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当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特别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感谢:“当我们把奥林匹克梦想变成现实之时……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170万北京奥运志愿者以史无前例的强大阵容和优质服务,向世界展示北京、展现中国。他们将高质量的服务和热情的微笑奉献给奥运,他们是奥运会赛场之外的金牌获得者。
志愿者的“盛会”
比赛间歇,劲歌热舞、活力四射的奥运啦啦队,急匆匆跑上跑下擦拭地板的工作人员;运动员转场时,微笑着举着标牌的引导员;颁奖时,穿着“青花瓷”礼仪服、端着奖牌和鲜花的礼仪小姐……
对于许多习惯于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比赛的人来说,这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这些人也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奥运志愿者。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范称呼,他们应该被叫做赛会志愿者。
他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官员、运动员、媒体记者、赞助商、观众和其他相关人员,服务领域主要包括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服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服务、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和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
除了上述这些出镜率颇高的赛会志愿者外,更多的赛会志愿者则在我们的视线之外,默默地辛苦地为奥运服务。比如,比赛场馆外冒着烈日酷暑引导车辆的交通服务志愿者,场馆更衣室内一遍遍为运动员发放回收毛巾、打扫房间、清理垃圾、甚至叫人疏通厕所的运动员服务志愿者,排球训练馆内每天大约弯腰捡球1000次、擦球1000多次的场地服务志愿者……这都是些很枯燥、很寂寞的岗位。
许多志愿者并不能亲临比赛现场,即便在比赛现场,也基本上无法观看比赛,更别说和喜欢的明星近距离接触。用一位赛会志愿者的话说,“我们是离奥运最近的人,也同样是离奥运最远的人。”
本届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共有10万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奥运会赛会志愿者74615人,残奥会赛会志愿者3万多人),在人数上已创历届奥运会之最,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志愿者人数约为47000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志愿者人数约为60000人。
据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副部长张巨明介绍,赛会志愿者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服务领域有所扩展,以往奥运会当中有些由受薪人员来做的岗位,这次由志愿者来承担;二是服务任务有所增加,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规模、观众数量都比以往奥运会多,预计北京奥运会的观众将达到700万人次,而雅典奥运会大概在500万人次左右,服务对象的扩大,要求志愿者人数有相应的增加;第三,对志愿者的服务要求有所提高。
以体育展示为例,往届奥运会中,只有篮球和沙滩排球等少数项目,会有以啦啦操表演为主的体育展示。北京奥运会则在30多个项目的比赛中进行包括啦啦操、武术、杂技、舞蹈、吉祥物表演等内容的体育展示。
除赛会志愿者外,本届奥运会还首创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人数分别达到40万和100万,再加上20万名啦啦队志愿者,奥运志愿者总人数已达170万之多。
有人说,中国在赛场之外又拿到了一块“金牌”——奥运志愿者。当然,这块“金牌”的获得,并非仅仅因为创纪录的志愿者人数,更因为创新的志愿者服务模式和高质量的志愿者服务。
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城市志愿者
奥运会开赛前,在北京市的奥运会场馆周边区域及重要交通枢纽、商业网点、旅游景点、医疗机构等城市重点区域的500多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40万名城市志愿者就已经开始陆续上岗,为市民和来宾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应急服务三大类志愿服务。
与赛会志愿者不同,城市志愿者对年龄和服务时间的要求更为灵活、方便。赛会志愿者的报名年龄下限为18周岁,而城市志愿者则年满14周岁即可,这便使更多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参与进来。他们只需要提供3次服务,每次4个小时即可。
城市志愿者项目的推出,使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参与奥运,参与志愿者服务。
社会志愿者
而在北京市的更多地方,包括社区、乡镇、公交沿线等,规模更加庞大的社会志愿者也“悉数登场”,为奥运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的在公交站台引导乘客文明排队,有的在加油站宣传节能减排、文明驾驶,有的在地铁站为乘客提供咨询和服务。
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表示,志愿者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立足身边,“少开一天车、捡拾一片树叶”等等,都是一种社会志愿者行为。
