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过不少文学作品,想象牵手的内容应该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女或丰满貌美的少妇牵着风烛残年老母亲的手,在淅沥的细雨中打着花折伞,或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打着一把亭亭的遮阳伞, 牵着年迈、步履蹒跚的母亲在路上风雨兼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惑之年的我牵着年过七旬母亲的手,在生产队里转了一大圈,颇有一番情愫,感慨颇多。
那是过年的日子,初八那天,下午我就要乘车回建三江了。母亲一大早起来,吃罢饺子拉着我的手说:“小晨啊!咱们的连队今年就要拆迁了,咱们出去转一转吧!”说到拆迁,我的心头掠过一丝淡淡的伤感和莫名的惆怅。我生活的这个生产队依山傍水,四周是连绵不断的完达山余脉,一条小河在连队南部穿过,大家都称它流南河。那里曾留下我童年追逐嬉戏的笑声和美好幸福的回忆,如同电影般掠过。
牵着母亲的手,推开松木柴门,走出院子,两旁的杨树静静伸展裸露的枝杈漠然地注视着我,没有那夏日的瑰丽和风采。连队的空气是清纯的,我贪婪地呼吸着,品着丝丝的甜。久居城市,难得有这样的闲暇和逸趣,远山还覆盖着皑皑的白雪。连队的路没有城里的平,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公鸡打鸣的声音。
路过同学二民家,紅红的春联张贴在铁门两侧,透过铁栅栏,我看到院子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洋马高速插秧机,塑钢窗里不时传来时髦的流行歌曲,家门虚掩着,不时地冒出白色蒸汽,飘来让人流口水的肉香。母亲说:“二民两口子可能干了,种了300亩水稻,年年收入十来万呢!”
路过养殖小区,空气中有奶牛的乳奶味、羊膻味与粪便味搅杂在一起。牛倌已经开始溜牛了,近百头奶牛和肉牛大摇大摆,甩着尾巴“哞哞”地叫着,向站杆的苞米地走去。放牛人朝我憨憨地笑着,时而挥起鞭子,清脆的声响传入耳际,牛群渐行渐远,雪地上留下杂乱的足迹和冒着热气的牛的粪便,连队家家户户的烟囱上飘着袅袅炊烟,彰显着一种原始和粗犷的美。
我搀着母亲的臂弯,生怕母亲滑倒。母亲指着坡下的房子说:“晓晨,咱们去看看老屋吧!”说起老屋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老屋是我家最初的房子,也是我出生的居所,也是父母来北大荒的第一个家。老屋是一个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土坯房,一进门是锅台,一口大铁锅放在其上,里屋就是大炕和一张桌子。记得小时候父亲在院子里锯木头板子,母亲在鸡舍里养了10多只鸡。母鸡在一阵“咯哒咯哒”之后,母亲都会笑容可掬地挎着小筐去捡鸡蛋。一会工夫,母亲会站在门槛处,挎着战利品,解下围巾,脸上写满微笑。那年月,粮食紧着呢,严厉的父亲经常把馒头筐拴在房梁上,我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看着望尘莫及的馒头筐,真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我陶醉在往昔的温馨回忆中。
来到老屋旁,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住了,土坯结构的老屋摇摇欲坠,俨然像一位沧桑老人被岁月压得弯腰驼背,不管寒来暑往,老屋孤单地任其风雨飘摇。母亲说:前几年有一户养牛户在这里养牛,他们挣了钱之后,卖了牛就去场部买了楼,老屋也就废弃了。站在那里,我睹物思情,久久不愿离去,任思绪飞扬,天马行空,跌宕不羁。
