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应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文章分析其管理现状,探讨其合理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根据提出的未来土地利用目标与战略,要实现这些不同的目标战略,除了统一的土地利用管制外,各地还应该在上一级的土地利用管制制度之下,根据当地情形进行适宜的土地利用管制。
一、土地利用管制的目的
1. 持续生产抑或保障粮食安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土地的重要部分——农地,人类对其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在其上能实现持续的农牧生产,以便满足一国或一地对粮食产品的基本需要。天生烝民,同时也给予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地。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这方人的生存和生活首先主要仰赖这方水土。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仅具有食物属性,也具有能源属性、金融属性、政治属性、人权属性”。尤其从国家层面而言,粮食问题乃是一国的战略安全问题。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常闻”,两千年前的贾谊已经洞察到粮食问题关乎一国的存废兴衰问题,这样的原理贯穿千年。因为无论作为个体的自然人还是作为群体的国民,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问题。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是天大的问题,这是无法也不能将其托付他人的。
2.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从理论上看,由于城市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较高,城市化可以将转化为市民的农民所占用的农地尤其是居住用地( 即我国的宅基地) 释放出来,重新回归到生产功能的农地状态,反而有利于土地发挥功能。但是现实的社会往往不会简单地“此进彼出”,而是具有反应滞后性。美国地理学家 R. Northam 分析指出城市化的初期及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低,城市质量难以满足转移人口的生存需求,此时城市化形式多为粗放式的外延扩张而忽视城市内涵建设。此时,会有大量的耕地资源被占用。在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发展成熟,服务功能健全,城市对经济及人口的承载能力有了质的提高,转移人口不仅可释放出大量土地,还可在不消耗耕地的前提下被城市消化,此时城市化对耕地资源保护的正效应将超过负效应。
3.资源保护与发挥生态功能的目的
土地的资源保护与发挥生态功能的目的,便是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提高而产生的。在古代,人们虽然也有敬畏自然、敬畏土地的心理与行为,但由于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远未达到今天这样人与自然存在严重矛盾冲突的状态。对土地而言,那时主要是承载生产功能的财产权,而且其作为财产权的权利源泉也主要来自于其是具有可以交换买卖的具备生产功能的不动产。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文明下城市化对自然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人类逐渐认识到资源保护与生态的重要性,从长远视角看这同样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生态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附着于土地上的自然附着物的天然功能的发挥。因此,土地利用管制也有将土地界定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并实现其生态功能的目的。
二、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1.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
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被过度的利用,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有的城市政府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发展,大肆扩张城市用地,致使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遭到了破坏。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土地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出现了城市地皮紧张、道路堵塞等现象,同时城市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一些城市忽视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出现了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的奇怪现象,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宝贵性,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科学、合理的利用每一块土地,并用其造福于人民,造福于整个社会,切勿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
2.土地管理与城市发展规划步调不同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城市建设规划,虽然规定较为明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力,两方面的规划必定有不相协调的部分,经常导致两个方面的管理时常脱节,这就会为今后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不能保证城市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例如,土地利用规划中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属于城市发展用地控制区域内,若两个部门之間不能通力配合,会给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两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使科学合理的建设行为无法正常有序地实施起来。
3.地方政府的目标和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不一致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忽视城市长期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一味地追求地方利益在其任期内的最大化,认为自己任期内地方经济的一些成就都归属于自己的政绩,因此将一些占地面积较大且污染高的企业引入当地。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污染后的城市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本的面貌,同时造成了社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而导致城市整体的科学建设规划被打乱了,所以“短视经济”的追求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
4.城市土地市场化运作尚有待规范化
我国的城市土地市场可划分为三级,一级市场有一定的垄断和控制意义,土地使用者需要向政府缴纳出让金。二级市场指的是已获得土地使用权的集体、企业或个人直接将土地或在土地上所建的建筑投入市场进行交易。但是,目前城市土地一级、二级市场隐形交易大量存在,呈现出不协调的现象。三级市场指的是在二级市场的基础上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支配,前提是采取房屋产权交易的方式。相比之下,二级市场上交易者众多、交易方式更为灵活、交易频度高且竞争更为激烈。此外,在二、三级市场上,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土地使用者没有将城市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进行使用,由此可见二、三级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存在一些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措施
