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基于国内外相关甘蔗间作种植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深入探讨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产量、品质、土壤养分以及病虫害防控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甘蔗;间作种植;效益;产量
在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是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糖料生产重要的原材料。近些年,在国际糖价持续低迷及种植成本不断攀升的形势下,我国蔗农的种植积极性与种植效益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为尽量抵消冲击,采取合理间作的种植方式,对降低甘蔗种植成本,提升甘蔗种植效益等,不失为一个好的应对之策。为此,文章重点围绕甘蔗间作种植展开研究。
1、甘蔗间作种植的特点及其优势
甘蔗合理间作种植是一种高效高产的种植方式。与平面单作相比,间作种植的主要特点为通过不同作物的组合与搭配,从而构成多功能、多作物、多层次的作物种植符合群体,其比平面单作更具有异质效应、密植效应、边际效应、时空效应与补偿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土地、光能、时间、养分、热能等的利用率,进而达到有效提升甘蔗种植产量与土地利用率的目的。除此之外,甘蔗间作种植还能起到改善农田微气候环境的作用,使得一些在平面单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病虫害得到有效调控,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是一项能够有效控制甘蔗等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措施之一。
2、 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种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甘蔗间作种植,能够巧妙地应用时间差与空间差,通过将高矮、喜光耐阴等形态特征及生育特性各异的作物进行科学、合理地组合搭配,能够明显增加群体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并延长其光合作用的时间,从而提升光能的利用效率,进而达到利于甘蔗产量及品質的形成。
2.1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种植品质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甘蔗与马铃薯、芝麻等作物进行间作种植的锤度比甘蔗与洋葱、芝麻及甘蔗平面单作的锤度分别提升了3.1%与2.3%,由此可以看出,甘蔗于马铃薯、芝麻间作种植是一项极具有前景的间作模式;张成贵等学者提出,采取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的甘蔗的锤度,比较单作而言,能够提升约0.2%,由此可见,甘蔗与玉米间作不会导致甘蔗的田间锤度发生下降;吴才文等学者对甘蔗的8个品种类型间作黄豆作了研究,得出在后期,不同品种的甘蔗间作之间以及间作和净作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由此说明甘蔗前期间作对后期甘蔗的田间锤度并不会造成影响。
2.2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种植产量的影响
陈怀珠等通过对甘蔗间作适应性良好的春大豆早熟品种试验研究得出,甘蔗的分蘖数量相较于单作而言,减少约27.6%,但甘蔗的有效茎蘖却提高了约5.7%,由此可以看出,甘蔗间作早熟春大豆能够有效提高甘蔗有效茎蘖进而提升甘蔗种植产量。同时,该实验还得出,甘蔗和春大豆的最适间作行比为2:1.据SAINI的研究报道显示,甘蔗与豌豆间作的分蘖数和有效茎蘖比较甘蔗单作而言相差不大,但生产产量却提高了近了l%。
3、甘蔗间作种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实践表明,在甘蔗生长过程中,其大部分的根系主要集中在15~40cm深的土壤层以内,因而长期种植,则会导致大量的同质养分被消耗,进而使得土壤肥力被破坏而导致土质营养失衡问题发生。在甘蔗间作种植模式下,由于间作群体间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其竞争能力的不同,吸收养分的峰值时间不同,扎根深度不同,根系分布不同以及成长期不同等因素影响,通过科学地组合、搭配,则能够达到充分利用不同土壤区域、层次以及不同形态的养分,并减小种间的养分竞争,进而达到促进间作作物吸收土壤养分的效果。试验研究得出,甘蔗间作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比甘蔗单作则提升了约3.3%,其中土壤中的有效钾成分则相对提高了近6.9%。此外,根据IMAM等研究报道显示,甘蔗间作马铃薯的产量与甘蔗单作的产量对比,则明显提高。究其主要原因则在甘蔗间作马铃薯下,待马铃薯收获之后,其残留的一些钾、磷元素能够被甘蔗所吸收,由此促进甘蔗生长。同时,利用稻草等覆盖行间,能够达到甘蔗与马铃薯双双增产的效果。
