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中的新闻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末年初,对于各家报纸、各个媒体来说,总结过去,开启未来,是年年的传统节目和常规报道。但经过一年改扩版的河南日报对2005的岁末回顾报道,却显得特别具有策划意识和创新意味,特别具有回望的高度。用回望点亮人们的记忆,升腾人们的激情,接通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联系。从而构筑起坚实而明亮的跨越2006新年的台阶,使历史的意义真正地活在了现实中。
  因而,整个岁末的回顾报道,尤其是2005年12月31日的不少版面,可谓是准备充分、制作精心,既实实在在地拥抱着丰收的喜悦,又一笔一画地书写着明天的希望。没有过去总结中常见的空洞的高调颂歌,也不见虚浮的矫情夸饰。而是在开阔开放的历史性视野中,流淌着一种深刻细腻、亲切平易、诚挚实在、鲜活生动颇具感染力与可读性的新颖文风。以下我们试列举分析几个报道和版面。
  首先,回顾2005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典型性和厚重感的应是一版上的《2005“十件事实”回眸》系列报道。年终岁末,对于政府承诺的关系百姓利益的“十件实事”落实情况,是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关注。从2005年12月22日开始直到2006年1月1日,河南日报就在一版上一天一件实事地对照着,把政府的承诺、设想和兑现、落实放在同一个天平上衡量,从《后农业税时代的幸福生活》中刘群生的“疑惑”到王金河的“咋不叫俺喜眉间”,全省农业税全免,29亿元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从《965个被甘甜滋润的村庄》农民喝上安全水,到《村村有路才有路》中原大地60%的行政村一路春风一路歌……每一篇报道都具体到事,具体到人,具体到村,具体到户,都用生动的故事和“相关链接”中的总体数字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每一篇都实实在在地讲述了党的政策的落实,人们生活的变化。非常令人信服地彰显了党和政府形象,让人感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阳光和领导人民改变现实创造新生活的巨大能量。
  其次,回顾2005最具理性眼光和认识意义的当属《中原时评》版在2005年12月31日推出的《快意评说2005》。整个“快意评说”清新、清丽,清醒、清爽,五篇短文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评述了2005的闪光和精彩。这些闪光和精彩是过去他们曾经关注和品评过的,但站在2006年新年的门槛上,他们更有了一种收获的激情,一种思考的清醒,一种开阔的目光,一种放达的心胸。因而《河南:因自信而精彩》凝聚了2005年的精神旗帜,要人们将“自信豪迈、思想进步”带入2006年;《那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如数家珍般地评价怀想了2005年中原大地上生长的平凡英雄之后,要人们将正气浩荡、仁义大爱带进2006年。总之,整个评论洋溢着喜悦,流泻着快慰,在一个理性的高度上,把中原2005打理得清清楚楚,使人们升华了对过往日子的认识,更加明确了2006年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评论组的这个策划,打破了以往“社评”“社论”单一的辞旧迎新形式,摒弃了面面俱到、大而化之、严肃刻板的笔法,而代之以散文化的评论格调,用诗情浇铸理性,以轻松化解庄严,用具体演说概念,以形象支撑思想。再加之版面上配有彩色漫画和“话语2005”,使一个时评版具有了难得的丰富饱满,飞扬灵动。
  其三,回顾2005最具视角冲击力的,最直观生动、一目了然的,是2005年12月31日“摄影版”推出的《2005,难忘的影像》。“读图”时尚的流行,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感性的、快感的、当下即时的、无距离的体验正在成为主导的文化形态。因而,摄影版用大幅彩色影像的组合来言说和描述2005中原崛起的场景和细节,再现人们的历史性创造,可谓是抓住时机,引领时尚。应该说这些经典的瞬间已经在不同的时间里向人们报告过新闻,但现在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回放,却又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九个画面组成的是一幅宏大的2005年社会发展动态史,有限的方寸中蕴含着绚丽的天光云影、时代气象,从影像背后涌流出的是中原人拼搏奋斗创造新生活的热潮和能量。“高速公路像一支神奇的画笔在中原大地上画出了巨大网状图案”,其实这就是中原崛起的血脉和神经;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的安钢集团,其实就是中原崛起的钢铁脊梁;还有,郑东新区陡然生长的高楼气势等都争相讲述着中原崛起的故事,演绎着那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更让人激情澎湃、令人拍案叫好的是放在影像前头的策划人语。“新闻镜头,在2005年中原大地上激动地奔走,你问它看到了什么,它会说:崛起,中原的崛起。”策划人用诗样的文字为影像讲述聚焦了主题,诠释了重心,有效地引导了读者的目光和思考,使文字和图片形成了一种互为阐发、相得益彰的艺术的合力。可谓是文字与图片齐飞,思想与形象共生。
  其四,把回顾2005真正做成一种深度报道的是“视点新闻”工作室精心策划的3个年终特别奉献版,《2005,我们共同的牵挂》、《2005,我们始终在关注》、《2005,亲历河南农村变革》。新闻视点是改扩版后的一个深度报道栏目,一年来发现和报道了不少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题材,不少报道也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年终盘点检查曾经报道过的事件和问题,到底产生了多少变化,引发了怎样的社会效果,以回顾总结的方式跟踪报道,无疑能做成一种极好的深度报道。因而他们在历史中打捞挖掘新闻,把过去曾经关注的事件和问题,用“报道回放”和“记者反馈”的形式,使过去的新闻视点和由报道引发的社会效果联系起来,过去的新闻视点又重新变为今天的新闻视点,今天的报道成了昨天报道的后续和延伸,使报道获得了一种历史的深度和社会的广度,产生了一种实效性、关联性、典型性的意义。《2005,我们共同的牵挂》中,由于集中了“事件回放”,使“维护公共利益,尊重公众知情权”的媒体声音异常强烈,发人深省;《2005,我们始终在关注》由于“报道回放”和“记者反馈”的紧密结合,使过去新闻视点的关注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2005,亲历河南农村变革》由于对免除农业税、乡镇改革、建立特困家庭医疗制度等事件的全面演绎,使对河南农村2005年变革的整体报道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可以说2005年的岁末报道,是河南日报改扩版一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一次集中体现和辉煌展示,也是集团领导倾力打造的学习型团队一次编采力量大亮相,更是集团上下创新机制、转变报道理念、追求“权威、高端、民生、有用”目标、努力实践“三贴近”的结果。