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音乐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本文以对创设情境和问题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抛锚式”;高中音乐;情境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范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标准。新的课改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适应。“抛锚式”教学模式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并把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强调让学生到真实情境中去体验感受,以直接获取经验的方式学习音乐。
一、情境“抛锚式”教学主要程序
(1)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一种与真实情况相似的情境中。
(2)确定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发出与音乐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音乐学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面对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与帮助,独立自主地解决、处理问题。
(4)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讨论、交流、探讨、沟通,逐步加深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完成对音乐审美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学习的效果,效果评价由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效果来确定"。例如,通过对学生在西洋乐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各种乐器音色辨认能力的评价,即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情境“抛锚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
通过教学经验,本文以“高亢的西北民歌”为例,本课是教材第二节,即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第一节(本单元下分四节)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1.教学环节设计
按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要求,预先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1)情景创设:在抛锚式教学中情景创设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四个情景:
情景一: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超级女声”节目中的民歌联唱视频片段;
情景二:展示央视春节晚会“民歌联唱”视频片段;
情景一的内容深受当今青年学生的喜爱,能激发他们的强烈兴趣;情景二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专业歌唱家的表演水平,通过与情景一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这两个情景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
情景三:展示反映西北地区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
情景四:展示影视作品中对故事情节、气氛、感情表达具有重要强烈表现力的民歌视频片段,比如电视剧《血色浪漫》中的多首插曲。
情景三和四主要是帮助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迷人魅力和其中所蕴含的西北民族的精神情节。
这些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真实场景,正如大海航行中抛下的一颗颗船锚,为学生营造了一套真实的音乐体验情景。
(2)确定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包括:①辨识情景一和二中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②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貌!生活条件!人文环境。③了解西北地区民歌演唱的各种民风民俗,认识民歌在西北民族劳苦大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④了解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⑤认识“信天游”等民歌风格体裁,了解其分布领域、曲式旋律特点。⑥领悟《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的特点和歌词的寓意。
(3)协作学习:全班的同学被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五至六人学习小组的组合每隔一定的周期会调整重组,以保证每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和不同的同学进行协作学习的机会。自主学习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成员自行分解学习任务,每人分别承担学习任务的不同部分,在新单元内容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小组自行安排时间组织组内讨论,共享各自的任务完成成果,交换各自的学习心得、体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学习报告(书面或非书面),以供课堂教学中组与组之间进一步的讨论、共享。
(4)效果评价:教师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了解各组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从而作出对该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课堂教学过程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意义的建构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适当的组织、引导作用。教学步骤的大致流程如下:
①展示情景一、情景二,学生欣赏。
②提出问题1、4,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
③教师总结发言,完成本节的预备知识点的教学:民歌的地域风格差异。
④展示情景三、四,学生欣赏。
⑤提问2、3,小组代表发言讨论。
⑥教师点评总结,引出本节教学主题:感受西北民歌的审美魅力。
⑦播放音视频结合的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學生聆听欣赏。
⑧提出问题5、6,小组代表发言讨论。
⑨教师点评总结,完成四个知识点的教学:“信天游”体裁的特点、本曲的旋律与结构的特点。本曲表达的情绪特点、本曲的审美价值。
⑩连贯播放三首曲子,学生聆听欣赏,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如下思考题,学生编聆听边思考: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点评。
?教师在音乐背景中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拓展升华:鼓励学生上台演唱自己所熟悉的其他民歌(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具有类似高档OK的效果),其他学生聆听欣赏,并竞猜其所属地域。
?教师陈述课堂结束语,预告下周的学习内容,布置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任务。在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评价: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着大量的学生讨论和师生对话,通过巧妙组织,尽量安排大多数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如要求小组每次公开发言的代表不同),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即可于不着痕迹中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三、结语
通过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科学合理应用情境“抛锚式”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此方式符合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芳,康洪生.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改革的构想[J1.江西教育,2004.23
