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板画从作品创作、绘制、雕刻到印刷过程都由画家独立完成,作品中带有其他画作所不具备的“刀味”与“木味”,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性及美感。同时,木板画形式还具有别具一格的颜色之美及构成之美,二者共同组成了木板画的多元形式之美。
木版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上至唐代佛像,下至20世纪70年代前后创作的“红色主题”版画都留有木版画的身影。木版画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属于同时期的产物,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与其他画作相比,木版画通过大量的阳刻及留黑手法,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一种风格独特、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木版画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在艺术作品中指线、形、色、光、声、质等外形因素,通过恰当组合后所表现出的独特美感。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在木板画的形式美中,既包含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与真善美内容,也包括木版画颜色、材质、结构、线体所带有的韵味与美感。
二、木版画形式美的多元构成
(一)木版画的颜色之美
黑白二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太极图作为易学的象征,包含阴阳数理、八卦九宫等重要内容,其中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代表阴阳相生,这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表现形式。除此之外,中国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仅用黑白二色,便变化出无限美感。并且,大自然也以天地为纸,以雪为笔,营造出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绝美画卷,将古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审美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同上述哲学及艺术作品一致,木版画也由最简单的黑白二色构成,展示出无尽的特色与美感。
数千年前,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意思是说,缤纷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心浮气躁,并逐渐迷失自我,所以真正的圣人不会为五色所惑,能够保持安定自足、宁静淡然的生活方式,五彩缤纷的世界固然绚丽,但黑白世界能带给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曾做过一个世界闻名的三棱镜实验,将实验室涂成纯黑后在窗户上留有一个透光的小孔,并将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从而得到了呈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的色斑,但黑白属于无色彩系列,在棱镜散射后并没有出现,从而使人们在对黑白二色的认知中增添了完整、特殊、高纯度的心理意识,在潜意识中留下了黑与白更具有高级感的印象。中国水墨画中也流传着“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言论,认为黑白二色最能表现出宁静悠远的意境,这是我国古典审美的集中体现,因此黑白二色具有高级感,这一理论得到了中西方的一致认同。
虽然与万紫千红相比,黑白二色略显单调,但木版画的黑白二色中还存在浓淡的变化,中国杰出画师通过对雕刻技艺的把控,能够产生出无数种色彩和肌理的变化,对着墨色就能感受到五光十色的变化与美感,使整幅木版画具有不同层次感的变化,产生丰满、生动的独特美感。
(二)木版画的“刀味”与“木味”之美
木版画以刀代笔,使画作中蕴含着浓郁的“刀味”之美,每一次刻刀与木板之间的碰撞都会留下独一无二的印痕,再加上木板所带来的自然之趣及对黑白二色的灵活控制,能够使木版画体现出墨色浓淡变化的韵味与美感,同时“留黑”及阳刻的艺术特点能够形成极为强烈的艺术对比。与木板画相比,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一笔而成,从而在画间流露出潇洒飘逸的气韵,而在木板上进行雕刻也是如此,细密的线条和形状对画家的耐性及熟练度均是较大考验。由于木纹方向及木板材料的不同,画家在使用的刀具上也会产生相应变化,现代制板材料以梨木、白果木、黄杨木、椴木、桦木及多层板为主,但为了获得更加精巧细腻的画面,大多数画师仍会使用梨木横断面作为木板,通过刀刻与梨木致密质地间的碰触,描绘出细腻灵动的画面。