老屋朝南走二十多步就到流南河边,现在想想在老屋生活的日子就像是在世外桃源一般,人们春天在流南河边踏青挖婆婆丁,夏天用清清的流南河水浇菜园、洗衣服,秋天看大人撒网捞鱼,摸蛤拉,夏日黄昏听大人在河边天南海北地侃大山,或听知青老师弹俄罗斯风情的手风琴曲,夜晚听着不绝于耳的蝉声,我枕着流南河水进入甜甜的梦乡。
围着生产队转了一圈之后,我和母亲来到生产队最高点、流南河旁小雁山之巅的南岭。汗涔涔的母亲解下围巾,摘下手套,喜上眉梢地指着生产队说:“看,咱们的连队多美啊!”是啊,连队建在山坡上,纵横的街道,俨然整齐的房舍,一排排白杨树多像站岗的士兵。一条冰冻的小河缄默无语,无声地注视着生产队的沧桑变化。每到秋天,微风过处,连队西面的果园都会飘来沁人心脾的果香,东面随风起伏的豆海,颇有排山倒海之势,北面是一望无垠的麦浪,南面是黄灿灿的稻田,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牵着母亲的手下山,我的心一阵战栗,不惑之年的我牵母亲的手次数寥寥可数,忙学业,忙娶妻,忙生子,忙工作,忙成了最充分的理由。母亲毫不介意和吝啬,童年,母亲牵我的手呵护我,如今母亲牵孙女的手呵护她们。母亲的手布满青筋,虽然瘦小,却是那样温暖和有力。一则广告说过:什么都可以补,唯有孝心不可以补。我们回报母亲的是少之甚少,而母亲给予我们的关爱是多之甚多。我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在半夜醒来看到母亲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经常感觉到母亲在寒夜里为我捂被角;母亲经常摇着辘轳往家挑水;母亲经常劈木头板子的手磨出了血泡;母亲经常大手握小手地教我写字。
下了山,母亲对我说:“无论在哪,都别忘了咱们的连队,咱们的家。” 是啊,最美不过故乡的山和水,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丝一缕,一饮一啜,一颦一笑,一人一物,都与我心手相连,血脉相通。我爱这里的山山水水,更爱这里和我母亲一样淳朴善良的人们。
临去客车停靠点的路上,我又牵起了母亲的手,母亲不舍地说:“小晨,今年连队拆迁了,春节我们场部新楼里见……”那一刻,心里涌动阵阵酸楚……
责任编辑:黄艳秋
那是过年的日子,初八那天,下午我就要乘车回建三江了。母亲一大早起来,吃罢饺子拉着我的手说:“小晨啊!咱们的连队今年就要拆迁了,咱们出去转一转吧!”说到拆迁,我的心头掠过一丝淡淡的伤感和莫名的惆怅。我生活的这个生产队依山傍水,四周是连绵不断的完达山余脉,一条小河在连队南部穿过,大家都称它流南河。那里曾留下我童年追逐嬉戏的笑声和美好幸福的回忆,如同电影般掠过。
牵着母亲的手,推开松木柴门,走出院子,两旁的杨树静静伸展裸露的枝杈漠然地注视着我,没有那夏日的瑰丽和风采。连队的空气是清纯的,我贪婪地呼吸着,品着丝丝的甜。久居城市,难得有这样的闲暇和逸趣,远山还覆盖着皑皑的白雪。连队的路没有城里的平,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公鸡打鸣的声音。
路过同学二民家,紅红的春联张贴在铁门两侧,透过铁栅栏,我看到院子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洋马高速插秧机,塑钢窗里不时传来时髦的流行歌曲,家门虚掩着,不时地冒出白色蒸汽,飘来让人流口水的肉香。母亲说:“二民两口子可能干了,种了300亩水稻,年年收入十来万呢!”
