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下儿童丰富的生活与贫乏的表达这一矛盾冲突入手,将习作教学与冥想训练融合。通过具体教学实例,指出冥想在作文教学中不可思议的妙用:冥想不仅可以治疗作文恐惧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引领他们追寻内心的诉求,将被动的写作升华为主动的文化自觉,从此爱上写作。
〔关键词〕冥想技术;习作教学;作文恐惧症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9-0068-04
一、缘起:山重水复疑无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笔者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发现,一到习作课堂上,教室里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有的抬头凝视着天花板,有的东张西望抓耳挠腮,有的眉头紧锁似在冥思苦想却久久不下笔……为什么学生明明拥有多彩的生活、丰富的创作源泉,一到写作却觉得没有素材,回忆不起当时的场景,以致写出的文字空洞乏味呢?关键在于他们不知如何去观察,如何去重构,如何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去清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心理学中的冥想技术引入语文习作教学,通过教师导语引导学生再次重现已有经历或体验,从而提供并架构写作素材,将有助于促进儿童生活和写作的互动。
二、实践:柳暗花明又一村
“冥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深沉的思考和想象”。如何让冥想技术和语文习作教学有机结合,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三点尝试。
(一)运用冥想提炼素材
生活是学生写作题材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水。可现实中,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细小的事和人视而不见,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冥想技术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激活他们脑海中对生活的点滴印象,提炼写作素材。
教学案例: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刚刚上了两节课,身体和精神有些疲劳了,我们就先不上作文课,先休息休息好吗?
师:请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好,微微闭上你的眼睛作腹式呼吸。吸气时用鼻腔缓缓地把清新的空气吸到你的腹部,呼气时用嘴呼出体外。吸气时你能够体验到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空气滋养着你全身所有的器官,呼气时你能够感觉到把紧张焦虑的情绪带出体外。甚至可以体验到吸气时身体有一种向上飘浮的感觉,呼气时感到身体在下沉、下沉……
部分学生一到习作课堂,心情就紧张,在班里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写作难,写作烦,写作让我直发颤”。教师在这里通过冥想技术中的渐进式放松练习,让学生进入全身心的放松状态,进行肌体和脑能量的补充,从而进入优势脑波状态,使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渐渐消失,让肌体保持积极的状态,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奠定基础。
师:想象一下,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你睡了一个长长的午觉,来到阳台上,这时起了一些凉风,习习的、携着太阳味道的夏风吹过你的面颊与身体,你感到一阵凉爽。天渐渐地暗了下来,云层越来越厚,看起来要下雨了,你听到一个声音从远处传来,闷闷的,离你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渐渐地,更多的声音响起来,仔细听,它们就在你的耳边,这些声音你在下雷雨时经常会听到,你非常熟悉它们……你已记不清过了多长的时间,现在雨渐渐地停了,你偶尔听到一些笑声,深吸气,呼吸,让清新的雨后的空气注入你的胸腔,你感到全身轻松、安宁,头脑格外清爽。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1:一开始,我听到了“轰隆”的雷声,就像一个大鼓被蒙上牛皮,虽然用鼓槌重重地敲着,可是声音却很沉闷。
生2:我听到了“呼——”风姑娘来了,树叶发出簌簌的声音;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叫着;电线摇摇欲坠,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仿佛在呜咽。我感觉自己都要被吹上天了。
生3:后来,我听到了雨声越来越大——“哗哗哗,哗哗哗”,天地间仿佛在上演一部巨大的水幕电影,我们就是电影中的主角。大街上,没带伞的人们用手遮,用包遮,高档的皮鞋、运动鞋、高跟鞋全顾不上了,踩在水坑里,发出“踏踏踏”的声音,只求快点找个避雨的场所。
