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大锥蚤雄性第Ⅷ腹板形态学研究(蚤目:角叶蚤科)

来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采用解剖标本的方法对我国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4种雄性第Ⅷ腹板腹面标本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比较和研究,结果发现各蚤种的特征颇为特异和种间差异较为显著,因此认为大锥蚤属雄性第Ⅷ腹板形态在分类学上作为种的鉴别特征具有重要价值.此外,从二刺形大锥蚤(M.bispiniforma),茅形大锥蚤勐海亚种(M.hastatus menghaiensis),无值大锥蚤(M.euteles)到保山大锥蚤(M.paoshanensis)的该腹板发育情况看出,它呈发展渐变的过程,反应了一定的进化趋势.
其他文献
为了解伊多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l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中,每三天分离兔血中锥虫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纱酶标试验鉴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吸血24h的致倦库蚊广州株蚊虫总RNA中反转录合成后期胰蛋白酶cDNA第1链.采用自动DNA分析仪进行序列分析,并与其他胰蛋白酶进行同源性
应用菊酯类杀虫剂浸帐灭蚊,是控制疟疾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广泛应用杀虫剂的过程中,既要观察杀虫剂浸泡蚊帐后的灭蚊毒效,评价和筛选新型杀虫剂,又要研究蚊虫对杀虫剂的抗
蜱类传播多种人、畜疾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有关其防治的研究国内外已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遗传防治和免疫学防治等方面
期刊
本文报告叶巢外睾吸虫(Exorchis ovariolobularis)幼虫期人工感染图氏窄口螺(Stenothyra toucheana),在其体中发育的全过程。从实验螺获得的本吸虫成熟尾蚴,在实验室内经实验小鱼获得囊蚴。用囊蚴感染阴性鲶鱼(Parasilurus asotus),获得本吸虫的
本研究在C6/36细胞感染登革Ⅱ型病毒24h后,用DDRT-PCR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2条表达有变化的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1条为感染后表达量增加的基因片段,1条为感染后
本文描述了采自山东泰山蚋属(Simulium)真蚋亚属(Eusimulium)一新种。泰山真蚋Simulium(Eusimulium) taishanense sp.nov.与S.(E.) satsumense Takaoka 1976,宽甸真蚋S.(E.)
本文通过使用昆虫解剖与组织片法,对羊狂蝇成虫生殖与消化器官结构形成,以及羽化后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雌虫卵巢小管排列无序,与一般蝇类构造有差异。2、雌虫羽化后第
本文通过对食蛏泄肠吸虫子胞蚴和尾蚴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子胞蚴体表由许多环纹组成,各环纹上分布有许多小的颗粒状突起,在子胞蚴的一端具有一个生产孔,在尾蚴逸出时该产孔可扩大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