1.提高土地肥力,保护地表土壤,加快退耕步伐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退耕是提高土地肥力,保护地表土壤的一种资源储备。近些年来,由于乱砍乱伐树木,我国土地资源荒漠化沙化严重,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就要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逐步把这些耕地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并且为了加快退耕还林的速度,在一些有条件退耕的地区,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2.完善征地制度和补偿办法,缩小了征地范围
为了确保农村粮食供求大体平衡,要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立以 生产粮食为主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制度和征地补偿办法,建立征地和土地转让最低价格制度。在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的前提下,保证农民丰年有余,灾年略歉。同时,为了加快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开发优质高产新品种,同时也要研究和推广利用这些新品种,从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3.加强后备储存土地的开发力度,严格控制闲置土地
为了做好土地开源节流的工作,要加强后备储存土地的开发力度,深入调查检查重点项目的土地使用情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使用量,明确界线。并且按照相关政策,对闲置两年的土地进行严格控制,依法无偿回收,并且重新规划; 同时对闲置少于两年的土地,要收取开发土地闲置费用,从而对农村的空地、闲地进行整理融合,节约土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
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现代生活中随着工业化不断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使社会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中,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的力度,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使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保证水土的营养和肥沃,并且要建立群众的环保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土地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展开进一步的摸索与研究,展开指标体系、生物自然的可持续性、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综合分析、土地管理规划、构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统一系列研究,最终实现我国土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凌洁.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合理利用[J].华北国土资源,2014,02:102+105.
[2]陈飞,莫代礼.试论如何节约利用土地资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37.
[3]胡志娟.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根据提出的未来土地利用目标与战略,要实现这些不同的目标战略,除了统一的土地利用管制外,各地还应该在上一级的土地利用管制制度之下,根据当地情形进行适宜的土地利用管制。
一、土地利用管制的目的
1. 持续生产抑或保障粮食安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土地的重要部分——农地,人类对其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在其上能实现持续的农牧生产,以便满足一国或一地对粮食产品的基本需要。天生烝民,同时也给予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地。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这方人的生存和生活首先主要仰赖这方水土。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仅具有食物属性,也具有能源属性、金融属性、政治属性、人权属性”。尤其从国家层面而言,粮食问题乃是一国的战略安全问题。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常闻”,两千年前的贾谊已经洞察到粮食问题关乎一国的存废兴衰问题,这样的原理贯穿千年。因为无论作为个体的自然人还是作为群体的国民,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问题。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是天大的问题,这是无法也不能将其托付他人的。
2.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从理论上看,由于城市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较高,城市化可以将转化为市民的农民所占用的农地尤其是居住用地( 即我国的宅基地) 释放出来,重新回归到生产功能的农地状态,反而有利于土地发挥功能。但是现实的社会往往不会简单地“此进彼出”,而是具有反应滞后性。美国地理学家 R. Northam 分析指出城市化的初期及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低,城市质量难以满足转移人口的生存需求,此时城市化形式多为粗放式的外延扩张而忽视城市内涵建设。此时,会有大量的耕地资源被占用。在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发展成熟,服务功能健全,城市对经济及人口的承载能力有了质的提高,转移人口不仅可释放出大量土地,还可在不消耗耕地的前提下被城市消化,此时城市化对耕地资源保护的正效应将超过负效应。
3.资源保护与发挥生态功能的目的
土地的资源保护与发挥生态功能的目的,便是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提高而产生的。在古代,人们虽然也有敬畏自然、敬畏土地的心理与行为,但由于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远未达到今天这样人与自然存在严重矛盾冲突的状态。对土地而言,那时主要是承载生产功能的财产权,而且其作为财产权的权利源泉也主要来自于其是具有可以交换买卖的具备生产功能的不动产。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文明下城市化对自然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人类逐渐认识到资源保护与生态的重要性,从长远视角看这同样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生态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附着于土地上的自然附着物的天然功能的发挥。因此,土地利用管制也有将土地界定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并实现其生态功能的目的。
二、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1.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
