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的中原大地浅夏芬芳,草木葱茏。5月17日—18日,由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华职业教育社、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成功举行。
  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新时代产教融合新作为”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产教融合深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大计。
  这是一场国际性的盛会,来自包括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政府机构以及240多所高校、120家知名企业、22家科研院所及24个社会组织机构的负责人、校长和代表等近800人与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陈昌智,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河南省委主委、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龚立群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根植人民需求 服务国家战略


  凝聚发展共识、搭建合作平台、构筑长效机制。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国际论坛的规格和参会人数为历届之最,内容的丰富性、贴近性再创新高度!论坛设1个主论坛、7个分论坛和1个圆桌会议;共有36位业界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开展7场对话会,22家单位和机构作创新案例分享,在线观看直播超过30万人次。
  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与人力资源供给等一个个核心议题熠熠生辉,论坛突出扎根中国大地的根本遵循,突出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方向,突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效机制,突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探讨新时代中国高校根植人民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的特色发展新方略,奏响新时代产教融合新作为的最强音。
  本届论坛可谓成果丰硕:启动了全国首个具有推广价值的现代农业产业集成性服务平台——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產教融合机制平台与企业家成长集成服务平台——驻马店企业家学院;此外,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VR世界实验室项目、中美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等一个个颇具分量的合作项目在论坛期间进行洽谈或签约……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大家一致认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要求大学办出中国特色,以特色促发展,让学校不仅有大学之形,还要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之魂。办好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举措;借鉴国际办学有益做法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有益经验;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途径。
  研讨期间,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在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学要直面创新驱动发展、现代教育体系、未来科技革命、全球化新阶段等这些新时代的挑战,需要不断自我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要重塑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大学和企业必须形成文化、知识、技术和技能积累创新共同体。要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化突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等等新技术集群性突破,高等教育要着眼于2035、2050民族复兴的大目标,建构面向未来的大格局。

探寻新方略 永远在路上


  “是论坛使学校找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百千万工程三个跨界融合平台,走上产教融合跨越式发展!”凯里学院院长姚仁海动情地告诉记者。
  陈昌智在开幕式主旨讲话中指出,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自举办以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搭建平台,跨界研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远。推动了产教融合的发展,激励了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形成了受众多元、优势互补、产教共赢的良好态势。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认为,论坛已经成为推动产教加速融合、共同走向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器”,成为各级政府与教育界、行业企业界、学术界广泛开展对话与交流、寻求合作共赢的“大舞台”,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促进产教融合、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淮学院升本以来,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四个转变”,形成了政产学研共同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组建了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组建行业二级学院突出校企双主体,加强应用型科学研究,成立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构建驻马店产业智库,打造企业家培训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高端人才集聚平台。
  因需而智,赋能未来。走过五次“前路”,历经五次“共识”,这是担当的五年、奋斗的五年、成长的五年,更是创新发展、增强凝聚力的五年。产教融合发展永远在路上,必将谱写新时代产教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其他文献
初秋八月,金风送爽。走进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街道辖区,道路两旁满眼“红马甲”——公共单位志愿者正在指挥交通、清洁卫生;一排排老旧楼院“颜值”越来越高,文化气息浓厚;一栋栋商务楼宇拔地而起,“国际范”越来越足;建筑工地防尘网全覆盖,挖土机旁雾炮车不间断作业……改革开放40年来,福华街一改往日景象,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生机和活力,让人不由得想“親近”她。  多年来,在新思想、新理论的指导下,福华街街道坚持党
期刊
每年夏季,去健身房里减肥塑形的市民很多。记者走访发现,24小时智能健身房正在广州兴起。近日,海珠区润田雅苑小区居民发觉家门口新开了家主打“智能”“共享”的24小时健身房,每次费用不过十几元;健身新手庄先生已经在某智能健身房锻炼了两三个月,99元月卡的形式令他可以没有负担地去健身……这种势头火热的智能健身房有何新特点?健身体验如何?  体验:无人化管理+24小时营业  近日,记者来到海珠区润田雅苑,
期刊
近几年,去外省出差或调研,总有人问起郑东新区的情况。没来过的,听说不错,感到好奇,想一探究竟;来过的,清楚它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想知道它现在新的发展。网上有人这样说:“来河南一定要去这两个地方,一个是河南博物院,另一个就是郑东新区。博物院看到的是河南的历史,而郑东新区看到的是河南的未来!”也有网友这样留言:“这次去郑州出差,从郑州西部上街区开车到郑东新区,至少花了2个小时,疯了,全部是高楼大厦,
期刊
1.多楼层的住房,国家明确规定,在7层以下的住宅的公摊率是7%~12%。多楼层建筑的楼层数指的是在6层左右的砖混建筑,而其他的公摊部分的面积也包括外墙的水平投影的1/2楼梯、楼梯间以及为每位住户所提供的服务业务的用房(热水交换站、水泵房、配电室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会占我们住房建筑面积的13%~18%。  而在室内的楼层的高度分为室内的净高度(从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距离)以及室内的楼层高(从地板到
期刊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40年的改革开放, 缔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  地处中原的河南郑州,也有一个“奇迹”——建设郑东新区。  2003年1月20日,随着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打下了第一根桩,郑东新区建设拉开了帷幕。  从郑东新区开建至今的15年期间,虽历经了郑州市多任市委书记和市长的领导变更,但时任河南
期刊
随着中国社会的加速转型,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热点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活动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许多年,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来探讨留守儿童的相关议题。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与现状  (一)出现留守儿童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的松动加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劳动力,从而催生了 “农民工”。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高校教育的不断创新,社会各界开始高度关注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问题。案例教学法作为商务英语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对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  在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工作上要与时俱进,跟
期刊
【摘要】现在有些高校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表现出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和感恩的心,责任感不强,对这些学生采取及时合理的引导,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本文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案例为例进行分析,探讨高校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独立自主;责任感;思想教育;学生工作一、案例背景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富有朝气和梦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高校大学生
期刊
梳理农村基层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明确乡村振兴中的薄弱环节,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有助于制定出乡村振兴的合理措施。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县区的调研,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面临的“基层党建、农民收入、农村环境、乡风文明、农村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兜底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文化等解决途径,为河南省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合理振兴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施乡村振
期刊
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为标志;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总是以新思想为支撑。  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也是今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启动之后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为重要的会议。  会议上总结阐述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