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中提到,“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者仔细听一段音响的录音,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写这篇作文时,学生刚好经历了一场雷雨,雷雨时的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了,雷声、风声、雨声,大街上各种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人们面对着猝不及防的大雨产生了各种声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作文的题材。笔者运用冥想技术,将学生重新带入这个“场”中,回忆、重构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记忆深处的素材。教师通过导语让拟声词有了情景依托,学生把感知的形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衔接起来,进行变化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这样的训练,能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学生习作片段:云黑压压的,天空矮了,光也变得越来越暗了……雨“滴滴答答”地下来了,风中夹着雨滴,雨滴很稀,但却重重地砸在地上、屋上。“踏踏……”人们在马路上拥挤地走着,雨伞与雨伞之间发出了“沙沙沙”的摩擦声,我觉得他们都已经挤成肉饼了。汽车在马路上堵着,发出“叭叭叭”的声音;“嘟嘟嘟”,电瓶车车主不耐烦地按下喇叭。现在马路上不是车就是人,挤得连一根针的空隙都没有。突然,大雨倾盆而至,“噼噼啪啪……”有一些没带伞的人被淋成了“落汤鸡”!他们唉声叹气,雨水“滴滴答答”地顺着他们的衣服流下来,仿佛是老天爷伤心的眼泪。
冥想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并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讓他们的灵性在纸上快乐地挥洒。
(二)运用冥想聚焦细节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了以后印象更深刻。”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的亮点和得分点。而现实中学生的记叙文中多是笼统的描写,这是因为他们想不起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外貌等细微而又具体的样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冥想技术聚焦当时的细节。 教学案例:三年级语文《绝招》续写教学——小柱子勤学苦练练出绝招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柱子,想想他到底是怎样练的?
生1:小柱子天天放学后都在院子里练习吹葫芦丝。
生2:每天天没亮,小柱子就起床了,他知道自己拼力气是不能取胜的,就拿出《经典诗词诵读200首》在院子里大声背诵。
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他们的体验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对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再现重构,所以说出的语言是干巴巴的,人物的动作就是简单的一个字“吹”或“拿”。而且从说到写的过程,学生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紧张的心理状态需要放松。在这时,教师可运用冥想技术,让学生根据指导语,在放松状态中对已有生活经验“再重现”。
教师引导学生做渐进式放松练习。(导语同上)
师:好 ,随着呼吸,你的大脑越来越放松,思维越来越敏捷,现在回忆刚才所讲的内容。小柱子正暗暗地在练习绝招,你看,房间里,灯光下,小柱子坐在椅子上,嘟起小嘴,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握着笔,在不停地计算;数学课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下课了,同学们都冲出了教室,小柱子却拿出笔记本,一手拿着书,一手握着笔,只见他一会儿皱着眉头,一会儿摸摸脑袋,终于想出办法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小柱子还在不同的地方练习着他的绝招。此时,你的头脑最灵活,你离小柱子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你就站在他的对面,把小柱子的动作看得清清楚楚。等会儿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时,你会一下子睁开眼睛,进入高度集中的状态,马上拿起笔,选择一个场景,写下刚才你看到的动作。
学生习作片段:小柱子打开葫芦丝盒,拿起葫芦丝。当他把左手大拇指放在背面的孔上,其余三指依次对准不同的孔,由于刚开始练习,手指对着孔时还颤颤巍巍地拿不稳,最为滑稽的是当把葫芦丝嘴往嘴巴里一塞,憋足劲往里吹气,腮帮子都涨得通红了,还是听不到一丁点声音。可小柱子仍然尽心尽力地练习。双腿站得很直,双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教师通过冥想技术,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聚焦于小柱子的动作,运用画面呈现的方式唤起学生固有经验的体验,为他们接下来的对小柱子动作的细节描写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从习作呈现来看,通过冥想练习,学生由原来单一的、断裂的动作“吹”分解为一系列的连贯性细小性的动作“打开”“拿起”“放在”“对准”“塞”等,将小柱子练习的过程生动地再现了出来。通过冥想技术,学生从学到说到写衔接自然、一气呵成,学生写得更轻松,效率更高。
(三)运用冥想扩大场景
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通过冥想技术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气氛,再结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教学案例: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场面描写教学”——《热闹的菜市场》
师:请看一段视频。(播放菜市场的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场面?
