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相对较差,所以PBL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尤其重要。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习经验及知识结构为依据,以所学习的学科内容为依托,以实际生产需要为目的,真实可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与时代及社会需求相连,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与学生产生共鸣,并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中职PBL教学 问题设计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问题”和教师、学生构成了PBL教学的三要素。PBL教学法,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PBL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设计的原则
苏格拉底有这样的说法: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够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提问要有技巧,问题设计也要有原则。
1.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教他认为学生需要的东西,还是学生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些教师也许觉得他已经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只不过学生自己不知道而已。可是,如果无法令学生有认同的感觉,学生不能产生义趣,便只会抗拒、逃避,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
2. 结合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与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合理设计问题,并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3. 注意知识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特别是针对性。中职课程有理论课、实践课和理实一体课等区分,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实践性、科学性,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逻辑性。
4. 问题的类型最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有明确清楚的目标定义和陈述,而结构不良的问题具有模物化的目标定义和陈述,问题解决有多种方案或无良好方案,问题解决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并偏重于整合、创新、迁移。
二.PBL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识和能力。当学生能自觉意识并加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时,自主学习得以发展。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自己对间题解决有清醒的认识,如能意识到: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已知什么条件,未知的又是什么条件,以及如何制定策略去跨越其间的鸿沟等。
(2)逐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题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参与问题解决活动,学会以全面而系统的方式解决类似的问题。
(3)掌握灵活的概念和知识。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所习得的知识是内隐的,有些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就掌握系统的、完整的知识而言,也许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比如直接教学法等等。
三.PBL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1.学生的问题——元认知为基础
传统教学的过程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或者书本中搬到学生的笔记本上,PBL教學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元认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轻松愉快,相互信赖,真诚合作。 。
课前学生预习教材,根据学习导学案及相关学习资料等梳理出自己的问题,对于部分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自己独立解决,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软件上传学习平台,组内或者组外同学看到问题后,通过教辅工具及自己的相关理解,给出相应的回应,并把问题答案传回学习平台,供大家参考。
2.教师的问题——学科知识为依据
如果一个教师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只强调在指定时间里把安排了的内容讲完,甚至没有时间给学生发问、练习、交流,他可能是没有注重教学工作里的整体平衡。最能够了解学生需要的机会,就是留意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是糊涂、奇怪的问题,就越是学生想把内心的需求告诉你。这时也正是他最需要支持鼓励的时候。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看到学生已经解决的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给予回应和点评,更大的促进学生探讨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标准,以及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并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符合学生生长规律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还要思考答案的合理性、正确性及逻辑性。
在PBL 教学中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学情特点。其次教师要明白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如何掌握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背后又隐藏了哪些需要掌握和了解的知识等等问题。如外教师要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细化,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以便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的层次。PBL教学中教师向全体学生呈现了相同的问题情境,布置了同样的学习任务,虽然出发点相同,但不同认知度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见解,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从中找出最佳答案。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的选择,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PBL教学中,学生可能向教师询问如何获得其他信息时,教师要提供适当的建议。在PBL过程的初期教师可能要向学生提出一些疑问,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还可能会问学生:“你们想从这个问题中学到什么?”以帮助学生完成设计问题。
关键词:中职PBL教学 问题设计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问题”和教师、学生构成了PBL教学的三要素。PBL教学法,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PBL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设计的原则
苏格拉底有这样的说法: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够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提问要有技巧,问题设计也要有原则。
1.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教他认为学生需要的东西,还是学生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些教师也许觉得他已经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只不过学生自己不知道而已。可是,如果无法令学生有认同的感觉,学生不能产生义趣,便只会抗拒、逃避,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
2. 结合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与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合理设计问题,并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3. 注意知识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特别是针对性。中职课程有理论课、实践课和理实一体课等区分,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实践性、科学性,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逻辑性。
4. 问题的类型最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有明确清楚的目标定义和陈述,而结构不良的问题具有模物化的目标定义和陈述,问题解决有多种方案或无良好方案,问题解决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并偏重于整合、创新、迁移。
二.PBL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识和能力。当学生能自觉意识并加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时,自主学习得以发展。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自己对间题解决有清醒的认识,如能意识到: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已知什么条件,未知的又是什么条件,以及如何制定策略去跨越其间的鸿沟等。
(2)逐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题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参与问题解决活动,学会以全面而系统的方式解决类似的问题。
(3)掌握灵活的概念和知识。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所习得的知识是内隐的,有些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就掌握系统的、完整的知识而言,也许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比如直接教学法等等。
三.PBL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1.学生的问题——元认知为基础
传统教学的过程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或者书本中搬到学生的笔记本上,PBL教學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元认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轻松愉快,相互信赖,真诚合作。 。
课前学生预习教材,根据学习导学案及相关学习资料等梳理出自己的问题,对于部分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自己独立解决,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软件上传学习平台,组内或者组外同学看到问题后,通过教辅工具及自己的相关理解,给出相应的回应,并把问题答案传回学习平台,供大家参考。
2.教师的问题——学科知识为依据
如果一个教师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只强调在指定时间里把安排了的内容讲完,甚至没有时间给学生发问、练习、交流,他可能是没有注重教学工作里的整体平衡。最能够了解学生需要的机会,就是留意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是糊涂、奇怪的问题,就越是学生想把内心的需求告诉你。这时也正是他最需要支持鼓励的时候。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看到学生已经解决的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给予回应和点评,更大的促进学生探讨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标准,以及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并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符合学生生长规律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还要思考答案的合理性、正确性及逻辑性。
在PBL 教学中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学情特点。其次教师要明白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如何掌握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背后又隐藏了哪些需要掌握和了解的知识等等问题。如外教师要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细化,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以便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的层次。PBL教学中教师向全体学生呈现了相同的问题情境,布置了同样的学习任务,虽然出发点相同,但不同认知度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见解,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从中找出最佳答案。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的选择,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PBL教学中,学生可能向教师询问如何获得其他信息时,教师要提供适当的建议。在PBL过程的初期教师可能要向学生提出一些疑问,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还可能会问学生:“你们想从这个问题中学到什么?”以帮助学生完成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