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传承基本层面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精粹,扎实的基本功是戏曲表演的关键和基础。戏曲表演基本功中,核心的“四功五法”与程式性表演,展现出戏曲舞台表演形态。在当前戏曲表演传承中,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口传心授”教学模式自身的局限性,导致戏曲表演传承基本层面的失衡,使得现代戏曲表演的传承能力逐渐减弱。基于此,文章对戏曲表演传承基本层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推动当前戏曲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以及戏曲表演艺术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戏曲表演;口传心授;传承;戏曲教学
  戏曲表演的重要基础在于表演者扎实的基本功,“四功五法”是戏曲表演基本功的重要核心,同时,程式性表演则是戏曲舞台表现的重要特征。然而,我国传统戏曲表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以人物塑造为重、忽视表演功法的趋势,且这一趋势在当前呈现出固态化的形式。此外,在戏曲教学中,“口传心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主要模式,但从戏曲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角度来看,对传统戏曲传承的关注度明显不足。
  一、戏曲表演传承基本层面的问题
  (一)内因问题
  一是当前戏曲界对戏曲表演基本元素中的“功法”尚未有统一明晰的界定,导致戏曲表演者对“功法”认知模糊。戏曲表演基本功中,“四功五法”是核心部分,是戏曲表演特有形态程式性表演能够实现的关键基础。“四功五法”最早是由程砚秋大师对“功法”基本内涵的阐发,是戏曲表演者系统训练的核心及基础,同时也具有戏曲表演文化符号的重要意义。戏曲界普遍认为“四功”为“唱念做打”,但是对于“五法”则存在较大的争议。当前,对于“五法”的通行表述是“手、眼、身、法、步”,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传统戏曲表演恢复,戏曲界针对“五法”的争议逐渐增多,提出了包括“手、眼、身、腰、步”(刘世勋)、“头、眼、身、手、步”(倪传钺)、“手、眼、身、心、步”(李玉声)等众多表述,以及坚持“手、眼、身、法、步”表述的观点。
  二是西方化以及现代化对戏曲表演实践的影响深重,造成戏曲表演整体的失范,这对传统戏曲表演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传统戏曲表演传承的变异。在这一时期过后,现代戏、新编古装戏创作的浪潮不绝,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戏曲创作新目呈现出显著的以塑造人物真实情感为主、表演功法与程式性表演形态为辅的特点,这对传统戏曲表演的传承形成了正面冲击,造成传承基本层面的失衡。
  (二)外因问题
  戏曲教学中,“口传心授”教学模式在长期应用中,呈现出相对稳定态势,但是,这种稳定性的建立基础在于外部社会环境的稳定。同时,个体差异性造成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存在内部脆弱性,而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也必然会遭受破坏。一方面,特殊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表演外部环境动荡,社会对传统戏曲表演的禁锢,导致表演手法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现代戏曲表演中,戏剧导演的过度介入,使得传统戏曲结构与表演形态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传统戏曲表演传承基本层面的失衡。戏剧导演追求戏曲表演的“角色内心体验与程式性表演的统一”,同时,其更关注戏曲演员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的体现,将戏剧人物的塑造、戏情戏理的钻研作为戏曲表演的重点。这导致了戏曲表演的“重人物塑造,轻表演功法”的现实情况,导致传统戏曲功法传承日渐衰微。
  二、戏曲表演传承基本层面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尊重戏曲表演艺术的差异性与独立性
  戏曲表演艺术本身包括丰富的审美因素,可以作为一种复杂多样的审美形式进行展示,戏曲演员可以通过对技艺、程式以及各种复杂的审美表现,展示出丰富的艺术样式。因此,戏曲表演艺术与以思想性、故事性等为主的体验艺术具有巨大的差异。在戏剧表演艺术呈现中,如果忽视了这种差异,而生搬硬套非戏曲表演内在规定性的表达形式,就是对艺术样式差异性和独立性的误解。这实际上是对戏曲导演制度的质疑。将戏曲表演的程式性表演形态与写实主义中的“真实体验”真正融合,从现实来看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这主要是由于戏曲表演的功法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任務体验方法本身就存在现实矛盾。就戏曲表演而言,戏曲演员是在舞台上,通过“歌舞”来表演“故事”,其中戏曲表演功法是“歌舞”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重要基础;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表演方法需要演员能够“真正生活在舞台上”,是对剧中特定人物情感的再现。可以看出,二者的审美情趣与目的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从维护戏曲表演传承的基本层面看,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尊重戏曲表演艺术的差异性与独立性,转变“重人物、轻功法”的表演思路,重视并加强戏曲表演基本功法元素的训练,以确保戏曲表演程式性表演形式的维护与延续。
