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听说过“大西国”的故事。可你知道吗?在太平洋也有个“太平洲”悬案。它们并非像大西国那样出自某位先哲之口,而是欧洲人在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探索过程中,陆续发现的种种难解之谜,似乎都与另一块已不存在的大陆有关。太平洲问题的提出,得从一个不起眼的、但隐藏着无穷秘密的小岛说起。
复活节岛的石像和文字
1722年荷兰人罗杰文在南太平洋的东南部发现了复活节岛。它远离美洲大陆和其他岛屿,岛民们称之为“基普塔阿基一黑努阿”,意即“大地的肚脐”或“世界中心”。小岛只有117平方公里,奇怪的是在岛的周围布立着数百尊高大的石像,一个个背海而立。石像中高的有10数米,面有胡须,头上都戴着圆筒状的红帽,脸型全不像岛民,一付威严高贵的气度。石像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全岛大约布立着500座这样的石像,采石场里还有约150尊没有完工。而在罗杰文发现它时,岛民还处在石器时代,既无巨木又无粗绳,如此高大的石像、石帽又如何拉运?当时尚处在这样落后阶段的土著,他们的祖先又能先进到哪里?假定上古时代的先民比现在的先进,或者假定,那时在岛上居住的是“史前文明的民族”,可小岛的自然环境也容纳不了许多人啊,哪有人力物力来开展如此浩大的工程?再说,这些石像都代表谁呢?奇怪的是岛民们对石像的历史竟一无所知。种种疑问吸引了世人的好奇,许多人纷纷来到岛上想探个究竟。
既然小岛本身无法承受如此浩大的工程,人们自然会想到,必有显赫的用户需要这些石像,这个岛只是工场而已。可复活节岛距周围的大陆和大岛都十分遥远,在古代,谁有这个能力把数十吨重的石像一个个地搬到船上外运?于是有人怀疑,莫非复活节岛原本与一块大陆相接?在这块陆地上居住着众多的人口,有很强的中央集权。唯有这样,才可能由当权者调拨众多的工匠、物资来支持工程。1838年,有人在岛上发现了一种谁也搞不懂的象形文字,那时岛上只有几个人还多少懂得这些字符的含意。就小岛居民本身,没有必要书信往来,而岛上居然发现了文字,这不就间接地隐喻了,他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一个地域广阔、相当发达的国度里吗?
神奇的太平洋诸岛
早在复活节岛发现以前,一些研究太平洋的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就感到奇怪,在这些星罗棋布的海岛上,生物种群和居民种族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难解之谜?
那么海岛上最初的物种是从那儿来的呢?
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通途是随海流漂来的,但这对陆地动物是比较困难的。只有个别的“游泳高手”才能作远距离迁徙。如在印度洋的可可群岛上,就发现过900公里以外的巽他群岛才有的鳄鱼。这种鳄鱼可算作远渡冠军了。河马、水牛、北极熊、驯鹿等大型动物也能横渡数十公里的海峡。可淡水鱼及两栖动物是决不敢横穿海峡到他乡“定居”的。它们都是怎么“摆渡”的呢?达尔文作出了解释,他发现,这些动物可以攀附在树杆、草束等漂浮物上,“移居”他乡。植物则借助候鸟把种子撒落到遥远的地方。当然人类在转移生物的栖息地上更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有时甚至彻底地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物种结构,这种事例已不胜枚举。