与常规绘画相反,木版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对于画师创作能力及对画作整体感知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绘画技艺欠佳和或缺乏雕刻实践经验的画师是无法独立完成木板刻画作品的。对于木板画雕刻来说,杰出的画师既能够在木板上对纤细的头发、羽毛、枝条进行栩栩如生的刻画,同时能够以简约利落的刀法,极具力度地镌刻出英雄人物的风采神韵。通过刻画力度的变化,黑白颜色带来的巨大对比与反差、立体黑色的浓淡关系变化都使木板画拥有与传统绘画不同的独特韵味,反而更接近于中国雕塑的艺术美感。木版画在刀刻过程中通常尽可能保留木板的原有特色,在保持“刀味”的同时突显“木味”的魅力,同时将留黑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使刀痕线条带有舒展流畅、洒脱飘逸之感。另外,即使是木板画也需要巧妙的构图思想,通过淡妆浓抹总相宜或是萧疏简淡的布局更好对所刻题材进行展示。独特的“刀味”与“木味”构成了木板画的形式之美,使木板画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木版画的构成之美
不同雕刻技法使木版画呈现出点、线、面构成之美,这是木版画的特殊创作技巧及突出艺术特点。在油画或者水彩画中,黑白二色的混合能轻松得到不同程度的灰色,而对于木版画来说,需要经过复杂的点、面、线刻画处理,由刀痕深浅及浓密变化才能显示出“黑即五色”的艺术效果。与传统绘画白纸为底,以墨为笔不同,木版画雕刻以黑为底,雕刻出白线,因此画师可以通过精巧的布局与构思和娴熟的雕刻技艺,使整幅木版画通过不同点、线、面间的宽窄及深浅变化,显露出独特的构成之美。木版画的雕刻题材以反映民间生活,民俗文化为主,通过简约利落的笔法,夸张且富有张力的造性,鲜明的色彩对比,轻快明朗的点、线、面构成赢得了众多民间爱好者的喜爱,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木版画的装饰性与实用性。
(四)木版画的印刷之美
木版画的印刷通常是画师最有成就感的一个环节,画师可以通过油墨涂抹时的浓淡变化,提高木板画的层次感与画面丰富度,提升木板画的印刷之美。在木板画的印制过程中,纸张湿度的把控十分关键,纸张的不同湿度变化会影响作品的最终完成效果。如果追求干脆利落、线条明快的印刷效果,可以在干燥的纸张上直接进行转印;如果追求水润的印刷效果,就需要增加纸张的湿润程度,达到色彩透明均匀的印刷效果。同时,画师可以选取木刻板干湿结合、多次印刷的方式,渲染出不同的印刷效果。比如,在山水木版画的印刷过程中,画师可以通过多次淡墨转印的方式,提高山水木版画的层次感与朦胧感,获得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增加木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及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木板画与我国传统绘画在工具材料、绘画技巧及艺术理念方面均有显著差别。木板画中的黑白二色具有独特且鲜明的艺术美感;刀痕木味使木版画更具有原汁原味的艺术特点;疏落有致的独特构成为木版画提供了不同艺术风格;油墨印刷增加了木板画独特的艺术效果。总之,颜色、刀味、构成及印刷四个元素塑造了木板画的形式之美。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簡介:李乐义(1981-),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木版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上至唐代佛像,下至20世纪70年代前后创作的“红色主题”版画都留有木版画的身影。木版画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属于同时期的产物,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与其他画作相比,木版画通过大量的阳刻及留黑手法,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一种风格独特、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木版画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在艺术作品中指线、形、色、光、声、质等外形因素,通过恰当组合后所表现出的独特美感。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在木板画的形式美中,既包含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与真善美内容,也包括木版画颜色、材质、结构、线体所带有的韵味与美感。
二、木版画形式美的多元构成
(一)木版画的颜色之美
黑白二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太极图作为易学的象征,包含阴阳数理、八卦九宫等重要内容,其中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代表阴阳相生,这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表现形式。除此之外,中国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仅用黑白二色,便变化出无限美感。并且,大自然也以天地为纸,以雪为笔,营造出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绝美画卷,将古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审美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同上述哲学及艺术作品一致,木版画也由最简单的黑白二色构成,展示出无尽的特色与美感。