4、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病虫草害的防控效果影响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甘蔗病害达到120余种之多。每年因甘蔗病虫草危害而导致的甘蔗产量损失可以达到约百分之几到十几的程度,部分病害的危害程度甚至更高。由此可以看出,病虫草害是威胁甘蔗生长和影响蔗糖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对于甘蔗病虫草害的防控,大多是采用农药、化肥防控的方式。由于长期、过度地依赖化肥、农药等防治方式,在世界上多个甘蔗产区已经明显暴露出甘蔗病虫草害抗药性增强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类问题。根据国外关于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病虫害害的控制方面研究报道显示,采取甘蔗间作玉米、鹰嘴豆、印度芹菜、高粱、小麦等,能够使甘蔗的黑穗病锈菌受到干扰,从而抑制甘蔗黑穗病害的二次传播。研究还表明,抑制甘蔗黑穗病的最有效的间作种植模式为甘蔗和印度芹菜进行间作种植的模式。国外还有学者对甘蔗间作及配合施用有机肥来防治螺旋线虫进行试验研究,最终得出,甘蔗与尖叶田菁及万寿菊等间作附加使用有机肥料,能够显著降低螺旋线虫的密度。此外,还有试验研究了甘蔗和调料作物的间作对防治螟虫的效果,结果表明,甘蔗间作荷兰芹、大蒜、洋葱、茴香、芫荽、苦豆等均能有效抑制螟虫病的危害,且尤以甘蔗间作荷兰芹的螟虫危害率为最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甘蔗种植过程中,采用间作种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田间气候微环境,增加复种指数,提升作物对光照、热能、水分、空气、肥料等的利用率,而且还能从生态防治的角度有效防治作物的田间病虫草等危害,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因而,在今后研究实践中,应当对此多加探究与摸索。
【参考文献】:
[1]卢良恕.中国立体农业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8—106.
[2]刘巽浩.农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99—108.
【关键词】:甘蔗;间作种植;效益;产量
在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是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糖料生产重要的原材料。近些年,在国际糖价持续低迷及种植成本不断攀升的形势下,我国蔗农的种植积极性与种植效益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为尽量抵消冲击,采取合理间作的种植方式,对降低甘蔗种植成本,提升甘蔗种植效益等,不失为一个好的应对之策。为此,文章重点围绕甘蔗间作种植展开研究。
1、甘蔗间作种植的特点及其优势
甘蔗合理间作种植是一种高效高产的种植方式。与平面单作相比,间作种植的主要特点为通过不同作物的组合与搭配,从而构成多功能、多作物、多层次的作物种植符合群体,其比平面单作更具有异质效应、密植效应、边际效应、时空效应与补偿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土地、光能、时间、养分、热能等的利用率,进而达到有效提升甘蔗种植产量与土地利用率的目的。除此之外,甘蔗间作种植还能起到改善农田微气候环境的作用,使得一些在平面单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病虫害得到有效调控,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是一项能够有效控制甘蔗等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措施之一。
2、 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种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甘蔗间作种植,能够巧妙地应用时间差与空间差,通过将高矮、喜光耐阴等形态特征及生育特性各异的作物进行科学、合理地组合搭配,能够明显增加群体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并延长其光合作用的时间,从而提升光能的利用效率,进而达到利于甘蔗产量及品質的形成。
