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2年初,广西钦州市平吉镇垭塘村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承包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合建家庭农场,大规模改造小而散的“撂荒地”。经过1年多的发展,现已建成800亩集肉牛香鸭养殖、沼气抽灌喷、蔬菜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立体种养新模式家庭农场,养殖种牛、肉牛70头,香鸭年出栏12万多羽。其中,72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产品未出钦州市便被抢购一空,仅此一项,家庭农场成员每户年均收入便超过3万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初,广西钦州市平吉镇垭塘村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承包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合建家庭农场,大规模改造小而散的“撂荒地”。经过1年多的发展,现已建成800亩集肉牛香鸭养殖、沼气抽灌喷、蔬菜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立体种养新模式家庭农场,养殖种牛、肉牛70头,香鸭年出栏12万多羽。其中,72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产品未出钦州市便被抢购一空,仅此一项,家庭农场成员每户年均收入便超过3万元,曾经的“撂荒地”成了农民增收的“金饽饽”。
其他文献
5月5日是立夏节气,亦值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小麦抽穗扬花期。麦浪翻滚,麦香四溢。
2月25日—3月24日,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河北组在石家庄鹿泉市和衡水桃城区开展调研,共走访了8个乡镇、16个村,召开了22次座谈会,发放了219份调查问卷。围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针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问题,详细了解了普通农户的种粮意向和生产情况,认真听取了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负责人对国家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并和基层干部深入交换了看法,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像河北这样的
春节以来,受季节性消费因素影响,一季度过后的稻米市场表现平平。随着春播生产进一步开展,新稻长势将聚焦市场关注点。目前稻米市场终端需求逐渐放小,购销活动趋于淡静,市场行情进入稳定期。后期伴随进口大米的冲击及稻谷轮换出库的跟进,市场供应压力必将有所体现,对稻米市场价格上行也将产生一定的打压作用。 市场收购活动清淡托市临近尾声 4月底,国家粳稻托市收购即将落下帷幕,补库收购工作接近尾声。东北地区粳稻
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红薯产业的良种繁育、种植推广、精深加工、鲜薯窖存、市场销售以及出口创汇等,是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河南省高成长型民营企业。近日,记者有机会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晁立志,他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特色产品及发展情况。 无公害种植基地保证质量 晁立志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为纯红薯淀粉、粉条和紫薯饮料以及红薯类休闲食品。公司创建于1
初夏时节,当你踏足河南叶县田庄乡半坡常村,目光所及处,绿油油的麦田可能已不是主角,那些联排成片的塑料大棚,反而会勾起你探访的欲望。 这个仅有1100多口人的小村庄,4年前大部分村民还是靠种植小麦、玉米为生,每亩地年均产值1000多元,如今,大棚蔬菜种植早已替代了传统操作,亩产效益超过1万元。其中由村党支部书记王福生牵头创办的叶县福旺蔬菜大棚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本村560余亩农田,分
“粮食安全和农民富裕是我多年的梦想。粮食安全要靠责任与担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通过交易中心这个信息化平台,以贸易方式转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转促转,以变求变,让粮食装满老百姓的‘米袋子’,让种粮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这样做,不仅国家粮食安全可保,而且农民可富,‘三农’问题可解!” 说话间,刘有文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近在眼前的“中国梦”。 这一切,源自他对中国农民和中国粮食产
“流转20亩土地,两台农机,一台运输车,5名家庭成员,以农家肥种植有机蔬菜。”这就是位于重庆万州区长岭镇凉水村7组的家庭农场。 2012年3月,在广东打工的张泽城与爱人回乡创业,在村里流转了20亩土地,购买了农机,与父母兄弟一起种植有机蔬菜。依照万州区发展微型企业和家庭农场的相关条件,今年2月21日,张泽城获准注册“重庆市万州区张泽城有机蔬菜农场”微企营业执照,成为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微企家庭农场
农民摆脱土地束缚,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农机驰骋助推农作物增效,增效的产量又助力农村经济腾飞,而作为拥有主导权的农民,告别曾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融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催生了“农业工人”兴起,“转”出了幸福新生活。嫩江县长福镇的农民,就是这样一群敢于尝“第一个螃蟹”的趟路人,他们组建合作社之路犹如水中投石般激活农业经济“一池春水”。 在备春耕时节,笔者先后来到这个镇的爱国村、中合村,两个村合作
60岁的李虎春是吉林省珲春市板石镇孟岭村朝鲜族农民,2005年前,他经营的果园以延边苹果梨为主,年收入10万元左右。 2004年底,李虎春在果农杂志上了解到,种植富硒苹果可能走上致富路,“经多方打听后,我们一家研究了很久,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李虎春说。来年春天,李虎春一家以土地流转方式包下村里闲置的20亩土地,一年下来,果园给全家带来了近20万元纯收入。李虎春负责富硒苹果种植的技术环节,爱人南顺善
今年53岁的洪有女,为支援新安江水库建设,1969年跟随父母从浙江淳安移民来到江西德安县吴山村。1982年以来,她和丈夫靠15棵桃树起家,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到种有早熟梨、枇杷、柿子、杨梅等的果园300余亩。 洪有女致富不忘乡亲,她不仅大量推广自己的优良种苗,还无偿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先后荣获全国“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和江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