数千年前,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意思是说,缤纷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心浮气躁,并逐渐迷失自我,所以真正的圣人不会为五色所惑,能够保持安定自足、宁静淡然的生活方式,五彩缤纷的世界固然绚丽,但黑白世界能带给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曾做过一个世界闻名的三棱镜实验,将实验室涂成纯黑后在窗户上留有一个透光的小孔,并将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从而得到了呈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的色斑,但黑白属于无色彩系列,在棱镜散射后并没有出现,从而使人们在对黑白二色的认知中增添了完整、特殊、高纯度的心理意识,在潜意识中留下了黑与白更具有高级感的印象。中国水墨画中也流传着“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言论,认为黑白二色最能表现出宁静悠远的意境,这是我国古典审美的集中体现,因此黑白二色具有高级感,这一理论得到了中西方的一致认同。
虽然与万紫千红相比,黑白二色略显单调,但木版画的黑白二色中还存在浓淡的变化,中国杰出画师通过对雕刻技艺的把控,能够产生出无数种色彩和肌理的变化,对着墨色就能感受到五光十色的变化与美感,使整幅木版画具有不同层次感的变化,产生丰满、生动的独特美感。
(二)木版画的“刀味”与“木味”之美
木版画以刀代笔,使画作中蕴含着浓郁的“刀味”之美,每一次刻刀与木板之间的碰撞都会留下独一无二的印痕,再加上木板所带来的自然之趣及对黑白二色的灵活控制,能够使木版画体现出墨色浓淡变化的韵味与美感,同时“留黑”及阳刻的艺术特点能够形成极为强烈的艺术对比。与木板画相比,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一笔而成,从而在画间流露出潇洒飘逸的气韵,而在木板上进行雕刻也是如此,细密的线条和形状对画家的耐性及熟练度均是较大考验。由于木纹方向及木板材料的不同,画家在使用的刀具上也会产生相应变化,现代制板材料以梨木、白果木、黄杨木、椴木、桦木及多层板为主,但为了获得更加精巧细腻的画面,大多数画师仍会使用梨木横断面作为木板,通过刀刻与梨木致密质地间的碰触,描绘出细腻灵动的画面。
与常规绘画相反,木版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对于画师创作能力及对画作整体感知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绘画技艺欠佳和或缺乏雕刻实践经验的画师是无法独立完成木板刻画作品的。对于木板画雕刻来说,杰出的画师既能够在木板上对纤细的头发、羽毛、枝条进行栩栩如生的刻画,同时能够以简约利落的刀法,极具力度地镌刻出英雄人物的风采神韵。通过刻画力度的变化,黑白颜色带来的巨大对比与反差、立体黑色的浓淡关系变化都使木板画拥有与传统绘画不同的独特韵味,反而更接近于中国雕塑的艺术美感。木版画在刀刻过程中通常尽可能保留木板的原有特色,在保持“刀味”的同时突显“木味”的魅力,同时将留黑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使刀痕线条带有舒展流畅、洒脱飘逸之感。另外,即使是木板画也需要巧妙的构图思想,通过淡妆浓抹总相宜或是萧疏简淡的布局更好对所刻题材进行展示。独特的“刀味”与“木味”构成了木板画的形式之美,使木板画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木版画的构成之美
不同雕刻技法使木版画呈现出点、线、面构成之美,这是木版画的特殊创作技巧及突出艺术特点。在油画或者水彩画中,黑白二色的混合能轻松得到不同程度的灰色,而对于木版画来说,需要经过复杂的点、面、线刻画处理,由刀痕深浅及浓密变化才能显示出“黑即五色”的艺术效果。与传统绘画白纸为底,以墨为笔不同,木版画雕刻以黑为底,雕刻出白线,因此画师可以通过精巧的布局与构思和娴熟的雕刻技艺,使整幅木版画通过不同点、线、面间的宽窄及深浅变化,显露出独特的构成之美。木版画的雕刻题材以反映民间生活,民俗文化为主,通过简约利落的笔法,夸张且富有张力的造性,鲜明的色彩对比,轻快明朗的点、线、面构成赢得了众多民间爱好者的喜爱,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木版画的装饰性与实用性。
(四)木版画的印刷之美
木版画的印刷通常是画师最有成就感的一个环节,画师可以通过油墨涂抹时的浓淡变化,提高木板画的层次感与画面丰富度,提升木板画的印刷之美。在木板画的印制过程中,纸张湿度的把控十分关键,纸张的不同湿度变化会影响作品的最终完成效果。如果追求干脆利落、线条明快的印刷效果,可以在干燥的纸张上直接进行转印;如果追求水润的印刷效果,就需要增加纸张的湿润程度,达到色彩透明均匀的印刷效果。同时,画师可以选取木刻板干湿结合、多次印刷的方式,渲染出不同的印刷效果。比如,在山水木版画的印刷过程中,画师可以通过多次淡墨转印的方式,提高山水木版画的层次感与朦胧感,获得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增加木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及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木板画与我国传统绘画在工具材料、绘画技巧及艺术理念方面均有显著差别。木板画中的黑白二色具有独特且鲜明的艺术美感;刀痕木味使木版画更具有原汁原味的艺术特点;疏落有致的独特构成为木版画提供了不同艺术风格;油墨印刷增加了木板画独特的艺术效果。总之,颜色、刀味、构成及印刷四个元素塑造了木板画的形式之美。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簡介:李乐义(1981-),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