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华人160年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200多人到达古巴,在西班牙的殖民地上开始远在异乡的创业。中国人在古巴历史的一段是用血泪写成的。
  “没有一个中国人是叛徒,也没有一人是逃兵”.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称赞。拿起武器闹革命的中国人在古巴历史的第二段是用激情和战斗写成的。
  开着饭店赚大钱,打着麻将过大年。几经奋斗,几经沧桑,哈瓦那的华人区一度是繁华的代名词:中国人在古巴历史的第三段是用勤奋和成功写成的。
  昨日的古巴华人已经老去,今天的古巴华人更加融入当地。
  
  中国“苦力”艰难创业
  
  1847年6月3日,自中国厦门起航的西班牙“奥肯德”号货船满载着货物和中国的“苦力”抵达位于古巴雷格拉湾的哈瓦那港,华人在这个加勒比岛国的创业史正式开始了。
  从1847年起的20年内,先后有15万中国苦力到古巴务工从事繁重而艰苦的体力劳动。华工不满农场主的残酷剥削,但又不可能摆脱套在身上的枷锁。
  1868年,争取独立的战争在古巴大地打响了,为苦苦挣扎着的华工带来一线希望。独立军宣布华工的契约无效,成千上万获得人身自由的华工拿起武器参加了独立战争,有些军营甚至全部是由华工组成。
  为了纪念华人为古巴独立做出的贡献,在哈瓦那的一条大街上树立着一座纪念华人参加古巴独立战争的纪念碑,底座上赫然镌刻着古巴著名诗人贡萨洛·格萨达提写的诗句:“在华人中,没有一个叛徒,也没有一个逃兵。”
  此外,独立战争中的领袖冈萨洛·德克萨达将军曾著书《中国人民和古巴独立》写道:“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不曾投身自由的事业。他们在战斗中忍受了一切牺牲和困苦,他们为古巴独立慷慨无畏地流尽最后一滴无名英雄的鲜血,他们不抱任何追求个人名利的欲望,也从不企求得到感谢的花束。”这些是对华人最高的赞赏。
  1870年之后,有5000多名华人先后从美国的加州和其他一些地方来到古巴。正如古巴独立先驱何塞·马蒂所说的那样,他们与来自中国的“苦力”的不同之处是,他们是带着资金来的,是来古巴创业的。
  他们先后在古巴各城镇落户,以自由人和进取商人的身份融入到古巴社会中,推动了古巴华人社会的初步形成。首都哈瓦那的中国城逐步形成了规模,商业、餐饮业和娱乐业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全市最繁华的街区之一。在那里,曾经可以吃到中国的各种地方风味,可以买到中国特有的工艺品,还可以观赏到最具中国特色的戏曲演出。这时的哈瓦那华区一度成为拉丁美洲华人最多的聚集区。
  在古巴革命的艰难岁月里,华人跟随卡斯特罗上山打游击,为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获得古巴革命的胜利,以及今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大批华人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和鲜血。
  古巴中华会馆会长、古巴革命战士联合会副会长、古巴华裔退役将军古斯塔沃·崔就在革命战争中失去了右腿。现在还有三位华裔将军在古巴革命武装部队服役。
  