社会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是北京市崇文区西草市社区103岁高龄的付漪泉老人。每天吃过早饭,付漪泉便戴上“首都治安巡逻”的袖章,沿着天坛北路,往珠市口大街巡逻。 “只有咱们各个小区都安全了,奥运大赛才能顺顺当当地举行。”付漪泉认真地说。
奥运会开幕前一天的天安门广场,人流涌动。东城区某街道的社会志愿者张大姐,一直站在广场上的两个垃圾桶旁。
“我们居委会一共有300多人参加奥运志愿者工作,我年龄大了,外语也不行,就申请来看垃圾桶。”她介绍说,为了防止有爆炸危险品被安置在垃圾桶内,广场上的所有垃圾桶都有专人看护;每天早上升旗前,志愿者们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广场关闭,和值勤的武警战士一样每班两个小时。
啦啦队志愿者
由大学生、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组成的20万名啦啦队志愿者,让国外参赛人员和观赛人员感到既吃惊,又亲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根据每场比赛特点,100名以上的啦啦队志愿者被安排进入赛场,在赛场内带动广大观众共同营造“文明、热情、专业”的观赛氛围。
8月9日下午,奥体中心体育馆,罗马尼亚女子手球队对阵哈萨克斯坦女子手球队。这是一场关注度较低、没有东道主参与的小组赛,上座率也较低,显得颇为冷清。但200名身穿黄色上衣的啦啦队志愿者的参与,让这场冷门比赛一点也不“冷清”。
比赛期间,200名啦啦队志愿者用平时训练好的手势和口号呐喊助威。场馆内的一位工作人员赞叹说,因为有了啦啦队志愿者,一场小组赛有了半决赛的感觉。一位哈萨克斯坦观众更是不停地向啦啦队志愿者表示感谢,“非常好,非常棒,我们很感动,感谢中国的啦啦队员为我们加油。”
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梁伟表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要按照场馆内外服务标准一致的要求,做好场馆内外志愿服务的衔接,尽可能地满足前来北京参加和观看奥运会的世界各地官员、运动员、记者、观众、游客等的服务需求,把一个古老文明、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首都北京,展示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开赛以来,奥运志愿者的服务已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联合国副秘书长阿齐姆·施泰纳等诸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8月13日,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吉尔伯特·费利连续用五个“满意”评价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一的北京奥运会,其中就包括志愿者的表现。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说:“笑容露出七颗半牙齿就是志愿者,只要戴上微笑圈就能够为奥运会做贡献。”
留给中国的“宝贵财富”
谈起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北京奥组委特聘专家、悉尼奥运会志愿者部主任大卫·布莱特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项目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标杆,因为北京制订的方案比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出色,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志愿者项目。北京的志愿者组织也是历届奥运会最好的,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将是奥运会志愿服务史上的里程碑。”
宫丹丹:和北京在一起
我叫宫丹丹,今年20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大三学生。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海外赛会志愿者,我在五棵松篮球馆参与观众服务工作。
当得知北京奥运在招募海外志愿者时,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参加。2007年4月,我参加网上报名,经过层层筛选与培训,我最终成为为数不多的海外志愿者中的一员。
“发自内心地服务大家”
在奥运期间的五棵松篮球馆,我每天下午上岗,工作六个小时,凌晨一点多坐班车离开。工作内容是引导观众入场,观赛座位指引,出口、卫生间等方位提醒,保管暂离观众物品及维持赛时秩序。
开始总是新鲜的。8月9日,也就是上岗的第一天,我就幸运地赶上了那场举世瞩目的“中美男篮大战”。美国梦八队的风头无限,布什总统的践约捧场,中国男篮的顽强拼搏,比赛现场的热烈气氛,这一切都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志愿者特别兴奋。
场地观众服务的志愿者们工作时,原则上要背对赛场、面对观众。但在那天,在巡视观众席期间,看到场馆沸腾起来,我们都会忍不住抽空回头看看赛场。让我觉得自己正在参与一项神奇的事业,感觉非常好。
我现在开始喜欢跟观众交流,因为我发现“生硬地照要求做”是一种感觉,“发自内心地服务大家”是另外一种感觉。所谓人性化服务,或许是对于服务者的一种心灵感召。
大部分观众应该能理解,志愿者反复强调重要观赛规则、以及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适当劝说工作的必要性。但确实存在少数心急的观众对志愿者“出言不逊”的情况,这时就要靠志愿者自身的耐心和沟通的技巧了,“志愿者”三个字的份量也正体现在这里。
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