  (二)加强理论总结,保障戏曲表演元素的精准传承
  在戏曲教育教学中,“口传心授”教学模式的应用中,由于戏曲表演具有内部脆弱性,容易遭受外部环境冲击的影响,其完整性与稳定性难以长期维系。在这种情况下,对历史留存下的实体文献、口述历史记录等理论研究的整理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戏曲表演中程式性表演如何为人物服务的问题,以及怎样与情感体验相融合的问题等中,在传统戏曲表演训练中,其实都有明确的观念认识与实践程序。如《京剧表演艺术杂谈》提出了戏曲表演艺术由外入内的表演,需要经过“三形、六劲、心意八、无意者十”。这就是说,戏曲表演者首先需要保证外形有准,然后熟能生巧,准确拿捏表演的劲头,再然后就是进入到走心动情,最后至内外合一的无上境界。“三形、六劲”是一名合格的戏曲表演者应当具备的基础,而“心意八、无意者十”则是戏曲表演者成长为艺术家的必经之路。由此可以看出,戏曲表演基本功对于一名戏曲表演者的重要性。戏曲表演者也只有扎实掌握表演基本功,并能够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之后,才能向“心意、无意”的境界提升。通过对戏曲表演的理论研究与整理总结可以明确,戏曲表演需要以深厚的“外功”作为发展基础,再修炼“内功”,达到内外功平衡,进而在戏曲表演教育中,真正做好戏曲表演基本功元素的训练与传承,为戏曲表演的传承奠定基础。
  (三)合理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促进戏曲传统功法的传承
  戏曲教育的现代化,是实现戏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现代教育理念中,科学性是基本教育理念之一。在传统戏曲教育中,合理融入现代化教育的科学性理念,通过现代教育与戏曲教育理性元素的有机融合,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戏曲教育中表演经验与理论资源的科学性,实现传统戏曲教育的科学化,从而为戏曲表演传承提供保障。例如,《京剧表演艺术杂谈》一书不仅对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法进行了详细精确的分类,同时根据各种行当气质,对其在表演中的口、手、眼、身等的运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如“心一想、归于腰、奔于肋、行于肩、跟于肩”等描述,对戏曲表演者在行动时的肢体动态进行了清晰的表述,精准概括出传统戏曲表演的要领。此外,《身段谱口诀论》等重要文献资料对传统戏剧表演基本功法均有重要论述。对于现代戏曲表演教学而言,《京剧表演艺术杂谈》等实体文献具有非常高的教育应用价值,需要戏曲教育者提起重视,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采取科学性教育思维,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为戏曲传统功法传承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戏曲表演艺术发展过程中,受到内部因素造成的戏曲表演者对“功法”认知模糊、戏曲表演整体的失范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导致的“口传心授”教学模式不稳定,教育系统性、完整性、延续性较差等问题的影响,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基本功传承存在的基本层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戏曲表演艺术传承,需要重视并尊重戏曲表演艺术本身的差异性与独立性,重视加强理论总结,为戏曲表演元素的精准传承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将现代教育科学性理念融入传统戏曲教学中,实现与“口传心授”教学模式的有效互补,从而确保传统戏曲表演基本功完整传承,为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延续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玄.论以表演为介入点的戏曲音乐形态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2):132-151,5.
  [2]刘雪颖.论戏曲“做”“唱”的传承[J].武夷学院学报,2020(4):78-82.
  [3]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中国文化研究,2019(1):1-14.