  中国文化融入古巴
  
  在古巴,只要你走在街上,老远就会听到有人对着你高喊“契诺”、“契纳”(中国人的意思),热情地与你打招呼,有的人甚至走上前来主动和你攀谈。中国人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在融入古巴社会的进程中,华裔也不乏成功人士。三人成为将军,至今仍在古巴军队服务。雷希诺·佩德罗索是中国后裔,是著名诗人和作家,曾担任古巴驻中国的首任文化参赞。沃尔弗雷多·郎是古巴著名画家,在欧美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负有盛名。
  华人对古巴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渗透到各个角落,每个家庭。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被古巴人采纳。
  在去年6月初举行的华人抵古1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还举办了别开生面的麻将比赛。参赛者既有华人又有古巴人,更多的是第二第三代混血的华裔后代。他们说麻将有丰富的内涵,仔细思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增加人们的相互了解,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方式,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中国的多米诺”。
  由于华人的到来,古巴人开始形成了吃蔬菜的习惯,据说生菜、白菜、柿子椒、韭菜、生姜等多种蔬菜都是中国人引入古巴的。
  中国调料也成为古巴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餐,很多家庭对中国酱油很感兴趣,在超市里都可以买到。
  为了延续祖先的优良传统,古巴的华人在唐人街建了老人院,集体看护超过150名社区里年纪最大而经济最为穷困的老人。由于得到政府的资助,一家华人餐馆每天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的三餐。
  “我们要借此表达对前辈的尊敬,这是华人的文化和传统。”一名卖香烟的华人如是说。
  今天,大多数年轻的古巴华人不会讲汉语,只会讲西班牙语。
  为了恢复年轻一代对祖先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中国城的一家俱乐部开办了华文班,每个星期六上中文课。
  笔者曾在哈瓦那的街头遇到一位第三代华裔后代,尽管对他而言讲汉语很难,但他依然坚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用中文交流,其间还骄傲地向笔者展示他刻有中文的护身符,解释物件的由来。
  哈瓦那的中国城在鼎盛时期住有10多万中国人,但在1968年古巴改革以后,古巴的华人开始流到北美等一些国家,不过随着中国和古巴贸易的发展,部分中国文化还在这里蔓延,中国城也开始繁华起来。
  为了振兴华人区,有着华人血统的古巴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革命武装部队少将、古中友协主席邵黄将军推动成立了华区促进会。这是一个由华裔青年组成的政府机构,旨在推动古巴华人区的复兴和发展。
  邵黄将军说:“作为炎黄子孙,我的血脉里留着中国人的血,对中国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为古中友谊而努力是理所应当的。”
  
  政策优惠华人生意好做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古巴是个神秘的国家。这里充满南美风情,有着和中国相似的社会制度,还有一大批百余年来陆续抵古的华人。
  时至今日,很多古巴人都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由于许多华人与当地有色人种通婚,古巴有不少中古混血儿,他们几经混血,已看不出中国人模样,但他们仍觉得自称中国人是一种荣耀,因为中国人聪明、勤劳。
  19世纪70年代初,获得人身自由的契约华工进入古巴城镇,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开办了小商店,这种华人经营的商店遍布古巴西部省区的城镇。他们很多人经营自产自销的蔬菜,还有不少人成为走街串巷的货郎。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中国向古巴移民出现了断层。近几年来,随着古巴对外开放程度扩大,一些中国人开始到古巴寻找商机。古巴政府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华人靠着古巴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事业兴旺。如今,古巴哈瓦那的中国城也成了商业街,300来米长的街道两旁挤满了中国店铺,生意都挺红火。
  土生土长的华人一度在古巴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由于时光的飞逝和移民,现在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老年人。他们既沿袭华人的传统,也热爱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些上了年纪的华裔移民仍然会在哈瓦那“中国区”的街道上漫步,会在民治党等华人协会里打麻将、共进午餐、练太极拳,并阅读来自故乡的杂志。
  目前,哈瓦那登记注册的20世纪上半叶到古巴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仅有143人。负责唐人街社会工作项目的华裔后代克里斯蒂娜·聂说,其中113人是男性。在这个加勒比岛屿上居住数十年后,他们说他们感觉自己不仅是华人,也是古巴人。
  70岁的胡利奥·李说:“二者同样重要。我讲西班牙语,也讲汉语。我喝古巴朗姆酒,也喝中国茶。”他的名字本身也反映出了两种文化的融合。李属于哈瓦那第一代华裔移民中比较年轻的人,其余大多已经八九十岁了。
  已退休的李悠闲地坐在民治党的一间大厅里,边抽雪茄,边阅读一份中文杂志。他准备晚些时候玩会儿麻将,为古巴华人文化节中的麻将赛事做准备。
其他文献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人才争夺战,香港近年频频出招,积极招揽内地大学生赴港读书,择优留港定居工作。  2002年,香港8所大学首次在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去年,招生的范围更扩至1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人数超过1000人,掀起了一阵报考的热潮。    内地学生选择入读香港高校    据了解,去年申请报考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浸会大学、理工大学、岭南大学等高校的内地学生人数,都比前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期刊
曾经听人说过新移民的生活是“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现在看来那是对我们移民经历的一种简单概括而已。其实移民的路是漫长的、分段式的。我个人认为大致可分为安家、择行、置业与发展几个阶段。各个阶段说不定是一二年还是三五载,因人而异,而且每个阶段也应该有每个阶段的苦辣酸甜。    安家篇  人们所说的“一年大苦”,大概说的就是安家之不易。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我们多数技术移民没有“下
期刊
非洲华人翻译协会成立    2月19日,非洲华人翻译协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宣布成立,成立大会在杉腾希尔顿大酒店举行。  非洲华人翻译协会首届会长谢雪莉在成立大会上说,随着中国和非洲各国间在经济商贸、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的不断加深,各行各业对翻译工作在质量和数量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工作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也日益重要,非洲华人翻译协会将在促进中非交流、提高在非华人翻译人员水平、保护翻译人员合法权益等方面
期刊
肯尼亚“中国女孩“的故事    在肯尼亚拉穆群岛中的帕泰小岛上,有些法茂族居民自称他们的祖先是中国人。他们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许多许多世代以前,中国的水手们与非洲部族藩王首领们贸易经商,藩王给他们长颈鹿带回中国。一艘中国船在帕泰岛东岩触礁遇难,水手们游泳上岸,随身带来船上的陶瓷及其它货物。日久天长,他们娶土著女子为妻,给村子取名“上加”,当地老辈人说,这是上海的谐音。如今,上加村也被叫做“中国
期刊
2007年10月31日,北京明慧茶院举办了一场火爆非凡的慈善拍卖会。收藏家们追捧的不是古玩玉器,也不是名人字画,而是5幅表现网球和高尔夫球运动生活的抽象水彩。刚一开拍,买家们就竞相加价,作品价格一路飙升。最后,5幅作品共拍出了人民币2.8万余元。  水彩画的创作者、年仅16岁的华裔少女胡奈丽,当场将拍卖款捐赠给了由冰心老人亲自提议并创建的北京市希望书库基金会。与此同时,“一个孩子帮助一万个孩子”启
期刊
  