可是也有一些物种的转移,用上述“航渡”、“空运”、“人为”等途径是难以说通的。例如,在太平洋中部的斐济群岛,那儿竟生活着东半球才有的飞龙蜥和美洲才有的鬣蜥,还有一种蟒蛇和三种青蛙,也是在周围的岛上都没有的。谁能相信,美洲的鬣蜥竟能横渡上万公里的水程,游到斐济列岛,更不用说,生活于淡水的青蛙怎么可能人海游泳?而在斐济东侧的萨摩亚和汤加列岛上,还生活着巨蟒和巨蜥,这些物种根本不可能自己过洋涉水地来到这里,只有船载或陆路才能把它们带到岛上。可哪会有船肯把如此可怕、又无经济价值的动物运到岛上去呢?这么说来,这些岛屿难道原本有条“陆桥”与其他大陆相连?还有一些植物的分布也让人产生这种猜测。像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距周围的陆地都在数百上千公里,那儿竟集中了各大洲的植物种群,堪称“植物王国”,这也是用“偶然因素”难以说通的。于是有人推断,或许夏威夷群岛原本与其他大陆或岛屿至少有“陆桥”相连。
布朗的论据
在20世纪20年代伦敦出版了《太平洋之谜》一书,作者是当时研究大洋洲的权威布朗。此书以复活节岛上无法理解的文明为线索推断说,复活节岛或许就是太平洋国王和贵族们的陵墓,岛上的石像就是这些统治者的雕像,所以个个神态威严,气度非凡,目空一切。除此之外,还在岛上发现了象形字符和许多独特的雕像,这些都体现了原来太平洲的高度文化。
如果认定复活节岛是太平洲显贵们的寝陵,布朗进而推测太平洲的首都应当是此岛西侧有几千公里之遥的波纳佩岛。波纳佩岛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岛,面积仅18平方公里,由数十个小岛人为地连成。19世纪就在岛上发现了庞大的古建筑遗址。残留的城墙全由厚厚的玄武岩堆砌而成,大的石板重达25吨,不知用什么方法提升到了20米的高度。像这样的工程如果没有数以万计的工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可是若以该岛为中心,在半径2000公里的范围内,也找不出2千个石匠,他们都散居在各岛,相互的间距有上百成千公里。怎么能想象,为了建筑这座古城,竟把他们从各方召来,且乘用的竟是那么简陋的独木舟,那可能吗?所以布朗认为,此岛曾是一块陆地的一部分,那儿曾生活着众多的居民。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1913年,布朗来到了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沃莱艾环礁,在这个居民不足600人的珊瑚岛上,竟有5人能使用一种从不曾见过的独特象形字符。就是说,在太平洋东边的复活节岛和西边的沃莱艾岛上都有这种神秘的文字。布朗再次肯定,这是一种曾在大洋洲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文字。而文字都是在国家形式初具规模之后才会产生的呀!于是他坚信,这儿曾有过一个强大的国家。
冷静的分析家认为,虽然布朗对“太平洲”的推断令人怀疑,但他所发现的奇特现象和提出的种种疑点应予重视。
科学尚难定论
在布朗发表《太平洋之谜》时,人类对大洋海底的了解还不如对月亮表面的清楚。只有当回声测深仪在航海上得到普遍应用之后,才使我们对海底的地貌了解得越来越细,可那已是二次大战以后的事了。这才有了20世纪地质学上最大的一项发现:原来在世界大洋的洋底,有一条贯穿五大洋、总长约6万公里的海底山脉。太平洋东部洋底的隆起就是这条山脉的组成部分。这个东部隆起的规模极大,高度1~3千米、宽度常超过2千公里,全长竟达到1.5万公里。由复活节岛至赤道是它的中段,而离复活节岛不远的东面,还有一片水下高地。这些地质学上的发现,使太平洲的探寻者们大受鼓舞。或许,这里不仅有复活节岛,可能还有其他的陆地或岛屿。如果事实确是如此,那么这儿曾经有过太平洲的假设不就有科学依据了么?
