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与协作,有利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人才的塑造。本文主要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制约“两育”融合的相关因素进行矩阵判断和权重分析,确定了各指标影响权重,并基于“理念—教师—配套”三大维度,提出了改善耦合度与协同度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AHP;矩阵判断;耦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18-04
  德为医之先,技为医之本。“能力本位,德育为先”深刻表明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深度耦合、双向合力。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马树超、姜大源等认为,如若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职业教育,不仅能大量节约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而且更能触动学生心灵,在反思与警醒中完善修养。本文认为,在医疗领域生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转换的大背景之下,重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人格,“两育”融合同样也适用于医学类高职院校。
  然而,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绝非一片坦途,会受到学校理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学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如能科学量化并“精准定位”制约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因素,并做“定点清除”,对于今后医学类高职院校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和素养,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分析工具的选择上,本文主要选用了定性分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文围绕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以广东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载体,随机性走访“师—生”二维评价主体,专门性走访“校外专家”一维评价主体,尽可能多地收集教育参与者与研究者的意见。其中:(1)教师:随机采访专业教师10人,思政课教师15人,其他公共课教师12人,以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2)学生:随机采访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段学生分别50名,共150 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 分,回收148 份,其中有效问卷142 份,回收率98.67%,有效回收率94.67%。(3)校外专家:专门拜访肇庆学院思政、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领域的专家5名,进行面对面访谈。
  二、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通过对三类调查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无论“教师”“学生”,还是“专家学者”均对以下3大因素存有共识:(1)学校缺乏对融入重要性的有力宣传与有效手段。(2)融入的内容、方式、手段设置不够合理。(3)学生的知识层次、思维观念还难以适应融入的转变。
  三、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通过上面定性分析,本部分将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影响力进行定量分析。AHP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和步骤是:
  第一步:建立“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层次评价指标。
  第二步: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
  第三步: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四步:结论和建议。
  (一)建立层次评价指标
  根据上面所做的定性分析,将3大类共识,梳理为师生观念因素、教师队伍素质因素、配套环节建设因素等3大类一级影响因素,再划分出次级影响因素13个。其中,总的因素影响力评价用A表示;而3大类一级因素是综合因素层,分别用B1、B2、B3来表示;13大类次级因素是评价指标层,分别是:F1(学校领导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与推进程)、F2(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配合程度)、F3(学生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同程度)、F4(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同程度)、F5(教师对学生的喜好程度)、F6(教师对职业思维的理解程度与接受)、F7(教师对思政课内容的娴熟掌握与处理能力)、F8(教师是否具有敢用尝试融入的勇气与胆识)、F9(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有趣程度)、F10(思政课教材内容的整合程度)、F11(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F12(职业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程度)、F13(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程度来表示)。其中B1包含F1—F5共五个次级影响因素,B2包含F6—F8共三个次级影响因素,B3包含F9—F13共五个次级影响因素。
  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二)构建判断矩阵及特征向量的计算
  1.判断尺度
  采用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 1—9比率标度,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中,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按照判断尺度设计为9个级别,分别是: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重要的多、极其重要、稍微不重要、不重要、很不重要、极其不重要,分别以1、3、5、7、9及其倒数作为量化标准,用2、4、6、8作为其过渡标准。而倒数中,若元素i与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 则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2.设计调查问卷,请专家打分
  本阶段将运用1—9比率标度对定性分析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并聘请思政、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领域的5名专家,就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完成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比较判断矩阵。
  3.层次排序(计算权向量)
  对于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利用和积法进行层次排序,通过以下四个程序:(1)将矩阵按列归一化(使列之和为1);(2)按行求和;(3)对向量做归一化处理;(4)各影响因素在总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及分配,确定下层各因素对上层因素影响程度的过程。用权重表示影响程度。通过计算,各因素影响力整理大小排列,见表1。
  (三)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于构造判断矩阵中各指标之间不一定满足传递性,也即不一定满足一致性矩阵的要求,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因此,使用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以及一致性比率(CR)来进行检验。其中CI=(λmax-n)/(n-1),可通过软件算出;RI可由经验统计性数值给出,如表2所示。因本文建立的13个影响向量,构建的是13阶矩阵,所以,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中,可查到第13阶对应的RI值是1.54。   其中,C.I.=(λmax-N)/(N-1)=(13.93-13)/(13-1)=0.0775