生:很多人在菜场买菜。
师:哪位顾客特别吸引你的眼球,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
生:在卖海鲜的摊位前,一位胖胖的戴眼镜的阿姨特别逗,我看到她拼命地挤进去抢新鲜的虾。
师:这里的气氛怎么样?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生:热闹,喧哗……
师:你能否用文字描写出这样的气氛?
生:......(摇头或不语)
从上面这个环节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场面中的“点”和“面”。“点”就是重点,可以是重点的人,也可以是重点的环节、程序;“面”就是整个场面。点面结合的写法是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但是如何运用长镜头进行群像描写是一个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做渐进式放松练习。(导语同上)
师:现在你的大脑越来越轻松,你慢慢地感觉到,你来到菜场的大门外,你听到里面传来非常热闹的声音,你走了进去,看到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菜场里人来人往,小贩们的招呼声此起彼伏,你看到了红通通的西红柿,黄瓜的头上还戴着一顶小黄帽,青菜的绿叶上还有晶莹的水珠,老奶奶提着菜篮子在摊子前面挑挑拣拣,鱼贩们從桶里捞出一条新鲜的鱼,这鱼的鳞片泛着银色的光芒,它在鱼贩手里甩动着尾巴,水珠溅到你的衣角上……你在人群里面穿梭着,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你尽情地享受着这份生活的美妙和充实,也把这难忘的热闹的场面定格在脑海中。
教师运用冥想技术,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隐藏在潜意识里的生活场景逐渐变得更明朗。情景创设成功,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提笔写作文水到渠成。
学生习作节选:菜场里真热闹啊!只见海鲜区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人们推推搡搡抢着各类海鲜。霎时间,无数只手在挥舞着。有青筋暴露的老人的手;有纤细嫩滑的女人的手;还有宽厚有力的壮汉的手……人们你挑我捡,互相议论着、指点着。鱼贩们则忙着低头杀鱼,称斤两,装袋,收钱。动作一气呵成,忙得眉开眼笑。
人群中,一位胖大嫂用她那胖手推开人群,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步一步地挪向摊子。她吃力地抓住摊子的边缘,盯着不远处的一条鱼,迅速用身子挡住人群,阻止人们抢她的“猎物”……
这节习作课中,学生通过冥想构建向生活开放的模式,菜场中群像是“面”,胖大婶是“点”,既有总轮廓,又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活动,点面结合,相映成趣。这个班级有不少家长就在菜场经营,经常跟着父母在菜场的孩子自然畅所欲言,说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写下来更是下笔千言,极具个性。
三、反思:千淘万漉始得金
从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三种不同主题的习作教学冥想模式是一致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一贯的理性思考过程,转而进入“身心放松—集中注意力—自由想象和联想”三个过程,构成了以下的框架图:
上述的树形图示形象地展示了冥想技术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
第一层次:“由内而外 气定神闲”。
这是树的根基,是基础。它告诉我们,在冥想习作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放松;然后,精神集中,逐步进入一个由回忆、想象、联想等构成的虚拟世界。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宜过多干涉,以免破坏冥想氛围。
第二层次:“视通万里,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是学生进入冥想状态时的思维特点。一切在平时潜移默化中接收的信息以及潜藏在潜意识中的自我,都会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脑海里,学生不但能够发现自己在无意识中收集的写作素材,还能提高写作能量。冥想结束后,教师马上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笔,记录自己内心活动的印迹。
第三层次:“沧海万顷,维系一江”。
“沧海万顷,维系一江”是学生经过冥想后的写作情态。此时学生拥有了大量个性化的写作素材,但是又不能全部“进入”自己的习作中,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鉴别、提炼。教师可将此次作文要求、写作技巧、修饰方法、升华途径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照,筛选,砍掉一些和内容主旨不符的枝蔓,“维系一江”,则成妙文。
综上所述,将冥想技术引入习作教学中,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写作文时放松——让学生觉得快乐,觉得作文好玩;放开——放开思维,打开阀门;放低——降低门槛,降低评判标准。唯此,写起作文来才有张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中心小学,台州,318010)
编辑/于 洪 终校/张国宪
〔关键词〕冥想技术;习作教学;作文恐惧症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9-0068-04