[2] 王亚莉.简析5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6[J].希望月报,2007.8
关键词:“抛锚式”;高中音乐;情境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范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标准。新的课改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适应。“抛锚式”教学模式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并把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强调让学生到真实情境中去体验感受,以直接获取经验的方式学习音乐。
一、情境“抛锚式”教学主要程序
(1)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一种与真实情况相似的情境中。
(2)确定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发出与音乐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音乐学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面对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与帮助,独立自主地解决、处理问题。
(4)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讨论、交流、探讨、沟通,逐步加深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完成对音乐审美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学习的效果,效果评价由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效果来确定"。例如,通过对学生在西洋乐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各种乐器音色辨认能力的评价,即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情境“抛锚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
通过教学经验,本文以“高亢的西北民歌”为例,本课是教材第二节,即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第一节(本单元下分四节)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1.教学环节设计
按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要求,预先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1)情景创设:在抛锚式教学中情景创设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四个情景:
情景一: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超级女声”节目中的民歌联唱视频片段;
情景二:展示央视春节晚会“民歌联唱”视频片段;
情景一的内容深受当今青年学生的喜爱,能激发他们的强烈兴趣;情景二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专业歌唱家的表演水平,通过与情景一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这两个情景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
情景三:展示反映西北地区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
情景四:展示影视作品中对故事情节、气氛、感情表达具有重要强烈表现力的民歌视频片段,比如电视剧《血色浪漫》中的多首插曲。
情景三和四主要是帮助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迷人魅力和其中所蕴含的西北民族的精神情节。
这些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真实场景,正如大海航行中抛下的一颗颗船锚,为学生营造了一套真实的音乐体验情景。
(2)确定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包括:①辨识情景一和二中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②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貌!生活条件!人文环境。③了解西北地区民歌演唱的各种民风民俗,认识民歌在西北民族劳苦大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④了解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⑤认识“信天游”等民歌风格体裁,了解其分布领域、曲式旋律特点。⑥领悟《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的特点和歌词的寓意。
(3)协作学习:全班的同学被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五至六人学习小组的组合每隔一定的周期会调整重组,以保证每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和不同的同学进行协作学习的机会。自主学习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成员自行分解学习任务,每人分别承担学习任务的不同部分,在新单元内容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小组自行安排时间组织组内讨论,共享各自的任务完成成果,交换各自的学习心得、体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学习报告(书面或非书面),以供课堂教学中组与组之间进一步的讨论、共享。
(4)效果评价:教师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了解各组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从而作出对该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课堂教学过程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意义的建构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适当的组织、引导作用。教学步骤的大致流程如下:
①展示情景一、情景二,学生欣赏。
②提出问题1、4,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
③教师总结发言,完成本节的预备知识点的教学:民歌的地域风格差异。
④展示情景三、四,学生欣赏。
⑤提问2、3,小组代表发言讨论。
⑥教师点评总结,引出本节教学主题:感受西北民歌的审美魅力。
⑦播放音视频结合的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學生聆听欣赏。
⑧提出问题5、6,小组代表发言讨论。
⑨教师点评总结,完成四个知识点的教学:“信天游”体裁的特点、本曲的旋律与结构的特点。本曲表达的情绪特点、本曲的审美价值。
⑩连贯播放三首曲子,学生聆听欣赏,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如下思考题,学生编聆听边思考: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点评。
?教师在音乐背景中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拓展升华:鼓励学生上台演唱自己所熟悉的其他民歌(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具有类似高档OK的效果),其他学生聆听欣赏,并竞猜其所属地域。
?教师陈述课堂结束语,预告下周的学习内容,布置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任务。在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评价: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着大量的学生讨论和师生对话,通过巧妙组织,尽量安排大多数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如要求小组每次公开发言的代表不同),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即可于不着痕迹中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三、结语
通过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科学合理应用情境“抛锚式”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此方式符合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芳,康洪生.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改革的构想[J1.江西教育,2004.23
[2] 王亚莉.简析5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6[J].希望月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