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得以普及应用,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如何让这些硬件环境能够在学校工作中发挥作用,近几年各学校致力于资源建设工作,以寻求应用方面的突破。北京四中一贯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把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如何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效能、信息化应用方面怎样合理引导、资源建设如何规范等,并进行了深入思考,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问题。
一、注重规划,强调落实
北京四中电教处紧扣学校实际,制订发展规划,并研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适度超前,合理创新。
掌握并应用成熟的网络平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目前已布线信息点有近千个。实现了每间教职工办公室、每间教室都能接入互联网。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通过师生共建网络资源,一定要以它的先进、实用、新颖、便捷吸引学生,让更多的师生成为网络教学的参与者。学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具体的任务与措施,其重点之一就是以学校网站建设为核心的软件环境建设,提供基于网络的邮件、信息自动发布、论坛、答疑等,逐步完善管理模块的设计和使用。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与管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让教师和学生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作为基本的能力。学校把网络建设同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出发,在做建设方案时就要考虑为什么要建以及建好了如何用的问题,就可以避免建好网络没人用、不会用、没法用的情况,在中学利用网络实施教学不等同于网络建设和资源建设,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需要立足教育与教学去认识。学校工作首先是一种教学活动,其次才是一种技术的应用活动。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要培养具有广泛知识、独立思维、面向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其根本价值是对学生主体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如果能够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定教学目标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由目前的自发、偶然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系统的、有明确目的、有意义的学习。
此外,还必须看到每一所学校都会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而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会深深影响着每位在校学生的成长过程,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校园文化通过学校平台的全方位演绎,形成了每个学校的特色资源,如果能够共享和利用,将会真正发挥网络的文化优势。做好这项工作,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相对稳定的权威领导组织机构,组建职能明确、工作有力的规划和建设管理队伍,制订长远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建设目标;系统设计要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应用程度有别,所以不可能存在对所有学校都通用的现成方案;保证拥有一支具有较强技术力量、较高业务素质且工作人员的数量可以承担起网络环境下校园日常管理工作的队伍。
学校的信息化与教育资源建设科学结合,对硬件环境的应用是能够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学校把握好校园网建设的方向,使校园网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建设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通过学校主页系统、教育论坛、教育博客、学校邮件系统等应用平台,建设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鲜活的教育资源是学校资源建设的长期规划。这也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中资源建设的一个难点,我们正在寻求突破。新版本的学校网站系统就是在这个理念下设计制作的,充分发挥了校本资源的建设优势。
目前我校校园网具备信息交流与发布、教学管理信息处理、资源应用、资源建设、网络教学与学习、实时交流等综合功能。重视网站的建设、应用工作,发动和依靠各职能部门和全校教职工,改变了只依靠少数技术人员进行网站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局面。在校学生和教师统一进行用户注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上传不同类型的资源,并且对资源进行不同级别的独立管理,使得学校网站得到普遍应用,每个学科都有了与教学基本同步的资源。重视利用平台进行交互教学和平台新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建立了学科讨论和答疑区,开始从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和网络应用并重,转变为更加重视应用。将学校信息化建设、资源建设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从过去的“要我信息化”转变为“我要信息化”局面,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环境的使用问题。
北京四中资源建设经过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学资源建设的新路,不仅取得了资源建设方面的新突破,同时也激发了全校师生信息化建设意识。在工作中,从被动到主动,给学科教师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整合平台,这样就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同时又促进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将学校工作通过平台组织起来,构成特色教育资源中心,内容丰富,个性明显,真正达到资源建设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宗旨。
无论技术如何变换,课堂依旧是学校教和学最重要的环境,技术的使用不是用来限制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也不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教学习惯,而是要提高教和学的效果。所以,信息化工作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将新理念、新技术合理地渗透到常规工作的各个层面,而不是生硬地将技术强加于师生,给他们增加压力,甚至影响教学工作。
二、硬件环境进一步完善
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制订长远目标和整体规划,有步骤地分期实施。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从发挥最大效益出发,建立不同功能的现代化教学环境。环境建设必须讲求效益,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用出效果。比如,初高中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学和学生上网的客观需求,上学年,高中新建了能够同时容纳70人的电子阅览室,使学校硬件环境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校新综合楼内拥有无线网络(五层楼高,分布20个AP)。采用无线控制器为AIR-WLC4401-100-K9,无线交换机为WS-CE500-24PC,AP为AIR-LAP1131AG-C-K9,下一阶段要建设覆盖高中部学生宿舍、综合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艺术楼、通用技术教室无线网络系统,覆盖初中部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综合实验楼、图书馆、三栋教学楼的无线网络系统。
总之,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工作要发挥学校优势,突出时代特色,引领全校师生将信息化建设渗透到工作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使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关注目前基础教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动态,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特点积极思考未来发展方向。这些是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得到的新思路,具体的效果会随着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更大发展。
