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胰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一例报道与近20年国内文献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7年文献首次报道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toma)以来,截止2001年底的英文文献共报道胰母细胞瘤约60例.据Cubilla等[1]统计,胰母细胞瘤占胰腺恶性肿瘤的0.16%.因胰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年龄为2~5岁的儿童,故亦称为儿童胰腺癌,而成人胰母细胞瘤则非常罕见.为提高成人胰母细胞瘤诊疗水平,作者报道1例并复习近20年国内文献报道,对成人胰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胆管囊状扩张症是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之一,我国高发.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从1977年3月至2006年3月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106例,疗效满意,现予报道并探讨最佳治疗方法。
期刊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仅次于肝血管瘤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肝脏原发肿瘤的8%,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0.9%[1].由于FNH通常没有症状及并发症,也无恶变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只需随访观察,只有在诊断不明确或者有症状时才需手术切除[1],因此临床医师往往对FNH认识不足,当并发严重并发症时,导致诊断及治疗不及时.本文对FNH的研究进展进行
期刊
我们在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的基础上,应用球囊扩张内涵管置入术成功治疗了胆管的良性狭窄,使此类病人免于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胰腺为腹膜后器官,其损伤较少见,占腹部损伤1%~2%,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增加,胰腺损伤上升至3%~12%[1].胰腺位置隐蔽,一旦受损诊断较难,特别是判断胰腺是否为横断伤诊断更为困难.我们对1990年1月-2005年11月收治的15例胰腺横断伤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
病人,男,72岁,40 d前无诱因突然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2℃,无咳嗽、腹痛等伴随症状,曾两次以"发热待查"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经B超检查怀疑肝脓肿,转来我院。
期刊
目的 探讨胆管电凝损伤的组织学病理改变特征.方法 将中国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常规手术器械分离胆管后取材,胆管电凝损伤后0、3、5和7 d分别取材,标本用10%甲醛固定,经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胆管电灼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对照组正常胆管壁结构,电凝伤后0 d可见胆管壁电凝处胆管壁组织大片气化坏死,气化区管壁结构消失、肌层断裂、黏膜消失;损伤后3 d胆管病变部位可见
期刊
术前区分胰腺浆液囊性肿瘤和黏液囊性肿瘤有着重要的意义。所有的胰腺黏液囊性肿瘤都被认为是恶性或潜在的恶性肿瘤,应该实施外科手术切除,而浆液囊性肿瘤几乎都被认为是良性的肿瘤。放射诊断学鉴别浆液囊性肿瘤和黏液囊性肿瘤非常困难,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所有浆液囊实性腺瘤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探讨是否有任何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建立明确的术前诊断。
期刊
目的 研究Wnt信号中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及蛋白异常表达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①对15例SPTs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提取,PCR扩增,PCR产物纯化、测序,对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②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SPTs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在15例SPTs组织中有12例发生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是一种钙调蛋白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编码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参与γ-干扰素、Fas、p53、肿瘤坏死因子等多条凋亡途径[1,2],是细胞凋亡的正性调节因子之一,其5'端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甲基化已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被发现[3],并可致凋亡途径异常,导致细胞恶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