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人,中国梦是现实的、历史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高中正是一个人的青年时代,如何利用课堂对学生开展好“中国梦”教育,引领青年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践行者、理论信仰者、制度拥护者?如何让中国梦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对于本身就担负着塑造学生人格重要责任的语文学科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语文;中国梦;课堂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从古至今就承载着深厚的人文价值。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塑造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基本价值观,语文學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课型对于中国梦的解读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各个板块又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梦主题教育进行渗透。因此,从语文教学的微观着手,从古文教学、现代文教学、语言文字教学、作文教学等等语文教学的各大板块着手,我们将看到语文课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中国梦。
第一、古文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了解学校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哲学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古老民族,古人流传下来的文章无不闪烁着智者的光辉,仁者的胸怀,而入选高中课本的古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的精华。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既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陶冶情操,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幸福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适时的渗透“中国梦”主题教育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苏武传》作为《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歌颂了苏武伟大的民族气节。在讲授《苏武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苏武伟大的民族精神,还可以在学生中展开类似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诸如此类的优秀文章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读《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真谛;读《滕王阁序》,可以学习王勃遇困顿而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的精神;读《岳阳楼记》,可以感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读《游褒禅山记》,可以让我们明白做事情只有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
假如教师都能够在教授这些文章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那么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激励,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现代文是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不断拼搏奋斗的一扇窗。选入高中教材的现代文体裁丰富、题材多样,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名家之精华。这些文章有的直接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拼搏追求的历程,有的以笔为刀通过对旧社会的控诉来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有的以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不吝赞美展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可以说一部现当代文学史本身就是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民族复兴的文学见证。
打开教材,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痛悼了“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了“虽陨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而他的《拿来主义》又何尝不是先生对中国如何富强道路的探索;夏衍的《包身工》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取得今天成绩的不易,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无数中国人不断的为之奋斗和牺牲。
又如《沁园春·雪》,作者是通过对祖国河山的赞美表现出爱国的拳拳之心;《飞向太空的航程》更是描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为实现飞天的梦而不懈奋斗的历程,航天梦本身就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这些文章又让学生从另一面体会到了祖国的可爱与强大,民族自豪感通过阅读和学习油然而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一扇最直观也最能打动人心的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实现中国梦的艰辛,分享中国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第三、汉语和汉字是凝聚中国人精神和意志的纽带,是记录中国梦实现历程的载体。汉语和汉字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载体,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活生命的方块字不仅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更蕴藏着深厚的爱国情结,凝聚着海内外亿万华人心灵和精神。
进入高中阶段后,虽然语文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识文断字了,但是继续学习汉语和汉字知识,认识汉语汉字的魅力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的使用文字,是对祖国尊严的维护,它包含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爱国精神和团结力量,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文字,又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
今天,随着电脑的普及,提笔忘字、别字频出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些现象看似是小,如果一旦不加以重视,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失去语言文字的这种民族认同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主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要引导学生热爱汉字,热爱汉语,其实中国语言汉字的世界充满着无穷的奥秘。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够经常给学生介绍汉字的魅力,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正确规范的使用汉字,那么日积月累,就一定会在学生心中建起一个美丽的汉字梦,梦中一定会有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一定会有对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空前提升。
第四、作文是培养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思想、直接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创意地表达”。作文课没有教材的束缚、也没有题目的桎梏,它的形式最为灵活,题材也最为广泛。所以作文课是语文课中最能反映学生思想、价值取向和观点的形式,是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的地方。
这种个性与中国梦教育又不谋而合,中国梦强调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文课应该成为我们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最有力的阵地。让学生把对中国梦的看法和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蓝图通过他们活力四射、个性飞扬的文字记录下来,让他们感受个人成长和祖国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中开展类似“中国梦·我的梦”的主题写作,通过这种参与感最强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谈自己对中国梦的看法、想法,让他们认识中国梦不是空洞无物的政治说教,而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与未来,它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一致的。通过写作和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能让从青年时期就树立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总之,语文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它的每一个板块都可以有效地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渗透,只要教师在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就可以使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内容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学生的思想,完成语文课堂上“中国梦”的谱写。
参考文献:
[1]沈旭东,宋桂英.小学语文“拓展—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2]李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05).