一、缘起:山重水复疑无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笔者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发现,一到习作课堂上,教室里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有的抬头凝视着天花板,有的东张西望抓耳挠腮,有的眉头紧锁似在冥思苦想却久久不下笔……为什么学生明明拥有多彩的生活、丰富的创作源泉,一到写作却觉得没有素材,回忆不起当时的场景,以致写出的文字空洞乏味呢?关键在于他们不知如何去观察,如何去重构,如何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去清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心理学中的冥想技术引入语文习作教学,通过教师导语引导学生再次重现已有经历或体验,从而提供并架构写作素材,将有助于促进儿童生活和写作的互动。
二、实践:柳暗花明又一村
“冥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深沉的思考和想象”。如何让冥想技术和语文习作教学有机结合,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三点尝试。
(一)运用冥想提炼素材
生活是学生写作题材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水。可现实中,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细小的事和人视而不见,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冥想技术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激活他们脑海中对生活的点滴印象,提炼写作素材。
教学案例: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刚刚上了两节课,身体和精神有些疲劳了,我们就先不上作文课,先休息休息好吗?
师:请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好,微微闭上你的眼睛作腹式呼吸。吸气时用鼻腔缓缓地把清新的空气吸到你的腹部,呼气时用嘴呼出体外。吸气时你能够体验到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空气滋养着你全身所有的器官,呼气时你能够感觉到把紧张焦虑的情绪带出体外。甚至可以体验到吸气时身体有一种向上飘浮的感觉,呼气时感到身体在下沉、下沉……
部分学生一到习作课堂,心情就紧张,在班里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写作难,写作烦,写作让我直发颤”。教师在这里通过冥想技术中的渐进式放松练习,让学生进入全身心的放松状态,进行肌体和脑能量的补充,从而进入优势脑波状态,使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渐渐消失,让肌体保持积极的状态,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奠定基础。
师:想象一下,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你睡了一个长长的午觉,来到阳台上,这时起了一些凉风,习习的、携着太阳味道的夏风吹过你的面颊与身体,你感到一阵凉爽。天渐渐地暗了下来,云层越来越厚,看起来要下雨了,你听到一个声音从远处传来,闷闷的,离你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渐渐地,更多的声音响起来,仔细听,它们就在你的耳边,这些声音你在下雷雨时经常会听到,你非常熟悉它们……你已记不清过了多长的时间,现在雨渐渐地停了,你偶尔听到一些笑声,深吸气,呼吸,让清新的雨后的空气注入你的胸腔,你感到全身轻松、安宁,头脑格外清爽。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1:一开始,我听到了“轰隆”的雷声,就像一个大鼓被蒙上牛皮,虽然用鼓槌重重地敲着,可是声音却很沉闷。
生2:我听到了“呼——”风姑娘来了,树叶发出簌簌的声音;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叫着;电线摇摇欲坠,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仿佛在呜咽。我感觉自己都要被吹上天了。
生3:后来,我听到了雨声越来越大——“哗哗哗,哗哗哗”,天地间仿佛在上演一部巨大的水幕电影,我们就是电影中的主角。大街上,没带伞的人们用手遮,用包遮,高档的皮鞋、运动鞋、高跟鞋全顾不上了,踩在水坑里,发出“踏踏踏”的声音,只求快点找个避雨的场所。
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中提到,“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者仔细听一段音响的录音,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写这篇作文时,学生刚好经历了一场雷雨,雷雨时的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了,雷声、风声、雨声,大街上各种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人们面对着猝不及防的大雨产生了各种声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作文的题材。笔者运用冥想技术,将学生重新带入这个“场”中,回忆、重构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记忆深处的素材。