有时候很茫然,任务突如其来不知道怎么配合;有时候很委屈,观众误解,管理人员不满意。不过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况且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是个很大的工程,对这次奥运会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我们每一个人也是这样。经过这次磨练,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北京奥运过后,我又要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了,但是这段日子给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北京是一个我很熟悉的城市,因为我的心一直都在这里。虽然它表面上的变化有时会让我吃惊,但这里永远都让我感到安心,她的内核是不会变的。
和北京奥运会在一起,让我更爱中国,更爱北京。我要把北京志愿者的“招牌微笑”一直保留下来,把这种安心的感觉传递给更多的人。
尚小楠:忙碌成了最大的乐趣
我是一名幸运儿。作为一名北京外交学院的在读研究生,经过一场比“相亲”还挑剔、还紧张的面试,我最终入选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
真正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当北京奥组委来学校招募志愿者时,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异常兴奋,并积极报名。
面试很严格,我们更是紧张,都把这当作了真正的“工作面试”。几天后,海报栏上贴出入选的志愿者名单。当找到自己和舍友的名字时,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们所在的部门是北京饭店的注册中心,任务是为进入酒店的无注册证件人员办理通行证。由于我们的工作部门处于安检前的“尴尬位置”,所以大家都互相开玩笑:若是真遇到恐怖分子,那我们肯定首当其冲,危险系数极高,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但当志愿工作真正开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忧虑“纯属多余”。为了保证外国朋友的安全,北京市政府在饭店周边设置了多重安检口,昼夜武警站岗、巡逻,并有警犬配合。对进入人员及车辆进行缜密的身份核对及检查,我们丝毫不用为自己的安全担忧。
当我们穿着带有volunteer(志愿者)字样的服装进行最后一次演练时,大家都丝毫没有怠慢。因为我们都知道,那场真正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每天都能碰到兴奋的事情
7月31号,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8天,我们正式上岗了。
尽管工作量大,但我们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询问客人信息到复印客人护照,从填写申请表格到发放通行证,最后到录入信息,可以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小心。
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坐上回学校的班车的时候,大家都很沉默。因为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后都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只想静静的躺下,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当然志愿者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疲惫,在这里每天都能碰到令我们兴奋的事情。
在我们的工作地每天都来迎来各国的名人,从媒体界名人到运动员再到政要,我们笑着跟他们交谈、合影,充分体验名人的风采。晚上回到宿舍,也有了与朋友交流与“炫耀”的话资。
除了名人外,我们还能得到一些小小的“物质享受”。各国际体育组织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徽章,每次为他们办完业务,他们会很慷慨的送给我们一枚他们组织的徽章。
几乎每个人的证件挂带都别着各式各样的徽章,见面第一句话也都是跟徽章相关的“有新徽章吗,咱们换吧”。
为了做好这次东道主,虽然会感觉很累,但大家都觉得这种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杨滋卓:再苦再累我们也值
2008年北京奥运,在咱自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驾驶员志愿者。驾驶员志愿者招募八九千人,我有幸就是其中之一。
“情绪高涨”地待命
我们分成车队,下面是按小队组织的,每个小队大概十个人,来自不同的单位。我和另外一名驾驶员开一辆车,车子是由奥运赞助商统一赞助的。
在志愿者工作时期,每天规定的服务时间是早晨7点到晚上24点,一天两班倒。早班7~16点,晚班16~24点,中间半个小时交接班,我全是晚班。
不过车队管理非常人性化,平时确定没有任务驾驶员是可以提早走的。我做志愿者半个月以来,很少工作到夜间12点,并不感觉辛苦。
7月底,国外政要和一些相关重要人物就陆续抵京,我们也开始备班。没有任务时就在工作场站待命。
我们每天吃盒饭,精神保持高度集中,一旦分配到任务就得立即出发。
最珍贵的记忆
8月初,我等到了我的第一次任务,我被分配到负责接送瑞士前总统阿道夫·奥吉。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感觉非常激动,当然也有一点点紧张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我做志愿者以来第一次任务,更是因为对方的身份特殊。
事先,我预想过和他见面的很多场景,但事实上和他第一次见面后我就发现,他人很和善。
虽然身为瑞士前总统,但他却没有一点架子,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亲切地跟我们交谈。到目的地时他还笑着告诉我们,他和世界著名的网球冠军罗杰·费德勒很熟。
后来,又跟他见过一次面,虽然他并没有用到我的车,但是他留给我的一张合影,却已成为奥运期间我最珍贵的记忆了。
现在,我每天都在关注着奥运比赛项目,期待中国选手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做好奥运驾驶员志愿者仍然是我每天生活的重心。