  C.R.= C.I/RI=0.0775/1.5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503﹤0.10
  通过计算,得出CR值小于0.10,通过了一致性的检验。
  (四)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结论
  通过分析表1有关数据,可以发现13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其各自的影响力级别大体可以分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影响力>0.100)的影响因素,由高到底依次为“学校领导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与推进程度”“教师对职业思维的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教师是否具有敢用尝试融入的勇气与胆识”“教师对思政课内容的娴熟掌握与业务处理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程度”5项。其中,“学校领导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与推进程度”,影响力为0.154,在各项因素中最为显著。由此可见,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决策者,是否能有胆识、有魄力、用勇气在一校、一域大胆探索与实践,对于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大。而思政课教师“对职业思维的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是否具有敢用尝试融入的勇气与胆识”“对思政课内容的娴熟掌握与业务处理能力”,影响力分别为0.142、0.128、0.126,显示作为教学实际执行者的主体——教师,自身所具有的职业能力及素质,对职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职业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程度”的影响力为0.102,表明课堂之外的校外实践活动配套场地建设,包括红十字会老楼、医院推拿科普馆、医院院史陈列馆、医院百年文化长廊、爱心献血屋等,其氛围情境、历史照片、现场解说、现场体验等,对职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等级(影响力>0.030,<0.100)的影响因素,由高到底依次为“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程度”“思政课教材内容的整合程度”“学生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同程度”“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有趣程度”6项。由此可见,在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配备优秀师资力量,并针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讲授场所、讲授内容、讲授方式、讲授时间上要贴近受教育者的生产、生活的实际,注重实用性、灵活性、机动性,突出“实用、实际、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融入的实效性。
  第三等级(影响力<0.03)的影响因素,由高到底依次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配合程度”“教师对学生的喜好程度”2项。这表明,师生间的相互喜好度并非影响融入的关键性要素,2项因素的影响力总和为仅为0.047,影响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四、研究建议
  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13类影响因素权重得到了确认。通过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权重,本文认为要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需要基于“理念—教师—配套”三大维度,推进“两育”耦合与协同。
  (一)理念先行:要树立“上行下效、上率下行”的协同理念
  首先,学校决策层是政策执行的主抓手和“董事长”,要以重塑现代“生物—心理—会”三维人格为己任,勇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敢于放思政课改革之权,明师生改革之责,细化任务、明确到人,做到改革“权—责—利”明晰,使思政课堂、思政校园活动、思政实践基地,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渗透、融合职业教育。
  其次,教师和学生是融入的主要参与主体,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体,增强主体参与和协作意识,自觉调整课堂、校内、实践基地角色定位,由单纯的“师生单向关系”向“老板—员工”关系、“裁判—选手”关系、“医师—患者”等多元转化,增强职业体验和职场感悟,塑造基于工作过程的职场适应能力。
  (二)教师执行:要践行“敢为人先、勇于改革”的职业品格
  教师是课堂融入的“现场总指挥”和“CEO”,要凝心、聚气、用力来调度、组织、指挥,借走近学生之机,走进学生的心里。
  第一,思政课教学要引入职业领域中的“淘汰”与“选拔”机制,搞活课堂,激发兴趣。可以通过小组间独学、对学与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与达标检测到独学查、展示查、整理学案与达标检测查等“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展示医学职业风貌和职业精神。
  第二,职业教育融入思政课中,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原来课堂的主演变成了幕后的导演,转而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演;由原来的简单说教,到对课堂的整体的组织与安排和对各个学习小组的个别指导,由原来“定于讲台”到“动在教室”,不拘一格讲授,不拘一格取才。
  (三)配套保障:要打造“多维展示、形式多样”的职业平台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兴趣的建立同教学形式的新颖与趣味有成正比。要以“人文情怀”“启德铭善”“普救含灵之苦的伦理谨守”的培育为侧重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大力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利用课堂讲授、课外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宣讲、渗透、塑造医学生职业精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优势互补、双向贯通、嫁接融合。
  1.思政课堂:教材“脱胎换骨”,教学时段“腾笼换鸟”
  第一,重新整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教材。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为例,将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改造为“医学生大学生新适应”;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改造为“医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与坚定”;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改造成“医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改造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及法律遵守”,系统地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护理法律法规。通过这样的内容改造,可以在不增加人文选修课的情况下,增加人文类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并能有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地气,焕活力。   第二,压缩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将留置出的课时段增加《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医学人文系列课程,帮助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面向实际、胜任岗位、服务患者、造福社会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成为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对患者、对社会全面尽责的人,增强医学生对人和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2.课外活动:营造浓郁“职业气息”,全天候“渲染熏陶”