教师通过导语让拟声词有了情景依托,学生把感知的形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衔接起来,进行变化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这样的训练,能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学生习作片段:云黑压压的,天空矮了,光也变得越来越暗了……雨“滴滴答答”地下来了,风中夹着雨滴,雨滴很稀,但却重重地砸在地上、屋上。“踏踏……”人们在马路上拥挤地走着,雨伞与雨伞之间发出了“沙沙沙”的摩擦声,我觉得他们都已经挤成肉饼了。汽车在马路上堵着,发出“叭叭叭”的声音;“嘟嘟嘟”,电瓶车车主不耐烦地按下喇叭。现在马路上不是车就是人,挤得连一根针的空隙都没有。突然,大雨倾盆而至,“噼噼啪啪……”有一些没带伞的人被淋成了“落汤鸡”!他们唉声叹气,雨水“滴滴答答”地顺着他们的衣服流下来,仿佛是老天爷伤心的眼泪。
冥想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并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讓他们的灵性在纸上快乐地挥洒。
(二)运用冥想聚焦细节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了以后印象更深刻。”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的亮点和得分点。而现实中学生的记叙文中多是笼统的描写,这是因为他们想不起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外貌等细微而又具体的样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冥想技术聚焦当时的细节。 教学案例:三年级语文《绝招》续写教学——小柱子勤学苦练练出绝招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柱子,想想他到底是怎样练的?
生1:小柱子天天放学后都在院子里练习吹葫芦丝。
生2:每天天没亮,小柱子就起床了,他知道自己拼力气是不能取胜的,就拿出《经典诗词诵读200首》在院子里大声背诵。
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他们的体验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对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再现重构,所以说出的语言是干巴巴的,人物的动作就是简单的一个字“吹”或“拿”。而且从说到写的过程,学生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紧张的心理状态需要放松。在这时,教师可运用冥想技术,让学生根据指导语,在放松状态中对已有生活经验“再重现”。
教师引导学生做渐进式放松练习。(导语同上)
师:好 ,随着呼吸,你的大脑越来越放松,思维越来越敏捷,现在回忆刚才所讲的内容。小柱子正暗暗地在练习绝招,你看,房间里,灯光下,小柱子坐在椅子上,嘟起小嘴,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握着笔,在不停地计算;数学课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下课了,同学们都冲出了教室,小柱子却拿出笔记本,一手拿着书,一手握着笔,只见他一会儿皱着眉头,一会儿摸摸脑袋,终于想出办法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小柱子还在不同的地方练习着他的绝招。此时,你的头脑最灵活,你离小柱子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你就站在他的对面,把小柱子的动作看得清清楚楚。等会儿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时,你会一下子睁开眼睛,进入高度集中的状态,马上拿起笔,选择一个场景,写下刚才你看到的动作。
学生习作片段:小柱子打开葫芦丝盒,拿起葫芦丝。当他把左手大拇指放在背面的孔上,其余三指依次对准不同的孔,由于刚开始练习,手指对着孔时还颤颤巍巍地拿不稳,最为滑稽的是当把葫芦丝嘴往嘴巴里一塞,憋足劲往里吹气,腮帮子都涨得通红了,还是听不到一丁点声音。可小柱子仍然尽心尽力地练习。双腿站得很直,双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教师通过冥想技术,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聚焦于小柱子的动作,运用画面呈现的方式唤起学生固有经验的体验,为他们接下来的对小柱子动作的细节描写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从习作呈现来看,通过冥想练习,学生由原来单一的、断裂的动作“吹”分解为一系列的连贯性细小性的动作“打开”“拿起”“放在”“对准”“塞”等,将小柱子练习的过程生动地再现了出来。通过冥想技术,学生从学到说到写衔接自然、一气呵成,学生写得更轻松,效率更高。
(三)运用冥想扩大场景
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通过冥想技术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气氛,再结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教学案例: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场面描写教学”——《热闹的菜市场》
师:请看一段视频。(播放菜市场的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场面?
