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xuaner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创新、发展、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应当体现这一教育思想,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努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有哪些创新呢?
  一、创新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战略,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人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了反思,认为教学目标不应该是预设的,而应是自动生成的。生成性是新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新视点,也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创新。那么,怎样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教学目标的创新呢? 首先是在设计的文本中体现,考虑到生成性所产生的多种可能,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多作几种假设。其次,某些生成难以预测,难以在文本中具体体现,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易于生成的地方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机智应变、灵活处理。
  二、开拓教学内容
  对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就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必须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开拓教学内容,既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又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并以现行教材为载体,突出教学内容的创新价值,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要深入挖掘教材深层的多元教育要素,使学生受到求真、崇善、尚美的全方面教育。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把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而且要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充分发挥人类创造性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如果我们仍然固守原有的内容模式,那显然是不合时代要求的。如教学《塞翁失马》一课时,学生认识到深刻的道理后,我便引导学生将视线由书本扩展到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塞翁失马的种种事例。通过相关现象的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再局限于课文内容本身,而由书本到生活,由个别现象到一般哲理,从而训练了学生进行变异性地思考问题,由此及彼地认识事物的发散性思维。
  三、丰富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辅导者,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个有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他所考虑的重点不是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多少语文知识,而是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计算机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有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最为显著的作用是能迅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而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教师授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的模式。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
  二是创造性指导训练。比如写作文和批改作文,这是学生和教师都非常头痛的事情。学生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无从下手,于是乱写一气凑个数;教师面对学生交上来的毫无新意、艰涩难懂的作文也无从下手,有的随便批个“阅”应付了事,有的虽精批细改,却也效果不佳。长期以来,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很多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我发现,在班级中创办一个班刊,可大大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师只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再差的学生也会爱写作文的。我的做法是:发动全班同学集思广益,给班刊起一个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精心组织班刊编委会,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并规定该刊每三周出一期,用于发表同学们的优秀习作,然后鼓励学生向班刊投稿。这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就大大地提高了。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写作创新思维的培养,能拓宽学生的习作视野、丰富习作内容、升华习作情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和创造能力。  一、将生活引入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水来。”为了改变学生为写作而写作的现状,我们必须将生活引入习作教学中,让生活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引导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 认真
对小麦硬度仪测定小麦硬度指数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包括样品水分、分析过程中使用的电子天平、环境温度以及测量重复性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
初中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良莠不齐,加上“文无定法”的教学难度,常使我们有感于作文教学的棘手,其中最令教师头痛的是学生的写作氛围并不浓厚。实践证明,单靠课堂教学来使学生爱上写作是不可行的,我们还应想方设法,多渠道地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一、营造写作氛围应符合初中学生的写作心理  要使学生喜欢写作,就要让他们产生写作的心理动力,这首先要谈到动机。我们一提到写作动机,往往要涉及到成就动机。它对促进学生的
21世纪的教育以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为两大特征,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为主要支柱。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让课堂教学活动起来。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打破程式化的教学,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活”起来,“动”起来,参与实践,获取知识和能力,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精、深、新,让教材“活”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在课堂上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方法多样,形式灵活。    一词激起千层浪    教师在黑板上随便写出学生学过的一个单词,如"egg",让学生就这个单词提问或说几句话,将发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去想象、发挥。开始,学生只问一些常规的问题,如:“What’sthis?”“Wh
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采用动画、故事、游戏、操作、设置悬念等形式,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