我们直接和国际友人接触,代表的就是国家的形象,在对外友好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余茜:“激活” 我的人生
我是众多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者之一。和场馆志愿者不同,不能幸运的在赛场内观看奥运比赛项目;和社会志愿者不同,不能到处巡逻体验咱北京城的巨大变化;我只是普通的大学生,每天守着不大的志愿者服务站点,微笑面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我代表的不再是个人
早在7月1日,奥运会开幕之前,部分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就开始工作了,我所在的朝外(东大桥)工商银行站点是最早开放的一批服务站点之一。
每天早上,我们来到服务站点,首先召开全体班前会,交代一天的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随后我负责更新放在站点前的金牌榜,上网搜集当天的夺金项目公布在信息板上,把最新的信息提供给来往行人。
此外,每天还得随时给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包括指路、给老人测量血压等;有时还会给外国友人提供信息服务。每当我面带微笑,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后,总会感觉心里特别舒坦,一种满足和骄傲感油然而生。我代表的不再是我个人,而是北京奥运会整个志愿者的队伍。
在我看来,不论是什么岗位上的志愿者,都是一样有意义。虽然有时服务站亭子里面感觉非常热,但是我们从没想去旁边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凉快一下,更没有呆在休息室里不出来。我和其他的志愿者们一样,坚持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从不离开。
这的确让我成长了不少,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段时间的志愿者服务经历,不仅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让我学会了为别人着想,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人们变得更加和气了
环顾四周,奥运以来北京的确变化不少,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人们都变得更加和气了。
以往碰上一些琐碎的纠纷,还能见到大家斗嘴吵架的场景,可现在到处一片祥和的氛围。奥运期间来北京的游客比以往都多,不仅有旅游的朋友,更多的是来观看奥运赛事的朋友。人多了但是气氛更好了,不得不让人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当然,奥运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多了起来,随之而来整个城市的交通更加畅通,空气更加清新,天空也更蓝了。
目前,我的城市志愿者生活已经过半,我会坚持做到9月底学校开学。我希望在我结束自己志愿者生活的那天,能够自豪的说一声:“我服务,我光荣!”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170万北京奥运志愿者以史无前例的强大阵容和优质服务,向世界展示北京、展现中国。他们将高质量的服务和热情的微笑奉献给奥运,他们是奥运会赛场之外的金牌获得者。
志愿者的“盛会”
比赛间歇,劲歌热舞、活力四射的奥运啦啦队,急匆匆跑上跑下擦拭地板的工作人员;运动员转场时,微笑着举着标牌的引导员;颁奖时,穿着“青花瓷”礼仪服、端着奖牌和鲜花的礼仪小姐……
对于许多习惯于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比赛的人来说,这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这些人也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奥运志愿者。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范称呼,他们应该被叫做赛会志愿者。
他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官员、运动员、媒体记者、赞助商、观众和其他相关人员,服务领域主要包括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服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服务、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和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
除了上述这些出镜率颇高的赛会志愿者外,更多的赛会志愿者则在我们的视线之外,默默地辛苦地为奥运服务。比如,比赛场馆外冒着烈日酷暑引导车辆的交通服务志愿者,场馆更衣室内一遍遍为运动员发放回收毛巾、打扫房间、清理垃圾、甚至叫人疏通厕所的运动员服务志愿者,排球训练馆内每天大约弯腰捡球1000次、擦球1000多次的场地服务志愿者……这都是些很枯燥、很寂寞的岗位。
许多志愿者并不能亲临比赛现场,即便在比赛现场,也基本上无法观看比赛,更别说和喜欢的明星近距离接触。用一位赛会志愿者的话说,“我们是离奥运最近的人,也同样是离奥运最远的人。”
本届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共有10万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奥运会赛会志愿者74615人,残奥会赛会志愿者3万多人),在人数上已创历届奥运会之最,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志愿者人数约为47000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志愿者人数约为60000人。
