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质疑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unui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探索 交流 合作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79-01
  敢于质疑,向来是自然科学必备的重要品质。高中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要敢于质疑,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化学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化学实验教学演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本文重点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那如何进行探究教学呢?
  一、探究问题的选择策略
  首先,探究问题的选择要符合认知适度原则,这一方面指的是工作量上的适度:探究的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不需要太长时间进行探究;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失去探究的兴趣。每一次探究中,一般只含一个中心问题,进行一次探究循环过程即可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适度性原则是指难度上的适宜。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问题的难度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可以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
  其次,探究问题必须具有一定价值,或具有知识建构价值,或具有能力发展价值,或具有社会发展价值。
  二、探究问题的形成策略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模拟,无论是探究的广度、深度、复杂程度或耗时长度,都难以与科学探究比拟。探究式教学中的很多现象和规律通常是人们已发现的,只是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目标。
  “疑问是提升求知欲的催化剂,是放飞思维的钥匙”、“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是那么神秘,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我们不要求他们提出的问题像科学家提出的那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在高中阶段倡导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只要学生有体验、有实践就会提出相应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充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现象;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地把新现象和自己的认识相联系,增强质疑意识。在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这是使学生发现和提出一系列有价值问题的突破口。
  如探究课题“探究食盐(或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及存在形式”问题的形成,教师首先通过图片和资料片给学生展示课题研究的背景知识:碘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碘缺乏可导致多种严重疾病,海产中含碘量高,适量食用可防碘缺乏病。为了人民的健康,国家规定在缺碘地区售加碘盐。但社会上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利将一些不加碘的食盐在市场上销售,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形成一些问题:“加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食用的加碘盐会不会是假盐?如何验证?”
  三、猜想假设的提出策略
  学生的探究过程要经历猜想假设过程、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猜想假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一定事实和已有知识对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的尝试性解释。假设的基本思维过程是根据所观察、发现的事实,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该事实的成因或结果作出推测,进行解释的过程。也可以从大量的观察、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材料中推断产生,故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①选取恰当的事例,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事物作出相应的假设,掌握假设的基本方法。②提供必要的辅助资料,让学生经历依据一定的事实进行假设的过程,进而明白“假设”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如上述课例中的猜想、假设与解释是:
  猜想①:食盐中含有碘。
  假设①:食盐中碘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碘单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且加热容易升华,若食盐中含碘单质,则烹调时碘容易遇热升华而流失。仔细观察食盐,取少量加入淀粉溶液检验碘单质的存在。
  假设②:食盐的碘以碘化物形式存在。则食盐中含有碘化钾或碘化钠等,碘化物中的碘元素为-1价,易受多种氧化剂作用而产生单质碘,碘单质遇到淀粉显蓝色,此时淀粉起指示作用。
  假设③:食盐的碘成分一般是以碘酸盐形式存在。则食盐中含有碘酸钾或碘酸钠等,碘酸盐中碘元素为+5价,起氧化剂作用,能与多种还原剂反应。
  猜想②:食盐中不含碘。
  假设④:与淀粉反应不显色,与假设②、假设③所用的试剂不反应。
  四、探究方案的论证策略
  探究论证过程实际上是各成员合作寻找实证、同化、顺应的过程,比如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查阅文献,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想与假设。还是举上面的课例为例,在进行猜想和假设后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碘—淀粉指示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因此可以用淀粉作为本实验的指示剂。
  ①用淀粉溶液可检验食盐中是否有碘单质存在。
  ②碘化物的检验:选择高锰酸钾、双氧水为氧化剂,滴加在食盐上,用淀粉溶液检验是否有碘单质被氧化生成。并可用碘化钾溶液与氧化剂反应后,滴加淀粉溶液做对比实验。
  ③碘酸盐的检验:选择亚硫酸钠等为还原剂,滴加在食盐上,用淀粉溶液检验是否有碘单质被还原生成。并可用碘酸钾溶液与还原剂反应后,滴加淀粉溶液做对比实验。
  当探究的方案设计完成后,教师关键是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实验。要想全面认识某一问题,仅凭个人的力量一时难以解决或难免以偏盖全,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探究实验,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拨和诱导,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深入和拓广,以达到解决问题的问题。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来完成①②③,并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到下面去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的错误操作,在学生实验中遇到困难时且无法克服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一步印证。
  总之,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求知中得到能力的培养,作为化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鲁加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1(42)
  [2]陈丽萍.新课程背景下建设有效课堂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
  [3]麻清.新课程下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3):12-13.
其他文献
为便于实验室数据利用,基于JAVA设计了一套农机实验室管理分析系统,并分别从架构设计、功能结构、子系统设计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以引种栽培30~40年云杉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花粉进行生活力测定,从而分析并探讨引种云杉繁殖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今后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4种花粉
从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状供需水情况入手,提出了解决沁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加控制性工程,并分析了增加控制性工程可行性,从而论证了解决沁河流域
对磨盘山水库施工期的暴雨洪水进行了雨情、水情及预报情况分析,阐述了洪水预报在水库施工期发挥的重要作用。
建立了用液膜富集,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结合测定高纯硝酸银中微量铜、铁、铅的新方法。高纯硝酸银中这些微量杂质被流动载体P204迁移至内相硝酸溶液中,8min后硝酸溶液中该种离
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市某院接种室53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类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河干流上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工程总投资为158677万元,是流域调节水资源和促进流域灌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骨干性山区控制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等综
摘要 为改善校园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选取绿萝作为试验对象,与无绿萝的对照组进行比对;同时选取不同的绿萝种植密度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绿萝对校园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9株时,绿萝对景观水体中TN、TP、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63.4%、57.9%、74.3%和47.9%,均高于无绿萝的对照组;各项富营养化指标的去除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绿萝的种植密度成正比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进行胃肠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
介绍了新疆烤馕装置的研究现状,对比了新疆现有的烤馕装置的特点,并分析了不同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将高效、节能、环保放在第一位,将馕的烘烤工艺与烤馕设备结合起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