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市政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问题;措施
一、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使得市政施工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但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批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工程质量问题已成为实施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等重大决策成败的关键。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的因素,如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因而,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因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对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极其重要。
二、当前市政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标准问题
现在的市政设计、施工标准与实际发展相比,有的标准滞后,有的标准空缺,这制约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造成先天不足。
2.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问题
现在国家有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但无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这使市政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市政施工图时有些审查难以操作。其次,许多地市县施工图审查机构,无市政施工图审查资质,无相应资格专业人员,这就使施工图审查批准制度难以得到切实贯彻,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设计问题
现在有些市政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与实际科技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设计人员对现在国家新上的项目如污水处理厂等的设计缺乏应有的知识及经验,使得在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时,出现图纸自相矛盾,各专业图纸之间相互打架,设备无法安装,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经济损失现象时有发生。
4.建设单位方面问题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有的工程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时常出现“三边工程”;有的政府投资工程为追求所谓“政绩”,一味压低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极易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功能不全或其他缺陷和施_工质量隐患,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的降低,运行后出现大量质量问题。
5.施工单位问题
现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削弱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极易导致质量低劣;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只好挂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不按图纸施工,擅自变更设计。另外,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原来的许多分包企业逐步成长为总包企业,这些新兴的总包企业往往在分包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上存在薄弱环节。
6.监理单位问题
工程监理不到位,监理制度执行不严,部分监理单位存在资质问题和缺乏专业人才。在实际监理过程中,对于施工单位擅自变更施工设计、偷工减料等行为,监理单位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理措施。
7.检测单位问题
个别施工企业的企业试验室,未本着科学、公正原则,出具虚假试验报告。
三、质量控制措施
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以人为控制核心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控制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你跟他讲大道理,很有可能他今天听进去了,明天却忘记了。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很复杂的理论,逐渐会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包括业主方面、政府方面和承建商方面等。所以,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天下没有木头脑袋和石头脑袋,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耐心、有诚心,相信质量这根弦会绷紧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人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所以人应作为控制的核心。避免人的失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达到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2.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施的基础,材料质量不合格,工程质最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投资、进度控制的前提。在工程施工中,对材料质量控制应着重于充分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加强材料检查验收、眼把材料质量关、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材料的质量控制要依据材料的质量标准,明确材料的质量性能。材料的质量标准是用以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也是作为验收、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如水泥的标准有细度、标准稠度、用水度、凝结时间、强度、体积安定性等。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就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的质量。如水泥的颗粒越细,水化作用就越充分,强度就越高;初凝时问过短,不能满足施工有足够的操作时问,初凝时间过长,又影响施工进度;安定性不良,会引起水泥石开裂,造成质量事故;强度达不到标号要求,直接危害结构的安全。因此,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是要检验材料是不是符合质量标准。
3.坚持实行质量预防和质量控制
“质量第一,预防为主”是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预防为主,就是要分析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采取预防措施。层层设防。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所以,实行质量预防和控制,防止质量事故,保证创优目标实现,首先要从预见的准备工作抓起。
原材料必须保质保量准时进入现场。绝不允许以劣充好的现象发生。无合格证和实验结果的材料禁止运到现场。从材料上保证市政工程创优。
施工前技术交底必须明确、详尽,防止出现违反规定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现象发生。特别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_T程,除技术交底要十分准确、详尽外。技术主管负责人必须亲临现场指导施工,从技术上保证工程创优。
质检部门要有预见性地把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和质量通病的施工环节变为重点控制、检查部位。把施工后的检查变为施工前和施工中的预防,争取工程一次创优。质检过程中,不经认定的分项工程不准支付工资和奖金。
质检部门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工序控制上。分部工程质量是由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而来。而各分项工程又是由各工序组成。所以。搞好单位工程质量的核心是工序控制。是创优的具体保证。要不断克服质量的薄弱环节,以推动工程质量的提高。
如果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要对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对直接责任者除做好思想工作外。还应根据事故损失的大小。给予事故责任者一定的经济制裁,并通报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全体市政工程施工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杜绝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
结束语
市政工程现场质量控制涉及的内容较多,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只有紧紧抓住关键性措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科学有序,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发生,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问题;措施