据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副部长张巨明介绍,赛会志愿者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服务领域有所扩展,以往奥运会当中有些由受薪人员来做的岗位,这次由志愿者来承担;二是服务任务有所增加,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规模、观众数量都比以往奥运会多,预计北京奥运会的观众将达到700万人次,而雅典奥运会大概在500万人次左右,服务对象的扩大,要求志愿者人数有相应的增加;第三,对志愿者的服务要求有所提高。
以体育展示为例,往届奥运会中,只有篮球和沙滩排球等少数项目,会有以啦啦操表演为主的体育展示。北京奥运会则在30多个项目的比赛中进行包括啦啦操、武术、杂技、舞蹈、吉祥物表演等内容的体育展示。
除赛会志愿者外,本届奥运会还首创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人数分别达到40万和100万,再加上20万名啦啦队志愿者,奥运志愿者总人数已达170万之多。
有人说,中国在赛场之外又拿到了一块“金牌”——奥运志愿者。当然,这块“金牌”的获得,并非仅仅因为创纪录的志愿者人数,更因为创新的志愿者服务模式和高质量的志愿者服务。
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城市志愿者
奥运会开赛前,在北京市的奥运会场馆周边区域及重要交通枢纽、商业网点、旅游景点、医疗机构等城市重点区域的500多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40万名城市志愿者就已经开始陆续上岗,为市民和来宾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应急服务三大类志愿服务。
与赛会志愿者不同,城市志愿者对年龄和服务时间的要求更为灵活、方便。赛会志愿者的报名年龄下限为18周岁,而城市志愿者则年满14周岁即可,这便使更多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参与进来。他们只需要提供3次服务,每次4个小时即可。
城市志愿者项目的推出,使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参与奥运,参与志愿者服务。
社会志愿者
而在北京市的更多地方,包括社区、乡镇、公交沿线等,规模更加庞大的社会志愿者也“悉数登场”,为奥运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的在公交站台引导乘客文明排队,有的在加油站宣传节能减排、文明驾驶,有的在地铁站为乘客提供咨询和服务。
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表示,志愿者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立足身边,“少开一天车、捡拾一片树叶”等等,都是一种社会志愿者行为。
社会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是北京市崇文区西草市社区103岁高龄的付漪泉老人。每天吃过早饭,付漪泉便戴上“首都治安巡逻”的袖章,沿着天坛北路,往珠市口大街巡逻。 “只有咱们各个小区都安全了,奥运大赛才能顺顺当当地举行。”付漪泉认真地说。
奥运会开幕前一天的天安门广场,人流涌动。东城区某街道的社会志愿者张大姐,一直站在广场上的两个垃圾桶旁。
“我们居委会一共有300多人参加奥运志愿者工作,我年龄大了,外语也不行,就申请来看垃圾桶。”她介绍说,为了防止有爆炸危险品被安置在垃圾桶内,广场上的所有垃圾桶都有专人看护;每天早上升旗前,志愿者们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广场关闭,和值勤的武警战士一样每班两个小时。
啦啦队志愿者
由大学生、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组成的20万名啦啦队志愿者,让国外参赛人员和观赛人员感到既吃惊,又亲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根据每场比赛特点,100名以上的啦啦队志愿者被安排进入赛场,在赛场内带动广大观众共同营造“文明、热情、专业”的观赛氛围。
8月9日下午,奥体中心体育馆,罗马尼亚女子手球队对阵哈萨克斯坦女子手球队。这是一场关注度较低、没有东道主参与的小组赛,上座率也较低,显得颇为冷清。但200名身穿黄色上衣的啦啦队志愿者的参与,让这场冷门比赛一点也不“冷清”。
比赛期间,200名啦啦队志愿者用平时训练好的手势和口号呐喊助威。场馆内的一位工作人员赞叹说,因为有了啦啦队志愿者,一场小组赛有了半决赛的感觉。一位哈萨克斯坦观众更是不停地向啦啦队志愿者表示感谢,“非常好,非常棒,我们很感动,感谢中国的啦啦队员为我们加油。”
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梁伟表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要按照场馆内外服务标准一致的要求,做好场馆内外志愿服务的衔接,尽可能地满足前来北京参加和观看奥运会的世界各地官员、运动员、记者、观众、游客等的服务需求,把一个古老文明、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首都北京,展示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开赛以来,奥运志愿者的服务已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联合国副秘书长阿齐姆·施泰纳等诸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8月13日,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吉尔伯特·费利连续用五个“满意”评价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一的北京奥运会,其中就包括志愿者的表现。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说:“笑容露出七颗半牙齿就是志愿者,只要戴上微笑圈就能够为奥运会做贡献。”
留给中国的“宝贵财富”