  作者单位: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也在悄然发展着改变。文章详细阐述了目前高校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新媒体技术在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实践,分析文化传承的积极影响,促进我国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民族舞蹈;文化传承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研究”(2019JGA21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其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涵养的提升若能较好融合,便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既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又有高素质涵养的人才。舞蹈作为训练学生形体、丰富学生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能使学生充分融入舞蹈的世界中去,对于提升学生外在形象与精神内涵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作为拥有明确的国际礼仪规范的国际标准舞,则更应该担负起提升学生素质涵养的重担。文章针对体育舞蹈中的舞蹈
期刊
摘 要:音乐是生活的润滑剂,在我们疲惫的时候给我们动力,尤其是钢琴,它在音乐表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小康社会中,我们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的需求,更追求精神享受,因此更多的人选择学习一门艺术,钢琴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的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不免有些许挫折,但重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进步。  关键词:钢琴教育;现代;人工智能  一、传统钢琴教育与现代钢琴教育的优缺点  (一)传统钢琴教育的基
期刊
摘 要:VR技术的出现为电影增添了新的视听效果,然而当新鲜感褪去,人们发现现有的VR电影有不足之处:剧情缓慢,剪辑技术不尽如人意。文章尝试从传统电影中使用长镜头“一镜到底”拍摄出的影片里找到适合拍摄VR电影叙事的方法。  关键词:VR电影;长镜头;剪辑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18JK0197)、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基于全景拍摄技术的白鹿原智慧旅游开发研究”(1
期刊
摘 要:时代的不断发展,也让高校钢琴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基于互联网的特性开展高校钢琴教学,要能够从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内容上进行调整,将学生作为钢琴教学的主体,发挥互联网在信息处理上的优势,丰富高校钢琴教学的维度,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能力塑造。文章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育;钢琴教学;模式重构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万物互联
期刊
摘 要:《新文科建设宣言》在对文科八大门类学科的功能定义中,赋予艺术学科“化人”和“美人”的时代使命。文章站在一线教师立场,拟结合现代舞的文化特征和现代舞课程的育人哲学,探讨现代舞课程建设在“化人”和“美人”维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普通综合性院校的现代舞“金课”建设提供行动参考。  关键词:新文科;现代舞;“化人”;“美人”  注:本文系四川工商学院转型改革项目“现代舞”(2018SFKC3)研究成
期刊
摘 要:当前,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之间的交往,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前需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近些年,我国的动画通过网络形式迅速传播,并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崇,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动画中神话元素的运用,二是数字媒体的传播。但数字媒体的发展时间较短,网络动画也面临着许多困境,文章着重对网络动画的传播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数字媒体;神话元素;网络动画  一
期刊
摘 要: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不断深入,新媒体电影逐渐普及。与传统的院线电影有所不同,新媒体电影主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采用数据传输的方式播放电影,发挥媒体传播的作用,播放方便快捷。同时,非虚构电影在媒体上出现,这种进行了艺术技巧处理的电影更能给人以真实感和艺术感,与人们的审美心理相符合。现在的电影主流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非虚构的影响,而对电影主流价值观合理构建,就需要对非虚构准确定位,使得新媒体电影在
期刊
摘 要:在诸多乐器中,钢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演奏中,要想将钢琴曲目的表现力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加强诸多演奏技巧的融合,从而绽放出音乐的艺术气息和魅力。文章主要针对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钢琴演奏;演奏技巧;音乐表现  一般来说,不同乐器展现出的音乐效果并不一致,各个乐器的表现力与演奏技巧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可以打造良好的听觉效果。钢琴演奏基础知识与演奏技巧是相辅相成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艺术感知力的提升,合唱的艺术性、多样性与创新性也在不断提高,合唱作曲家也逐渐开始使用起打击乐,将打击乐作为伴奏或独立声部织体编排在合唱作品中,使打击乐在合唱中发挥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合唱指挥要遵循乐谱中的标识符号、作曲家的创作原则和乐曲本身的音乐性去处理、演绎作品,而对于没有打击乐声部的合唱作品或是本身带有打击乐声部的合唱作品,应以怎样的原则去编排打击乐是文章所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