声学仪器不仅使深度测量成为易事,还为了解海底的地貌和地质结构提供了可能。有了这个仪器,海洋地质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洋底与大陆的地壳构造有很大的区别。
先不说别的,就地壳厚度来讲,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有33公里,最厚处可达60~80公里,可大洋地壳平均只有5公里,最厚处也不超过10公里,洋壳要比陆壳薄得多!再有,在层次的结构上也不相同。大陆地壳除表面沉积层外下面有二层结构一一花岗岩层和玄武层;而在大洋下面,在很薄的沉积层下只有一层玄武层。
1969年著名的美国“格洛玛·挑战者”号大洋钻探船来到赤道太平洋西部做了钻探。有些区域的地质结构出乎专家的意料,那里取上的岩心样品竞不是玄武岩,而是大陆地壳独有的花岗岩(更深的玄武岩还没有触及到)。这就证明,这块接近澳大利亚的洋底原本是一块陆地,换句话说,太平洲的存在虽然疑点重重,但从地质角度来看,还真不能排除这个推测。
人们原本寄希望于海洋地质科学能对太平洲的存在作出明断,可结果仍是云里雾里,太平洲的悬案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复活节岛的石像和文字
1722年荷兰人罗杰文在南太平洋的东南部发现了复活节岛。它远离美洲大陆和其他岛屿,岛民们称之为“基普塔阿基一黑努阿”,意即“大地的肚脐”或“世界中心”。小岛只有117平方公里,奇怪的是在岛的周围布立着数百尊高大的石像,一个个背海而立。石像中高的有10数米,面有胡须,头上都戴着圆筒状的红帽,脸型全不像岛民,一付威严高贵的气度。石像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全岛大约布立着500座这样的石像,采石场里还有约150尊没有完工。而在罗杰文发现它时,岛民还处在石器时代,既无巨木又无粗绳,如此高大的石像、石帽又如何拉运?当时尚处在这样落后阶段的土著,他们的祖先又能先进到哪里?假定上古时代的先民比现在的先进,或者假定,那时在岛上居住的是“史前文明的民族”,可小岛的自然环境也容纳不了许多人啊,哪有人力物力来开展如此浩大的工程?再说,这些石像都代表谁呢?奇怪的是岛民们对石像的历史竟一无所知。种种疑问吸引了世人的好奇,许多人纷纷来到岛上想探个究竟。
既然小岛本身无法承受如此浩大的工程,人们自然会想到,必有显赫的用户需要这些石像,这个岛只是工场而已。可复活节岛距周围的大陆和大岛都十分遥远,在古代,谁有这个能力把数十吨重的石像一个个地搬到船上外运?于是有人怀疑,莫非复活节岛原本与一块大陆相接?在这块陆地上居住着众多的人口,有很强的中央集权。唯有这样,才可能由当权者调拨众多的工匠、物资来支持工程。1838年,有人在岛上发现了一种谁也搞不懂的象形文字,那时岛上只有几个人还多少懂得这些字符的含意。就小岛居民本身,没有必要书信往来,而岛上居然发现了文字,这不就间接地隐喻了,他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一个地域广阔、相当发达的国度里吗?
神奇的太平洋诸岛
早在复活节岛发现以前,一些研究太平洋的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就感到奇怪,在这些星罗棋布的海岛上,生物种群和居民种族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难解之谜?
那么海岛上最初的物种是从那儿来的呢?
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通途是随海流漂来的,但这对陆地动物是比较困难的。只有个别的“游泳高手”才能作远距离迁徙。如在印度洋的可可群岛上,就发现过900公里以外的巽他群岛才有的鳄鱼。这种鳄鱼可算作远渡冠军了。河马、水牛、北极熊、驯鹿等大型动物也能横渡数十公里的海峡。可淡水鱼及两栖动物是决不敢横穿海峡到他乡“定居”的。它们都是怎么“摆渡”的呢?达尔文作出了解释,他发现,这些动物可以攀附在树杆、草束等漂浮物上,“移居”他乡。植物则借助候鸟把种子撒落到遥远的地方。当然人类在转移生物的栖息地上更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有时甚至彻底地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物种结构,这种事例已不胜枚举。