谈起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北京奥组委特聘专家、悉尼奥运会志愿者部主任大卫·布莱特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项目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标杆,因为北京制订的方案比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出色,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志愿者项目。北京的志愿者组织也是历届奥运会最好的,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将是奥运会志愿服务史上的里程碑。”
宫丹丹:和北京在一起
我叫宫丹丹,今年20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大三学生。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海外赛会志愿者,我在五棵松篮球馆参与观众服务工作。
当得知北京奥运在招募海外志愿者时,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参加。2007年4月,我参加网上报名,经过层层筛选与培训,我最终成为为数不多的海外志愿者中的一员。
“发自内心地服务大家”
在奥运期间的五棵松篮球馆,我每天下午上岗,工作六个小时,凌晨一点多坐班车离开。工作内容是引导观众入场,观赛座位指引,出口、卫生间等方位提醒,保管暂离观众物品及维持赛时秩序。
开始总是新鲜的。8月9日,也就是上岗的第一天,我就幸运地赶上了那场举世瞩目的“中美男篮大战”。美国梦八队的风头无限,布什总统的践约捧场,中国男篮的顽强拼搏,比赛现场的热烈气氛,这一切都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志愿者特别兴奋。
场地观众服务的志愿者们工作时,原则上要背对赛场、面对观众。但在那天,在巡视观众席期间,看到场馆沸腾起来,我们都会忍不住抽空回头看看赛场。让我觉得自己正在参与一项神奇的事业,感觉非常好。
我现在开始喜欢跟观众交流,因为我发现“生硬地照要求做”是一种感觉,“发自内心地服务大家”是另外一种感觉。所谓人性化服务,或许是对于服务者的一种心灵感召。
大部分观众应该能理解,志愿者反复强调重要观赛规则、以及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适当劝说工作的必要性。但确实存在少数心急的观众对志愿者“出言不逊”的情况,这时就要靠志愿者自身的耐心和沟通的技巧了,“志愿者”三个字的份量也正体现在这里。
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
有时候很茫然,任务突如其来不知道怎么配合;有时候很委屈,观众误解,管理人员不满意。不过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况且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是个很大的工程,对这次奥运会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我们每一个人也是这样。经过这次磨练,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北京奥运过后,我又要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了,但是这段日子给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北京是一个我很熟悉的城市,因为我的心一直都在这里。虽然它表面上的变化有时会让我吃惊,但这里永远都让我感到安心,她的内核是不会变的。
和北京奥运会在一起,让我更爱中国,更爱北京。我要把北京志愿者的“招牌微笑”一直保留下来,把这种安心的感觉传递给更多的人。
尚小楠:忙碌成了最大的乐趣
我是一名幸运儿。作为一名北京外交学院的在读研究生,经过一场比“相亲”还挑剔、还紧张的面试,我最终入选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
真正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当北京奥组委来学校招募志愿者时,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异常兴奋,并积极报名。
面试很严格,我们更是紧张,都把这当作了真正的“工作面试”。几天后,海报栏上贴出入选的志愿者名单。当找到自己和舍友的名字时,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们所在的部门是北京饭店的注册中心,任务是为进入酒店的无注册证件人员办理通行证。由于我们的工作部门处于安检前的“尴尬位置”,所以大家都互相开玩笑:若是真遇到恐怖分子,那我们肯定首当其冲,危险系数极高,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但当志愿工作真正开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忧虑“纯属多余”。为了保证外国朋友的安全,北京市政府在饭店周边设置了多重安检口,昼夜武警站岗、巡逻,并有警犬配合。对进入人员及车辆进行缜密的身份核对及检查,我们丝毫不用为自己的安全担忧。
当我们穿着带有volunteer(志愿者)字样的服装进行最后一次演练时,大家都丝毫没有怠慢。因为我们都知道,那场真正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每天都能碰到兴奋的事情
7月31号,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8天,我们正式上岗了。
尽管工作量大,但我们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询问客人信息到复印客人护照,从填写申请表格到发放通行证,最后到录入信息,可以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小心。
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坐上回学校的班车的时候,大家都很沉默。因为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后都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只想静静的躺下,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当然志愿者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疲惫,在这里每天都能碰到令我们兴奋的事情。
