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们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OABSS评分≥6分的女性中重度OAB患者56例,探讨索利那新片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象与方法 本组56例.年龄18 ~70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11年.24 h排尿次数(15.1±2.8)次、夜尿次数(4.1±2.2)次、尿急次数(2.7±1.8)次、急迫性尿失禁次数(0.9±1.3)次,OABS
【机 构】
: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450003河南省人民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OABSS评分≥6分的女性中重度OAB患者56例,探讨索利那新片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象与方法 本组56例.年龄18 ~70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11年.24 h排尿次数(15.1±2.8)次、夜尿次数(4.1±2.2)次、尿急次数(2.7±1.8)次、急迫性尿失禁次数(0.9±1.3)次,OABSS评分(9.2±2.8)分,QOL评分(4.5±0.9)分,每次尿量(113.5±22.9)ml.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膀胱癌发病率在美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9位,在我国排在第12位以后,近些年女性膀胱癌发病率呈逐步提高的趋势.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为根治性膀胱切除,女性膀胱与子宫阴道之间没有像男性那样的Denonvillier筋膜可以阻挡膀胱癌侵犯生殖器官,同时泌尿、生殖器官拥有相同的淋巴引流路径,所以传统上女性根治性膀胱切除称为前盆切除,切除范围包括膀胱及周围脂肪组织、盆腔淋巴结、女性尿道、子宫、阴道前壁的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收集2002-2007年MIBC病例136例.男108例,女28例.年龄30~ 88岁[(65.9±12.1)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膀胱部分切除术组(PC组)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组(RC组).PC组100例(T2 74例,T316例,T410例),T3、T4病例术后加行顺铂为主的放化疗;RC组36例(T212例,
隐匿阴茎是一种阴茎体因缺乏恰当的皮肤鞘而埋藏于周嗣皮肤组织下方,致使外观上阴茎体只有很少一部分可见的解剖异常.先天性隐匿阴茎系在胚芽期正常延伸至生殖器结节的尿生殖窦远端发育不全,以致于阴茎隐匿于皮下,国内报道发病率约0.68%[1],有超声检查产前诊断隐匿阴茎的报道[2]。
目的 探讨经耻骨后(SPARC)与经闭孔(TOT)路径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尿动力学资料完整的SUI患者275例,分别行SPARC吊带术(136例)和TOT吊带术(139例).随访3~ 28个月,平均19.4个月.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国际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患者性生活质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 sarcoma,IDCS)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内淋巴指突状树突细胞的恶性肿瘤[1],临床罕见,好发于淋巴结,少数发生于淋巴结外.本院收治肾IDCS 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6岁.因体检B超发现左肾中部占位4d于2011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无腰背部疼痛,无血尿及尿痛.体检未见异常。
患者,男,43岁.因会阴部肿块进行性增大伴疼痛1个月于2010年3月16日入院.查体:会阴部右侧触及一直径约5 cm肿块,边界清,活动度好,无压痛.B超检查提示会阴部肿块约5.1 cm×2.6 cm×3.9 cm大小,边界清楚,呈低回声.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肿块切除,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切面呈部分囊性伴囊液.病理报告:镜下见瘤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丰富嗜碱性,细胞核偏位深染,
目的 探讨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并对MSKCC危险度分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 方法 晚期肾癌患者345例,年龄17~90岁,平均57岁.其中透明细胞癌306例,乳头状肾癌20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集合管癌5例,髓样癌3例,未分类癌7例.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和淋巴结.治疗方法:索拉非尼组205例,索拉非尼口服,400 mg,2次/d连续服药;舒尼替尼组140例,舒尼替尼口服,50 mg每天,用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IL-6、sTfR、BMP6等指标的变化,分析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Hepcidin蛋白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25例、前列腺癌无骨转移患者30例和BPH患者30例,年龄55~75岁,平均67岁.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SA 20.0~1500.0 μg/L,中位数138.0μg/L;无骨转移组PSA 3.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加时出现的漏尿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据调查,仅在美国就有1700万有尿失禁症状的患者,全球患者超过2亿[1],其中大部分为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多产、肥胖等[2].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有限,近年来应用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成为研究热点.现就压力性尿失禁的干细胞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 评价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压力-容积变化及尿流率和上尿路功能. 方法 2007-2011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Mainz pouch 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例.输尿管植入≥30 cm去管化乙状结肠后壁.术前行结肠镜检查并测定肛门括约肌张力,术后3~6个月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和尿流率测定,IVU检查评价上尿路功能. 结果 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平均容量360 m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