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化教学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构建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制定技能训练标准、建设校内实训设施、开发模块化校本教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构想与探索。
关键词:技能训练 模块化 构建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笔者所在学校在会计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模块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就业零距离。
一、构建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围绕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我们确立了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模块。
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设计了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三大模块,以及相应的一系列实践性教学训练课题,以具体的训练课题细化职业能力模块。
1.基本技能模块
主要是围绕会计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开设了珠算、点钞、小键盘数字录入、计算机操作等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字书写技能、点钞技能、珠算运算技能、电子计算器使用技能、传票翻打技能、办公软件使用技能等。
2.职业技能模块
开设培养从事会计专业工作所必需技能的课程。课程形态以项目课程为主,以技能训练课和综合实践课为辅。包括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等。学生完成职业技能模块的课程,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ERP证书等。
3.岗位技能模块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需要,我们以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来建构岗位技能模块。包括出纳岗位、收银岗位、核算岗位、主管会计岗位、仓库保管岗位、纳税申报岗位等模块,下设相关子项目,子项目下再设若干任务,将知识内容与技能内容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能胜任企业各种会计岗位工作的相关能力。
二、制定技能训练标准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形成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建立以会计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三、建设校内实训设施
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开展实践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和设施。为此,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更新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完善实验室的教学功能,改扩建现有会计模拟实训室,建成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中心;与用友公司合作,新建ERP实训中心;新建会计金融基本技能实训室、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纳税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账务处理实训室。实训设施建设注重实践性、强化实用性和职业性,遵循“教、学、练、考”一体化的目标,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切实有效的综合实训教学体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全景呈现工作内容、环境、流程和经营结果,完全模拟企业办公环境,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各个岗位的业务实操。
四、开发模块化校本教材
根据教学计划和岗位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按照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等原则,编写了《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岗位实训》等一体化教材,着重充实各种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主要做法是:先确立模块,然后设计项目,最后是安排任务。任务是每一个模块的核心,每一个任务包含一项特定的技能或知识,有详细的学习要求和工作步骤,保证学生“不走弯路”。任务的设置紧紧围绕会计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知识,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大环节编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引导作用,体现知识应用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进行操作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每年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会计事务所锻炼或兼职。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职教新理论,掌握行业新知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两课评比”、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等,参与各类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四是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玉环.试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2]林腾.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模块化教学研究[J].科学教育前沿,2014(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技能训练 模块化 构建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笔者所在学校在会计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模块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实现就业零距离。
一、构建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围绕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我们确立了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模块。
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设计了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三大模块,以及相应的一系列实践性教学训练课题,以具体的训练课题细化职业能力模块。
1.基本技能模块
主要是围绕会计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开设了珠算、点钞、小键盘数字录入、计算机操作等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字书写技能、点钞技能、珠算运算技能、电子计算器使用技能、传票翻打技能、办公软件使用技能等。
2.职业技能模块
开设培养从事会计专业工作所必需技能的课程。课程形态以项目课程为主,以技能训练课和综合实践课为辅。包括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等。学生完成职业技能模块的课程,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ERP证书等。
3.岗位技能模块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需要,我们以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来建构岗位技能模块。包括出纳岗位、收银岗位、核算岗位、主管会计岗位、仓库保管岗位、纳税申报岗位等模块,下设相关子项目,子项目下再设若干任务,将知识内容与技能内容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能胜任企业各种会计岗位工作的相关能力。
二、制定技能训练标准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形成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建立以会计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三、建设校内实训设施
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开展实践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和设施。为此,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更新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完善实验室的教学功能,改扩建现有会计模拟实训室,建成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中心;与用友公司合作,新建ERP实训中心;新建会计金融基本技能实训室、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纳税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账务处理实训室。实训设施建设注重实践性、强化实用性和职业性,遵循“教、学、练、考”一体化的目标,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切实有效的综合实训教学体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全景呈现工作内容、环境、流程和经营结果,完全模拟企业办公环境,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各个岗位的业务实操。
四、开发模块化校本教材
根据教学计划和岗位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按照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等原则,编写了《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岗位实训》等一体化教材,着重充实各种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主要做法是:先确立模块,然后设计项目,最后是安排任务。任务是每一个模块的核心,每一个任务包含一项特定的技能或知识,有详细的学习要求和工作步骤,保证学生“不走弯路”。任务的设置紧紧围绕会计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知识,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大环节编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引导作用,体现知识应用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进行操作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每年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会计事务所锻炼或兼职。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职教新理论,掌握行业新知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两课评比”、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等,参与各类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四是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玉环.试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2]林腾.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模块化教学研究[J].科学教育前沿,2014(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