【关键词】:语文;中国梦;课堂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从古至今就承载着深厚的人文价值。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塑造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基本价值观,语文學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课型对于中国梦的解读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各个板块又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梦主题教育进行渗透。因此,从语文教学的微观着手,从古文教学、现代文教学、语言文字教学、作文教学等等语文教学的各大板块着手,我们将看到语文课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中国梦。
第一、古文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了解学校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哲学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古老民族,古人流传下来的文章无不闪烁着智者的光辉,仁者的胸怀,而入选高中课本的古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的精华。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既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陶冶情操,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幸福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适时的渗透“中国梦”主题教育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苏武传》作为《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歌颂了苏武伟大的民族气节。在讲授《苏武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苏武伟大的民族精神,还可以在学生中展开类似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诸如此类的优秀文章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读《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真谛;读《滕王阁序》,可以学习王勃遇困顿而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的精神;读《岳阳楼记》,可以感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读《游褒禅山记》,可以让我们明白做事情只有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
假如教师都能够在教授这些文章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那么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激励,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现代文是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不断拼搏奋斗的一扇窗。选入高中教材的现代文体裁丰富、题材多样,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名家之精华。这些文章有的直接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拼搏追求的历程,有的以笔为刀通过对旧社会的控诉来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有的以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不吝赞美展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可以说一部现当代文学史本身就是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民族复兴的文学见证。
打开教材,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痛悼了“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了“虽陨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而他的《拿来主义》又何尝不是先生对中国如何富强道路的探索;夏衍的《包身工》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取得今天成绩的不易,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无数中国人不断的为之奋斗和牺牲。
又如《沁园春·雪》,作者是通过对祖国河山的赞美表现出爱国的拳拳之心;《飞向太空的航程》更是描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为实现飞天的梦而不懈奋斗的历程,航天梦本身就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这些文章又让学生从另一面体会到了祖国的可爱与强大,民族自豪感通过阅读和学习油然而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一扇最直观也最能打动人心的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实现中国梦的艰辛,分享中国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第三、汉语和汉字是凝聚中国人精神和意志的纽带,是记录中国梦实现历程的载体。汉语和汉字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载体,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活生命的方块字不仅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更蕴藏着深厚的爱国情结,凝聚着海内外亿万华人心灵和精神。
进入高中阶段后,虽然语文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识文断字了,但是继续学习汉语和汉字知识,认识汉语汉字的魅力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的使用文字,是对祖国尊严的维护,它包含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爱国精神和团结力量,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文字,又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
今天,随着电脑的普及,提笔忘字、别字频出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些现象看似是小,如果一旦不加以重视,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失去语言文字的这种民族认同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主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要引导学生热爱汉字,热爱汉语,其实中国语言汉字的世界充满着无穷的奥秘。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够经常给学生介绍汉字的魅力,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正确规范的使用汉字,那么日积月累,就一定会在学生心中建起一个美丽的汉字梦,梦中一定会有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一定会有对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空前提升。
第四、作文是培养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思想、直接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创意地表达”。作文课没有教材的束缚、也没有题目的桎梏,它的形式最为灵活,题材也最为广泛。所以作文课是语文课中最能反映学生思想、价值取向和观点的形式,是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的地方。
这种个性与中国梦教育又不谋而合,中国梦强调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文课应该成为我们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最有力的阵地。让学生把对中国梦的看法和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蓝图通过他们活力四射、个性飞扬的文字记录下来,让他们感受个人成长和祖国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中开展类似“中国梦·我的梦”的主题写作,通过这种参与感最强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谈自己对中国梦的看法、想法,让他们认识中国梦不是空洞无物的政治说教,而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与未来,它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一致的。通过写作和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能让从青年时期就树立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总之,语文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它的每一个板块都可以有效地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渗透,只要教师在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就可以使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内容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学生的思想,完成语文课堂上“中国梦”的谱写。
参考文献:
[1]沈旭东,宋桂英.小学语文“拓展—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2]李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