2.1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种植品质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甘蔗与马铃薯、芝麻等作物进行间作种植的锤度比甘蔗与洋葱、芝麻及甘蔗平面单作的锤度分别提升了3.1%与2.3%,由此可以看出,甘蔗于马铃薯、芝麻间作种植是一项极具有前景的间作模式;张成贵等学者提出,采取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的甘蔗的锤度,比较单作而言,能够提升约0.2%,由此可见,甘蔗与玉米间作不会导致甘蔗的田间锤度发生下降;吴才文等学者对甘蔗的8个品种类型间作黄豆作了研究,得出在后期,不同品种的甘蔗间作之间以及间作和净作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由此说明甘蔗前期间作对后期甘蔗的田间锤度并不会造成影响。
2.2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种植产量的影响
陈怀珠等通过对甘蔗间作适应性良好的春大豆早熟品种试验研究得出,甘蔗的分蘖数量相较于单作而言,减少约27.6%,但甘蔗的有效茎蘖却提高了约5.7%,由此可以看出,甘蔗间作早熟春大豆能够有效提高甘蔗有效茎蘖进而提升甘蔗种植产量。同时,该实验还得出,甘蔗和春大豆的最适间作行比为2:1.据SAINI的研究报道显示,甘蔗与豌豆间作的分蘖数和有效茎蘖比较甘蔗单作而言相差不大,但生产产量却提高了近了l%。
3、甘蔗间作种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实践表明,在甘蔗生长过程中,其大部分的根系主要集中在15~40cm深的土壤层以内,因而长期种植,则会导致大量的同质养分被消耗,进而使得土壤肥力被破坏而导致土质营养失衡问题发生。在甘蔗间作种植模式下,由于间作群体间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其竞争能力的不同,吸收养分的峰值时间不同,扎根深度不同,根系分布不同以及成长期不同等因素影响,通过科学地组合、搭配,则能够达到充分利用不同土壤区域、层次以及不同形态的养分,并减小种间的养分竞争,进而达到促进间作作物吸收土壤养分的效果。试验研究得出,甘蔗间作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比甘蔗单作则提升了约3.3%,其中土壤中的有效钾成分则相对提高了近6.9%。此外,根据IMAM等研究报道显示,甘蔗间作马铃薯的产量与甘蔗单作的产量对比,则明显提高。究其主要原因则在甘蔗间作马铃薯下,待马铃薯收获之后,其残留的一些钾、磷元素能够被甘蔗所吸收,由此促进甘蔗生长。同时,利用稻草等覆盖行间,能够达到甘蔗与马铃薯双双增产的效果。
4、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病虫草害的防控效果影响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甘蔗病害达到120余种之多。每年因甘蔗病虫草危害而导致的甘蔗产量损失可以达到约百分之几到十几的程度,部分病害的危害程度甚至更高。由此可以看出,病虫草害是威胁甘蔗生长和影响蔗糖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对于甘蔗病虫草害的防控,大多是采用农药、化肥防控的方式。由于长期、过度地依赖化肥、农药等防治方式,在世界上多个甘蔗产区已经明显暴露出甘蔗病虫草害抗药性增强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类问题。根据国外关于甘蔗间作种植对甘蔗病虫害害的控制方面研究报道显示,采取甘蔗间作玉米、鹰嘴豆、印度芹菜、高粱、小麦等,能够使甘蔗的黑穗病锈菌受到干扰,从而抑制甘蔗黑穗病害的二次传播。研究还表明,抑制甘蔗黑穗病的最有效的间作种植模式为甘蔗和印度芹菜进行间作种植的模式。国外还有学者对甘蔗间作及配合施用有机肥来防治螺旋线虫进行试验研究,最终得出,甘蔗与尖叶田菁及万寿菊等间作附加使用有机肥料,能够显著降低螺旋线虫的密度。此外,还有试验研究了甘蔗和调料作物的间作对防治螟虫的效果,结果表明,甘蔗间作荷兰芹、大蒜、洋葱、茴香、芫荽、苦豆等均能有效抑制螟虫病的危害,且尤以甘蔗间作荷兰芹的螟虫危害率为最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甘蔗种植过程中,采用间作种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田间气候微环境,增加复种指数,提升作物对光照、热能、水分、空气、肥料等的利用率,而且还能从生态防治的角度有效防治作物的田间病虫草等危害,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因而,在今后研究实践中,应当对此多加探究与摸索。
【参考文献】:
[1]卢良恕.中国立体农业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8—106.
[2]刘巽浩.农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