一、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使得市政施工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但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批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工程质量问题已成为实施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等重大决策成败的关键。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的因素,如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因而,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因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对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极其重要。
二、当前市政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标准问题
现在的市政设计、施工标准与实际发展相比,有的标准滞后,有的标准空缺,这制约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造成先天不足。
2.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问题
现在国家有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但无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这使市政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市政施工图时有些审查难以操作。其次,许多地市县施工图审查机构,无市政施工图审查资质,无相应资格专业人员,这就使施工图审查批准制度难以得到切实贯彻,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设计问题
现在有些市政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与实际科技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设计人员对现在国家新上的项目如污水处理厂等的设计缺乏应有的知识及经验,使得在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时,出现图纸自相矛盾,各专业图纸之间相互打架,设备无法安装,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经济损失现象时有发生。
4.建设单位方面问题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有的工程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时常出现“三边工程”;有的政府投资工程为追求所谓“政绩”,一味压低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极易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功能不全或其他缺陷和施_工质量隐患,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的降低,运行后出现大量质量问题。
5.施工单位问题
现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削弱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极易导致质量低劣;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只好挂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不按图纸施工,擅自变更设计。另外,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原来的许多分包企业逐步成长为总包企业,这些新兴的总包企业往往在分包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上存在薄弱环节。
6.监理单位问题
工程监理不到位,监理制度执行不严,部分监理单位存在资质问题和缺乏专业人才。在实际监理过程中,对于施工单位擅自变更施工设计、偷工减料等行为,监理单位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理措施。
7.检测单位问题
个别施工企业的企业试验室,未本着科学、公正原则,出具虚假试验报告。
三、质量控制措施
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以人为控制核心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控制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你跟他讲大道理,很有可能他今天听进去了,明天却忘记了。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很复杂的理论,逐渐会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包括业主方面、政府方面和承建商方面等。所以,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天下没有木头脑袋和石头脑袋,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耐心、有诚心,相信质量这根弦会绷紧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人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所以人应作为控制的核心。避免人的失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达到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2.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施的基础,材料质量不合格,工程质最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投资、进度控制的前提。在工程施工中,对材料质量控制应着重于充分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加强材料检查验收、眼把材料质量关、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材料的质量控制要依据材料的质量标准,明确材料的质量性能。材料的质量标准是用以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也是作为验收、检验材料质量的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如水泥的标准有细度、标准稠度、用水度、凝结时间、强度、体积安定性等。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就便于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的质量。如水泥的颗粒越细,水化作用就越充分,强度就越高;初凝时问过短,不能满足施工有足够的操作时问,初凝时间过长,又影响施工进度;安定性不良,会引起水泥石开裂,造成质量事故;强度达不到标号要求,直接危害结构的安全。因此,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是要检验材料是不是符合质量标准。
3.坚持实行质量预防和质量控制
“质量第一,预防为主”是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预防为主,就是要分析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采取预防措施。层层设防。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所以,实行质量预防和控制,防止质量事故,保证创优目标实现,首先要从预见的准备工作抓起。
原材料必须保质保量准时进入现场。绝不允许以劣充好的现象发生。无合格证和实验结果的材料禁止运到现场。从材料上保证市政工程创优。
施工前技术交底必须明确、详尽,防止出现违反规定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现象发生。特别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_T程,除技术交底要十分准确、详尽外。技术主管负责人必须亲临现场指导施工,从技术上保证工程创优。
质检部门要有预见性地把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和质量通病的施工环节变为重点控制、检查部位。把施工后的检查变为施工前和施工中的预防,争取工程一次创优。质检过程中,不经认定的分项工程不准支付工资和奖金。
质检部门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工序控制上。分部工程质量是由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而来。而各分项工程又是由各工序组成。所以。搞好单位工程质量的核心是工序控制。是创优的具体保证。要不断克服质量的薄弱环节,以推动工程质量的提高。
如果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要对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对直接责任者除做好思想工作外。还应根据事故损失的大小。给予事故责任者一定的经济制裁,并通报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全体市政工程施工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杜绝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
结束语
市政工程现场质量控制涉及的内容较多,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只有紧紧抓住关键性措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科学有序,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发生,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