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被过度的利用,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有的城市政府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发展,大肆扩张城市用地,致使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遭到了破坏。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土地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出现了城市地皮紧张、道路堵塞等现象,同时城市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一些城市忽视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出现了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的奇怪现象,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宝贵性,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科学、合理的利用每一块土地,并用其造福于人民,造福于整个社会,切勿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
2.土地管理与城市发展规划步调不同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城市建设规划,虽然规定较为明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力,两方面的规划必定有不相协调的部分,经常导致两个方面的管理时常脱节,这就会为今后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不能保证城市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例如,土地利用规划中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属于城市发展用地控制区域内,若两个部门之間不能通力配合,会给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两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使科学合理的建设行为无法正常有序地实施起来。
3.地方政府的目标和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不一致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忽视城市长期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一味地追求地方利益在其任期内的最大化,认为自己任期内地方经济的一些成就都归属于自己的政绩,因此将一些占地面积较大且污染高的企业引入当地。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污染后的城市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本的面貌,同时造成了社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而导致城市整体的科学建设规划被打乱了,所以“短视经济”的追求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
4.城市土地市场化运作尚有待规范化
我国的城市土地市场可划分为三级,一级市场有一定的垄断和控制意义,土地使用者需要向政府缴纳出让金。二级市场指的是已获得土地使用权的集体、企业或个人直接将土地或在土地上所建的建筑投入市场进行交易。但是,目前城市土地一级、二级市场隐形交易大量存在,呈现出不协调的现象。三级市场指的是在二级市场的基础上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支配,前提是采取房屋产权交易的方式。相比之下,二级市场上交易者众多、交易方式更为灵活、交易频度高且竞争更为激烈。此外,在二、三级市场上,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土地使用者没有将城市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进行使用,由此可见二、三级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存在一些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措施
1.提高土地肥力,保护地表土壤,加快退耕步伐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退耕是提高土地肥力,保护地表土壤的一种资源储备。近些年来,由于乱砍乱伐树木,我国土地资源荒漠化沙化严重,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就要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逐步把这些耕地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并且为了加快退耕还林的速度,在一些有条件退耕的地区,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2.完善征地制度和补偿办法,缩小了征地范围
为了确保农村粮食供求大体平衡,要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立以 生产粮食为主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制度和征地补偿办法,建立征地和土地转让最低价格制度。在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的前提下,保证农民丰年有余,灾年略歉。同时,为了加快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开发优质高产新品种,同时也要研究和推广利用这些新品种,从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3.加强后备储存土地的开发力度,严格控制闲置土地
为了做好土地开源节流的工作,要加强后备储存土地的开发力度,深入调查检查重点项目的土地使用情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使用量,明确界线。并且按照相关政策,对闲置两年的土地进行严格控制,依法无偿回收,并且重新规划; 同时对闲置少于两年的土地,要收取开发土地闲置费用,从而对农村的空地、闲地进行整理融合,节约土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
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现代生活中随着工业化不断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使社会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中,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的力度,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使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保证水土的营养和肥沃,并且要建立群众的环保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土地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展开进一步的摸索与研究,展开指标体系、生物自然的可持续性、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综合分析、土地管理规划、构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统一系列研究,最终实现我国土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凌洁.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合理利用[J].华北国土资源,2014,02:102+105.
[2]陈飞,莫代礼.试论如何节约利用土地资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37.
[3]胡志娟.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