路过养殖小区,空气中有奶牛的乳奶味、羊膻味与粪便味搅杂在一起。牛倌已经开始溜牛了,近百头奶牛和肉牛大摇大摆,甩着尾巴“哞哞”地叫着,向站杆的苞米地走去。放牛人朝我憨憨地笑着,时而挥起鞭子,清脆的声响传入耳际,牛群渐行渐远,雪地上留下杂乱的足迹和冒着热气的牛的粪便,连队家家户户的烟囱上飘着袅袅炊烟,彰显着一种原始和粗犷的美。
我搀着母亲的臂弯,生怕母亲滑倒。母亲指着坡下的房子说:“晓晨,咱们去看看老屋吧!”说起老屋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老屋是我家最初的房子,也是我出生的居所,也是父母来北大荒的第一个家。老屋是一个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土坯房,一进门是锅台,一口大铁锅放在其上,里屋就是大炕和一张桌子。记得小时候父亲在院子里锯木头板子,母亲在鸡舍里养了10多只鸡。母鸡在一阵“咯哒咯哒”之后,母亲都会笑容可掬地挎着小筐去捡鸡蛋。一会工夫,母亲会站在门槛处,挎着战利品,解下围巾,脸上写满微笑。那年月,粮食紧着呢,严厉的父亲经常把馒头筐拴在房梁上,我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看着望尘莫及的馒头筐,真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我陶醉在往昔的温馨回忆中。
来到老屋旁,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住了,土坯结构的老屋摇摇欲坠,俨然像一位沧桑老人被岁月压得弯腰驼背,不管寒来暑往,老屋孤单地任其风雨飘摇。母亲说:前几年有一户养牛户在这里养牛,他们挣了钱之后,卖了牛就去场部买了楼,老屋也就废弃了。站在那里,我睹物思情,久久不愿离去,任思绪飞扬,天马行空,跌宕不羁。
老屋朝南走二十多步就到流南河边,现在想想在老屋生活的日子就像是在世外桃源一般,人们春天在流南河边踏青挖婆婆丁,夏天用清清的流南河水浇菜园、洗衣服,秋天看大人撒网捞鱼,摸蛤拉,夏日黄昏听大人在河边天南海北地侃大山,或听知青老师弹俄罗斯风情的手风琴曲,夜晚听着不绝于耳的蝉声,我枕着流南河水进入甜甜的梦乡。
围着生产队转了一圈之后,我和母亲来到生产队最高点、流南河旁小雁山之巅的南岭。汗涔涔的母亲解下围巾,摘下手套,喜上眉梢地指着生产队说:“看,咱们的连队多美啊!”是啊,连队建在山坡上,纵横的街道,俨然整齐的房舍,一排排白杨树多像站岗的士兵。一条冰冻的小河缄默无语,无声地注视着生产队的沧桑变化。每到秋天,微风过处,连队西面的果园都会飘来沁人心脾的果香,东面随风起伏的豆海,颇有排山倒海之势,北面是一望无垠的麦浪,南面是黄灿灿的稻田,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牵着母亲的手下山,我的心一阵战栗,不惑之年的我牵母亲的手次数寥寥可数,忙学业,忙娶妻,忙生子,忙工作,忙成了最充分的理由。母亲毫不介意和吝啬,童年,母亲牵我的手呵护我,如今母亲牵孙女的手呵护她们。母亲的手布满青筋,虽然瘦小,却是那样温暖和有力。一则广告说过:什么都可以补,唯有孝心不可以补。我们回报母亲的是少之甚少,而母亲给予我们的关爱是多之甚多。我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在半夜醒来看到母亲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经常感觉到母亲在寒夜里为我捂被角;母亲经常摇着辘轳往家挑水;母亲经常劈木头板子的手磨出了血泡;母亲经常大手握小手地教我写字。
下了山,母亲对我说:“无论在哪,都别忘了咱们的连队,咱们的家。” 是啊,最美不过故乡的山和水,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丝一缕,一饮一啜,一颦一笑,一人一物,都与我心手相连,血脉相通。我爱这里的山山水水,更爱这里和我母亲一样淳朴善良的人们。
临去客车停靠点的路上,我又牵起了母亲的手,母亲不舍地说:“小晨,今年连队拆迁了,春节我们场部新楼里见……”那一刻,心里涌动阵阵酸楚……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