在我们的工作地每天都来迎来各国的名人,从媒体界名人到运动员再到政要,我们笑着跟他们交谈、合影,充分体验名人的风采。晚上回到宿舍,也有了与朋友交流与“炫耀”的话资。
除了名人外,我们还能得到一些小小的“物质享受”。各国际体育组织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徽章,每次为他们办完业务,他们会很慷慨的送给我们一枚他们组织的徽章。
几乎每个人的证件挂带都别着各式各样的徽章,见面第一句话也都是跟徽章相关的“有新徽章吗,咱们换吧”。
为了做好这次东道主,虽然会感觉很累,但大家都觉得这种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杨滋卓:再苦再累我们也值
2008年北京奥运,在咱自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驾驶员志愿者。驾驶员志愿者招募八九千人,我有幸就是其中之一。
“情绪高涨”地待命
我们分成车队,下面是按小队组织的,每个小队大概十个人,来自不同的单位。我和另外一名驾驶员开一辆车,车子是由奥运赞助商统一赞助的。
在志愿者工作时期,每天规定的服务时间是早晨7点到晚上24点,一天两班倒。早班7~16点,晚班16~24点,中间半个小时交接班,我全是晚班。
不过车队管理非常人性化,平时确定没有任务驾驶员是可以提早走的。我做志愿者半个月以来,很少工作到夜间12点,并不感觉辛苦。
7月底,国外政要和一些相关重要人物就陆续抵京,我们也开始备班。没有任务时就在工作场站待命。
我们每天吃盒饭,精神保持高度集中,一旦分配到任务就得立即出发。
最珍贵的记忆
8月初,我等到了我的第一次任务,我被分配到负责接送瑞士前总统阿道夫·奥吉。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感觉非常激动,当然也有一点点紧张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我做志愿者以来第一次任务,更是因为对方的身份特殊。
事先,我预想过和他见面的很多场景,但事实上和他第一次见面后我就发现,他人很和善。
虽然身为瑞士前总统,但他却没有一点架子,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亲切地跟我们交谈。到目的地时他还笑着告诉我们,他和世界著名的网球冠军罗杰·费德勒很熟。
后来,又跟他见过一次面,虽然他并没有用到我的车,但是他留给我的一张合影,却已成为奥运期间我最珍贵的记忆了。
现在,我每天都在关注着奥运比赛项目,期待中国选手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做好奥运驾驶员志愿者仍然是我每天生活的重心。
我们直接和国际友人接触,代表的就是国家的形象,在对外友好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余茜:“激活” 我的人生
我是众多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者之一。和场馆志愿者不同,不能幸运的在赛场内观看奥运比赛项目;和社会志愿者不同,不能到处巡逻体验咱北京城的巨大变化;我只是普通的大学生,每天守着不大的志愿者服务站点,微笑面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我代表的不再是个人
早在7月1日,奥运会开幕之前,部分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就开始工作了,我所在的朝外(东大桥)工商银行站点是最早开放的一批服务站点之一。
每天早上,我们来到服务站点,首先召开全体班前会,交代一天的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随后我负责更新放在站点前的金牌榜,上网搜集当天的夺金项目公布在信息板上,把最新的信息提供给来往行人。
此外,每天还得随时给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包括指路、给老人测量血压等;有时还会给外国友人提供信息服务。每当我面带微笑,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后,总会感觉心里特别舒坦,一种满足和骄傲感油然而生。我代表的不再是我个人,而是北京奥运会整个志愿者的队伍。
在我看来,不论是什么岗位上的志愿者,都是一样有意义。虽然有时服务站亭子里面感觉非常热,但是我们从没想去旁边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凉快一下,更没有呆在休息室里不出来。我和其他的志愿者们一样,坚持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从不离开。
这的确让我成长了不少,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段时间的志愿者服务经历,不仅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让我学会了为别人着想,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人们变得更加和气了
环顾四周,奥运以来北京的确变化不少,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人们都变得更加和气了。
以往碰上一些琐碎的纠纷,还能见到大家斗嘴吵架的场景,可现在到处一片祥和的氛围。奥运期间来北京的游客比以往都多,不仅有旅游的朋友,更多的是来观看奥运赛事的朋友。人多了但是气氛更好了,不得不让人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当然,奥运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多了起来,随之而来整个城市的交通更加畅通,空气更加清新,天空也更蓝了。
目前,我的城市志愿者生活已经过半,我会坚持做到9月底学校开学。我希望在我结束自己志愿者生活的那天,能够自豪的说一声:“我服务,我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