期刊
全国侨办主任会议举行    2006年全国侨办主任会议于1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唐家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侨务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侨务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三个大有作为”努力工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促进祖国统一、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務。他还要求各级侨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以侨为本,做好为侨服务的各项工作;抓好华文教育,促进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
期刊
加拿大华人商场出售假冒人参    韩国人参公社正官高丽参华裔市场代理商叶伟去年10月31日透露,目前在加拿大华裔社区商场出售的正官高丽参有80%是假冒货,他们的律师已正式向3家华人经营的药材店发出警告信, 如果他们再出售其代理的正官庄高丽参,公司将刑事起诉他们及要求违法者赔偿该公司的损失。  叶伟指出,正官高丽参上的仙女图案和正官庄品牌都是注册商标,假冒货的包装无论在颜色及做工上都比正货差。他说,
期刊
澳洲移民部将签发更多临时工作证    当众多的澳洲人待业之际,有不少澳洲本地公司却由于在当地找不到合格的澳洲工人而宁愿输入外劳,解决人手短缺问题。来自中国的电焊工、越南的面包师傅、克罗地亚的油漆工人、印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甚至土耳其的骑师,都是以暂时签证来澳工作。据报道,去年,澳洲移民部向超过3万名外劳签发“457商务签证”,较2001至2002年的1.9万多名外劳,激增1万人。据悉,移民局今年
期刊
提到“非洲酋长”,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大草原、黑皮肤、原始部落、充满原始味道的舞蹈和习俗、无上的权力或戴着长长的羽毛,拿着权杖,穿着长袍,脸上画着色彩的酋长。在尼日利亚国家中,有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酋长分外引人注目一 他就是非洲唯一的华人酋长,能讲一口流利上海话的胡介国。    投资酒店 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从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香格里拉饭店的“打工仔”到今日拥有私人卫队和永久赦免权的非洲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