既然能站在这样回望的高度上,就有理由期待2006年的河南日报将更加骄人更加亮丽。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记者是什么?  记者是现代不同媒体从业人员的统称。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为所供职媒体提供新闻。  记者的自身素养应该怎么样?  记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和激情四溢的工作状态。是否具备渊博的知识,是否拥有高尚的品格,是否具有较高的自身素养,直接影响到记者能否较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  对社会受众来说,记者应该是所有社会事件背景与真相的提供者,是社会受众联系社会生活
期刊
近年来,《新华每日电讯》的办报理念和新闻实践在业界和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近日,河南日报3位记者赴《新华每日电讯》学习4天,通过与电讯的同行们一起选稿、制题、跟版,亲身体会和见证了这份报纸每日的编辑出版历程,对这份报纸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间,与《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就如何增加报纸高含金量的信息和如何做好正面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等新闻业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厚报时
期刊
新闻报道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因为: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受众意识,经常倾听群众意见,时刻注意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不断改进报道方式,使之更加符合群众的需要,更
期刊
在庄重典雅的人民大会堂,他曾慷慨陈词,“荣誉也是鞭策,也是压力。我们现在想的是,今后怎么干?那就是把荣誉当作新的起点。过去做对的,今后继续做;过去做错的,今后改过来。关键是路要走正、走实、走得无愧于我们的荣誉称号。”这是他1995年代表第二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在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他在《人民日报》评论员岗位上辛勤耕耘二十年,发表过许多在海内外有影响的时评政论。到底写过多少篇评论,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期刊
2005年是令中国报业不安的一年。国内几家大报业集团去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许多一直被视为中国最强势的纸质媒体,如《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的广告经营额均出现了负增长。报纸广告增速明显放慢,报业盈利下降,这些信号宣告了中国报业连续20年快速增长期的结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汽车、房地产、医药等几大报纸广告的支柱行业“集体”缩减投放是表象,深层原因则是内容和运营模式同质化、赢利模式单一等报业自
期刊
穆青离去已经快3年了,当一代新闻巨擘的身影渐行渐远,留给人们的不应是淡忘,也不应仅仅是怀念,而应是充分地挖掘他所留给后人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应该既包括他崇高的人品、优秀的作品,也包括他的新闻理论。然而,纵观今天众多有关穆青的文章,我们发现,人们对其人品和作品给予了充分的热情,而对其新闻理论的关注和挖掘依然十分有限,这对于在新闻实践与理论领域都颇有建树的穆青而言,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正是出于对这种遗
期刊
贾祖璋(1901年~1988年)是我国科普小品文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一位科普编辑家。他一生以卓有成效的编辑实践,在繁荣科普书刊出版、培养青年科普编辑和科普作者等方面,为我国近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普出版工作的大环境下,研究和学习贾祖璋先生的科普编辑实践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贾祖璋1901年出生于浙江黄海宁州(现
期刊
2005年5月10日,许多媒体刊发了新华社记者柳涛抓拍的一组骑车人暴风雨中突遇马路陷阱栽跟头的新闻照。照片详尽记录了厦门当地时间2005年5月9日下午,一个骑车人冒雨经过该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而致摔倒的全过程。这组照片表现的场面惊心动魄,极富视觉冲击力。纯粹从摄影技术的角度分析,这组照片完全是一组无可挑剔的新闻照片。但是柳涛事后承认,这组照片的拍摄是
期刊
回顾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大长今》的收视狂潮依然没能掩饰省级卫视在“央视——城市台”夹缝下生存的窘境。虽然各省卫视积极推进战略定位和创新,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内容创新支持,使得多数所谓的“经营创新”大都成为“花拳绣腿”,没能阻止央视继续巩固其霸主地位,2006年央视黄金资源的招标总额达到58.69亿元。如果说去年报业经济处于一个“拐点”,省级卫视的处境也算得上是一个“寒冬”。在这种
期刊
在十八世纪,德赖顿(John Dryden,1631年~1700年)和蒲柏(AlexanderPope,1688年~1774年)把英雄双韵体(heroic couplet)已经锻造得无比精巧、无比耐用的时候,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场集聚已久的风暴将他们的果实吹落一地。当然这种冲击是来自诸方面的,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人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震撼;此外,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1712年~1778年)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