可是也有一些物种的转移,用上述“航渡”、“空运”、“人为”等途径是难以说通的。例如,在太平洋中部的斐济群岛,那儿竟生活着东半球才有的飞龙蜥和美洲才有的鬣蜥,还有一种蟒蛇和三种青蛙,也是在周围的岛上都没有的。谁能相信,美洲的鬣蜥竟能横渡上万公里的水程,游到斐济列岛,更不用说,生活于淡水的青蛙怎么可能人海游泳?而在斐济东侧的萨摩亚和汤加列岛上,还生活着巨蟒和巨蜥,这些物种根本不可能自己过洋涉水地来到这里,只有船载或陆路才能把它们带到岛上。可哪会有船肯把如此可怕、又无经济价值的动物运到岛上去呢?这么说来,这些岛屿难道原本有条“陆桥”与其他大陆相连?还有一些植物的分布也让人产生这种猜测。像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距周围的陆地都在数百上千公里,那儿竟集中了各大洲的植物种群,堪称“植物王国”,这也是用“偶然因素”难以说通的。于是有人推断,或许夏威夷群岛原本与其他大陆或岛屿至少有“陆桥”相连。
布朗的论据
在20世纪20年代伦敦出版了《太平洋之谜》一书,作者是当时研究大洋洲的权威布朗。此书以复活节岛上无法理解的文明为线索推断说,复活节岛或许就是太平洋国王和贵族们的陵墓,岛上的石像就是这些统治者的雕像,所以个个神态威严,气度非凡,目空一切。除此之外,还在岛上发现了象形字符和许多独特的雕像,这些都体现了原来太平洲的高度文化。
如果认定复活节岛是太平洲显贵们的寝陵,布朗进而推测太平洲的首都应当是此岛西侧有几千公里之遥的波纳佩岛。波纳佩岛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岛,面积仅18平方公里,由数十个小岛人为地连成。19世纪就在岛上发现了庞大的古建筑遗址。残留的城墙全由厚厚的玄武岩堆砌而成,大的石板重达25吨,不知用什么方法提升到了20米的高度。像这样的工程如果没有数以万计的工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可是若以该岛为中心,在半径2000公里的范围内,也找不出2千个石匠,他们都散居在各岛,相互的间距有上百成千公里。怎么能想象,为了建筑这座古城,竟把他们从各方召来,且乘用的竟是那么简陋的独木舟,那可能吗?所以布朗认为,此岛曾是一块陆地的一部分,那儿曾生活着众多的居民。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1913年,布朗来到了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沃莱艾环礁,在这个居民不足600人的珊瑚岛上,竟有5人能使用一种从不曾见过的独特象形字符。就是说,在太平洋东边的复活节岛和西边的沃莱艾岛上都有这种神秘的文字。布朗再次肯定,这是一种曾在大洋洲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文字。而文字都是在国家形式初具规模之后才会产生的呀!于是他坚信,这儿曾有过一个强大的国家。
冷静的分析家认为,虽然布朗对“太平洲”的推断令人怀疑,但他所发现的奇特现象和提出的种种疑点应予重视。
科学尚难定论
在布朗发表《太平洋之谜》时,人类对大洋海底的了解还不如对月亮表面的清楚。只有当回声测深仪在航海上得到普遍应用之后,才使我们对海底的地貌了解得越来越细,可那已是二次大战以后的事了。这才有了20世纪地质学上最大的一项发现:原来在世界大洋的洋底,有一条贯穿五大洋、总长约6万公里的海底山脉。太平洋东部洋底的隆起就是这条山脉的组成部分。这个东部隆起的规模极大,高度1~3千米、宽度常超过2千公里,全长竟达到1.5万公里。由复活节岛至赤道是它的中段,而离复活节岛不远的东面,还有一片水下高地。这些地质学上的发现,使太平洲的探寻者们大受鼓舞。或许,这里不仅有复活节岛,可能还有其他的陆地或岛屿。如果事实确是如此,那么这儿曾经有过太平洲的假设不就有科学依据了么?
声学仪器不仅使深度测量成为易事,还为了解海底的地貌和地质结构提供了可能。有了这个仪器,海洋地质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洋底与大陆的地壳构造有很大的区别。
先不说别的,就地壳厚度来讲,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有33公里,最厚处可达60~80公里,可大洋地壳平均只有5公里,最厚处也不超过10公里,洋壳要比陆壳薄得多!再有,在层次的结构上也不相同。大陆地壳除表面沉积层外下面有二层结构一一花岗岩层和玄武层;而在大洋下面,在很薄的沉积层下只有一层玄武层。
1969年著名的美国“格洛玛·挑战者”号大洋钻探船来到赤道太平洋西部做了钻探。有些区域的地质结构出乎专家的意料,那里取上的岩心样品竞不是玄武岩,而是大陆地壳独有的花岗岩(更深的玄武岩还没有触及到)。这就证明,这块接近澳大利亚的洋底原本是一块陆地,换句话说,太平洲的存在虽然疑点重重,但从地质角度来看,还真不能排除这个推测。
人们原本寄希望于海洋地质科学能对太平洲的存在作出明断,可结果仍是云里雾里,太平洲的悬案依然是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