生:很多人在菜场买菜。
师:哪位顾客特别吸引你的眼球,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
生:在卖海鲜的摊位前,一位胖胖的戴眼镜的阿姨特别逗,我看到她拼命地挤进去抢新鲜的虾。
师:这里的气氛怎么样?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生:热闹,喧哗……
师:你能否用文字描写出这样的气氛?
生:......(摇头或不语)
从上面这个环节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场面中的“点”和“面”。“点”就是重点,可以是重点的人,也可以是重点的环节、程序;“面”就是整个场面。点面结合的写法是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但是如何运用长镜头进行群像描写是一个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做渐进式放松练习。(导语同上)
师:现在你的大脑越来越轻松,你慢慢地感觉到,你来到菜场的大门外,你听到里面传来非常热闹的声音,你走了进去,看到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菜场里人来人往,小贩们的招呼声此起彼伏,你看到了红通通的西红柿,黄瓜的头上还戴着一顶小黄帽,青菜的绿叶上还有晶莹的水珠,老奶奶提着菜篮子在摊子前面挑挑拣拣,鱼贩们從桶里捞出一条新鲜的鱼,这鱼的鳞片泛着银色的光芒,它在鱼贩手里甩动着尾巴,水珠溅到你的衣角上……你在人群里面穿梭着,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你尽情地享受着这份生活的美妙和充实,也把这难忘的热闹的场面定格在脑海中。
教师运用冥想技术,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隐藏在潜意识里的生活场景逐渐变得更明朗。情景创设成功,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提笔写作文水到渠成。
学生习作节选:菜场里真热闹啊!只见海鲜区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人们推推搡搡抢着各类海鲜。霎时间,无数只手在挥舞着。有青筋暴露的老人的手;有纤细嫩滑的女人的手;还有宽厚有力的壮汉的手……人们你挑我捡,互相议论着、指点着。鱼贩们则忙着低头杀鱼,称斤两,装袋,收钱。动作一气呵成,忙得眉开眼笑。
人群中,一位胖大嫂用她那胖手推开人群,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步一步地挪向摊子。她吃力地抓住摊子的边缘,盯着不远处的一条鱼,迅速用身子挡住人群,阻止人们抢她的“猎物”……
这节习作课中,学生通过冥想构建向生活开放的模式,菜场中群像是“面”,胖大婶是“点”,既有总轮廓,又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活动,点面结合,相映成趣。这个班级有不少家长就在菜场经营,经常跟着父母在菜场的孩子自然畅所欲言,说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写下来更是下笔千言,极具个性。
三、反思:千淘万漉始得金
从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三种不同主题的习作教学冥想模式是一致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一贯的理性思考过程,转而进入“身心放松—集中注意力—自由想象和联想”三个过程,构成了以下的框架图:
上述的树形图示形象地展示了冥想技术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
第一层次:“由内而外 气定神闲”。
这是树的根基,是基础。它告诉我们,在冥想习作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放松;然后,精神集中,逐步进入一个由回忆、想象、联想等构成的虚拟世界。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宜过多干涉,以免破坏冥想氛围。
第二层次:“视通万里,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是学生进入冥想状态时的思维特点。一切在平时潜移默化中接收的信息以及潜藏在潜意识中的自我,都会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脑海里,学生不但能够发现自己在无意识中收集的写作素材,还能提高写作能量。冥想结束后,教师马上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笔,记录自己内心活动的印迹。
第三层次:“沧海万顷,维系一江”。
“沧海万顷,维系一江”是学生经过冥想后的写作情态。此时学生拥有了大量个性化的写作素材,但是又不能全部“进入”自己的习作中,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鉴别、提炼。教师可将此次作文要求、写作技巧、修饰方法、升华途径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照,筛选,砍掉一些和内容主旨不符的枝蔓,“维系一江”,则成妙文。
综上所述,将冥想技术引入习作教学中,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写作文时放松——让学生觉得快乐,觉得作文好玩;放开——放开思维,打开阀门;放低——降低门槛,降低评判标准。唯此,写起作文来才有张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中心小学,台州,318010)
编辑/于 洪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