  第一,开展多样性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打造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载体。每年举办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口腔工艺技能操作比赛、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比赛、检验技术操作比赛、市场营销大赛、护士礼仪竞赛、中草药标本展等专业竞赛,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医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营造富有职业特色、氛围高雅的医学院校文化气息。
  第二,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基地,探索职业道德养成新途径。以附属医院、各教学、实习点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校史馆等德育教育基地为依托,建设课堂之外,形式更为多样、医学生更易接受的职业道德养成实践环境和情景情境,构建医学生“听医疗道德模范讲奉献、看医院发展荣誉显荣耀、验现场献血感付出”的“生活化、体验化、情感化”平台。
  3.社会实践:突出“职业实践”,强化“生活体验、医德认同”
  第一,以社团活动为纽带,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在实践中锤炼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医疗卫生知识宣传、社区便民义诊等卫生公益活动,使医学生在走近、服务、奉献社会中唤起对卫生事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以服务社区为载体,通过服务社会等实践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呈波浪上升式的接受“医德”教育。比如,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学雷锋活动日”,参加公民无偿献血活动;为鳏寡老人送医送药“社区帮扶”,参加防控“艾滋病”宣传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增强“人文情怀”“启德铭善”。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温家宝职教论述对确立高职教育质量观的启迪[J].中国高教研究,2014(1).
  [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责任编辑何丽华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学校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困境,提出在工作室的实训环境下,以承接平面设计商业技术项目为主要教学任务,开展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探索在企业指引下,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课程设置职业化,能力训练岗位化”。  关键词:工作室;项目教学;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
5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在省教育技术中心六楼召开了全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会议。全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有关负责人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省教育技术中心唐连章主任介绍了信息安全工作背景,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认真部署本校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强化信息网络安全责任、明确开展等级保护各项工作
摘要:文章阐述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分析了微课作为信息化学习资源的优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的可行性,用实际案例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中职;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83-02  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创新教学手段,微课不仅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
12月4-5日,中国旅游中职教育七金联合体2015年年会在广东省旅游学校召开,全国旅游教育教学指委会韩玉灵秘书长、广东省旅游协会李帆副秘书长出席指导,来自四川省旅游学校、海南省旅游学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学校、北京市外事学校、沈阳市旅游学校和广东省旅游学校的校长、老师参加会议,南京旅游学院冯明副院长、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朱承强副校长出席会议。  韩秘书长高度肯定七金联合体自成立以来取得的合作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3月25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下简称职教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总结广东省职教学会2015年工作情况以及研究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对2014年度优秀论文评奖公布及颁奖,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评奖公布及颁奖,以及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等。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
师德主题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编者按:为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6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粤教师函〔2016〕89号)精神,2016年9月,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以“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征文活动。经各高校、各地分级遴选推荐,专家初评、复评,评委会终评,共评出师德征文获奖文章407篇(其中一等奖69篇,二等奖13
“学分制”是基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管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与活动,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素质行为的教育管理覆盖学期正课授课时间外的学习、生活全程,从原来的大量评定式考核发展成更公平公正透明的量化考核,形成学分制,系统化。自2013年9月在2013级学生中试行,在2014级学生中全面实施。从监测的数据看,学生在自我纪律管理、职业素养、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较大进步。  一、学分制的设计  学分制的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会议强调,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种教育类型,与时俱进,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学生通过自身评估和对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职业理想,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规划在校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就业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对中职生职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通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从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职业生涯
2016年1月中旬,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在顺德举行交流活动。全省示范中职学校及2014-2016年承担省中职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在数控实训室运用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上了专业技能教学公开课,顺德区中等职业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项目负责人分别就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和教学应用等方面作经验交流。  2014年起我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