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把握了时代脉搏,切合湖南实际,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湖南的具体落实。实施这一战略,需要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民生保障,这对人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引领实质上是人才引领。作为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下决心给用人主体放权,给人才松绑,坚决破除不敢放、不会放、不愿放的思想,切实解决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审批过多、程序烦琐复杂的问题。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全面深化职称改革,确立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主的人才评价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盘活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向创新创业一线和基层流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人才公共服务网络,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完善人事、社保代理、人事档案等管理,努力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
加强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湖南人才总量居全国第7位,但结构布局不合理,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短缺。必须聚焦人才短板,围绕制造强省建设,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推动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发挥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深入实施“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构建梯次递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深入实施湖南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推动实现由农民工大省向技工大省转变,打造“湖湘工匠”品牌。加强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大力引进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专门人才。
着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主动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通过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企业稳岗政策、落实社保费率过渡试点等,着力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助推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统筹考虑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就业的影响,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分析研判和政策储备。突出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中的职工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安置工作稳定有序。妥善处理劳动关系,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劳动合同履行、变更、解除,落实职工社保关系转移和待遇发放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防范化解结构性失业风险。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的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在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中,社会保障要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和民生兜底作用,坚决守住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全民参保,切实保障待遇发放,确保人人享有基本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政策,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工资收入分配差距。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劳动用工,加强劳资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健全劳动关系治理长效机制,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引领实质上是人才引领。作为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下决心给用人主体放权,给人才松绑,坚决破除不敢放、不会放、不愿放的思想,切实解决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审批过多、程序烦琐复杂的问题。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全面深化职称改革,确立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主的人才评价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盘活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向创新创业一线和基层流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人才公共服务网络,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完善人事、社保代理、人事档案等管理,努力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
加强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湖南人才总量居全国第7位,但结构布局不合理,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短缺。必须聚焦人才短板,围绕制造强省建设,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推动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发挥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深入实施“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构建梯次递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深入实施湖南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推动实现由农民工大省向技工大省转变,打造“湖湘工匠”品牌。加强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大力引进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专门人才。
着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主动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通过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企业稳岗政策、落实社保费率过渡试点等,着力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助推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统筹考虑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就业的影响,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分析研判和政策储备。突出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中的职工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安置工作稳定有序。妥善处理劳动关系,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劳动合同履行、变更、解除,落实职工社保关系转移和待遇发放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防范化解结构性失业风险。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的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在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中,社会保障要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和民生兜底作用,坚决守住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全民参保,切实保障待遇发放,确保人人享有基本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政策,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工资收入分配差距。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劳动用工,加强劳资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健全劳动关系治理长效机制,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