要管!
  找到了合伙人,建起了图书馆,后续管理还得跟上。现实中,许多公益图书馆项目,在图书馆建好后,后续管理跟不上,造成资源浪费。
  启卉书屋同样考虑到图书馆的后续管理,项目主导者请来了专业公司,设计出一套管理系统,动态跟踪图书的流动情况。
  据了解,这套管理系统从捐赠环节就开始发挥作用。市民捐出的每本图书,都会被贴上条形码,再通过扫描枪把图书信息录入电脑数据库。每间启卉书屋配备扫描枪,图书的借出和归还都会记录到数据库。数据库与深圳少儿图书馆系统连接,通过电脑能够查询到捐赠的书本流动到哪个启卉书屋,被孩子们借阅了多少次。
  截至目前,已经有4万多册捐赠的图书流向各个乡村学校,在启卉书屋的设计中,未来不同学校间的图书是可以流动的,志愿者会不定期将同一个地区不同书屋之间的图书进行调整和更换,让孩子们有机会看到更多的课外书。
  电脑系统可以监管图书的流动,但对于书屋的实际管理,还得用人。南都读书俱乐部给每个启卉书屋聘请一名管理员,由当地学校老师担任。管理员老师每个月能够拿到100元的补贴,每年还能到深圳一次,参加图书管理的专项培训。
  不管是后期管理,还是专项培训,都得花钱。当书屋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笔费用将成为不小的成本。再加上前期建设的成本,可以预想,在不久的将来,30万元的启动资金将会捉襟见肘。
  对于启卉书屋而言,腾讯基金会的支持是一次性的,未来怎么保证项目的持续运行,是高逸川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意思的是,他始终相信,公益领域缺的不是资源,而是项目,“只要是好的项目,肯定能够找到资源方,现在不是已经有企业和组织参与进来了吗?”
  2015年已经到来,今年,他计划再建5所启卉书屋。
其他文献
从2005年民政部提交《慈善事业促进法》立法建议,到去年3月成立《慈善法》草案起草领导小组,近十年间《慈善法》虽然提上日程,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近期,这份建议稿将提交负责《慈善法》起草制定的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慈善法》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与此相呼应的是,2014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民间多个版本的《慈善法》建议稿密集发布。官方《意见》与民间建议,不经
期刊
我对于《慈善法》兴趣不高,表现消极被动。是因为国家要加快《慈善法》出台的步伐,不能不关注和发表意见。  中国慈善发展状态不好,并非立法滞后造成的,而是体制、政策及其由此带来的观念和文化落后造成的。在很长时间里,慈善只能官办国营,公民行善——做本该属于自己权利分内的事反而被视为非法。国营慈善垄断资源,造成慈善信任危机,慈善乱象不断,公众慈善热情受挫伤。在《慈善法》研究中,这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摆到桌面上
期刊
在中国公益界,信奉专业主义的明星基金会不止真爱梦想一家,王兵的爱佑慈善基金会也算一个。王兵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80、90后最缺的,就是专注,持续地去做一件事儿的能力。什么叫专家?专家就是把大家都明白的,最简单的东西反复做、认真做。”  巧的是,王兵与潘江雪、吴冲同为证券业出身,他们所领导的基金会都属于典型的“产品型基金会”。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做且仅做一个产品,并通过产品的口碑进行募款。真爱
期刊
抓住《慈善法》这个立法时机  我觉得永光开始讲《慈善法》不立也罢的观点时,我还是挺赞成他的担忧的,《慈善法》要是立不好会束缚行业发展并使行业陷入两难处境。但是在我听完这个会之后,我觉得还是要抓住《慈善法》这个立法时机:理由有三。  一是中国正在从过去三十年人们追求谋利的自我中心期向一个社会共建期转型,也就是说过去三十年我们都在追求脱贫谋利的自我中心之道路上竞赛,各显神通。但搞了三十年以后,我们突然
期刊
邓飞,国字脸,浓眉大眼,站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下称“中欧学院”)北京校园内,面对台下的专家教授、中欧校友和地方政府官员,侃侃而谈。他演讲的题目是《我的e农梦》,演讲结束,掌声雷动。  这是2014年11月29日,e农计划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会开始前,100多名嘉宾冒着重度雾霾和绵绵细雨赶到这里。邓飞置身人群中,忙于招呼各个出席嘉宾。有参加采访的记者印象深刻,“大家都围着他转,有点呼风唤雨的感觉。
期刊
在过去的2014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创新故事。  比如冰桶挑战。  冰桶挑战,一款好玩的公益社交游戏,要求参与者要么将一桶冰水从头浇下,要么向公益组织捐款。冰桶挑战最终引发了全民狂欢,这在近年的中国公益界并不多见。在这场欢乐的公益运动中,罕见病人群从不为人知的角落走进民众的视野。  王奕鸥是转变的亲历者,她看到冰桶挑战让关注罕见病的议题至少提前三年。王奕鸥在2007年发起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在冰桶
期刊
邓飞为e农计划引入了社会企业的概念,让公益有了更多的创新思维。其实,公益与创新本来就是一对好搭档,当公益注入创新元素后,其迸发出的能量无法估计。在2014年,一款国外的公益游戏让中国公益界感受到这股创新能量。  冰桶挑战,一款好玩的公益社交游戏,要求参与者要么将一桶冰水从头浇下,要么向公益组织捐款。挑战者成功完成后,可以公开点名要求3人参与挑战。当公益融入了娱乐,加上点名参与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的
期刊
喧嚣  在过去2014年里,中国公益界的外围依旧喧嚣。  2014年1月,周筱赟质疑嫣然基金;6月,四月网与壹基金对掐;8月,“冰桶”的娱乐化倾向惹来众多非议;11月,媒体揪住“置顶费”事件把施乐会一顿胖揍。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在各大媒体对2014公益大事记的梳理中可以看到,所谓公益新闻,除了个别政策层面的利好,基本都属于看热闹不嫌事大类型的批评报道。  与之相对的是,公益界的内部开始变得沉稳,他
期刊
年近六旬的罗光林家在四川宜宾高县可久镇星山村,从这里蜿蜒流过的二夹河,将他和村里的孩子紧紧相连。27年里,无论刮风下雨,罗光林都会坚持护送村里的孩子过河上学,这份执着的守候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很多人。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无疑都指向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乡村缺桥。  乡村缺桥不仅带来不便,还时刻潜伏着孩子们和老乡们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善这一困境,一项名为“江铃·溪桥工程”的公益项目出资为乡村建桥,这个项目一
期刊
最近,一则《广州市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工作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让广州公益圈炸开了窝。事情源于2014年10月16日,广州市民政局悄然在其官网上挂出“征求意见稿”,将三类组织定义为“非法社会组织”:擅自开展社会组织筹备活动的;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被撤销登记后继续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  2014年10月21日,广州媒体对此事进行了简短报道。消息在本地公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