(编辑:王天鹏)
一、注重规划,强调落实
北京四中电教处紧扣学校实际,制订发展规划,并研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适度超前,合理创新。
掌握并应用成熟的网络平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目前已布线信息点有近千个。实现了每间教职工办公室、每间教室都能接入互联网。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通过师生共建网络资源,一定要以它的先进、实用、新颖、便捷吸引学生,让更多的师生成为网络教学的参与者。学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具体的任务与措施,其重点之一就是以学校网站建设为核心的软件环境建设,提供基于网络的邮件、信息自动发布、论坛、答疑等,逐步完善管理模块的设计和使用。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与管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让教师和学生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作为基本的能力。学校把网络建设同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出发,在做建设方案时就要考虑为什么要建以及建好了如何用的问题,就可以避免建好网络没人用、不会用、没法用的情况,在中学利用网络实施教学不等同于网络建设和资源建设,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需要立足教育与教学去认识。学校工作首先是一种教学活动,其次才是一种技术的应用活动。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要培养具有广泛知识、独立思维、面向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其根本价值是对学生主体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如果能够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定教学目标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由目前的自发、偶然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系统的、有明确目的、有意义的学习。
此外,还必须看到每一所学校都会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而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会深深影响着每位在校学生的成长过程,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校园文化通过学校平台的全方位演绎,形成了每个学校的特色资源,如果能够共享和利用,将会真正发挥网络的文化优势。做好这项工作,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相对稳定的权威领导组织机构,组建职能明确、工作有力的规划和建设管理队伍,制订长远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建设目标;系统设计要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应用程度有别,所以不可能存在对所有学校都通用的现成方案;保证拥有一支具有较强技术力量、较高业务素质且工作人员的数量可以承担起网络环境下校园日常管理工作的队伍。
学校的信息化与教育资源建设科学结合,对硬件环境的应用是能够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学校把握好校园网建设的方向,使校园网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建设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通过学校主页系统、教育论坛、教育博客、学校邮件系统等应用平台,建设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鲜活的教育资源是学校资源建设的长期规划。这也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中资源建设的一个难点,我们正在寻求突破。新版本的学校网站系统就是在这个理念下设计制作的,充分发挥了校本资源的建设优势。
目前我校校园网具备信息交流与发布、教学管理信息处理、资源应用、资源建设、网络教学与学习、实时交流等综合功能。重视网站的建设、应用工作,发动和依靠各职能部门和全校教职工,改变了只依靠少数技术人员进行网站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局面。在校学生和教师统一进行用户注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上传不同类型的资源,并且对资源进行不同级别的独立管理,使得学校网站得到普遍应用,每个学科都有了与教学基本同步的资源。重视利用平台进行交互教学和平台新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建立了学科讨论和答疑区,开始从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和网络应用并重,转变为更加重视应用。将学校信息化建设、资源建设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从过去的“要我信息化”转变为“我要信息化”局面,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环境的使用问题。
北京四中资源建设经过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学资源建设的新路,不仅取得了资源建设方面的新突破,同时也激发了全校师生信息化建设意识。在工作中,从被动到主动,给学科教师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整合平台,这样就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同时又促进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将学校工作通过平台组织起来,构成特色教育资源中心,内容丰富,个性明显,真正达到资源建设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宗旨。
无论技术如何变换,课堂依旧是学校教和学最重要的环境,技术的使用不是用来限制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也不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教学习惯,而是要提高教和学的效果。所以,信息化工作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将新理念、新技术合理地渗透到常规工作的各个层面,而不是生硬地将技术强加于师生,给他们增加压力,甚至影响教学工作。
二、硬件环境进一步完善
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制订长远目标和整体规划,有步骤地分期实施。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从发挥最大效益出发,建立不同功能的现代化教学环境。环境建设必须讲求效益,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用出效果。比如,初高中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学和学生上网的客观需求,上学年,高中新建了能够同时容纳70人的电子阅览室,使学校硬件环境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校新综合楼内拥有无线网络(五层楼高,分布20个AP)。采用无线控制器为AIR-WLC4401-100-K9,无线交换机为WS-CE500-24PC,AP为AIR-LAP1131AG-C-K9,下一阶段要建设覆盖高中部学生宿舍、综合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艺术楼、通用技术教室无线网络系统,覆盖初中部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综合实验楼、图书馆、三栋教学楼的无线网络系统。
总之,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工作要发挥学校优势,突出时代特色,引领全校师生将信息化建设渗透到工作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使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关注目前基础教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动态,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特点积极思考未来发展方向。这些是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得到的新思路,具体的效果会随着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更大发展。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