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苍山野趣致敬的生态摄影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摄影师、自然艺术工作者、插画家、少儿科普实践者,和黄一峰打过交道者,都很难去界定其身份,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男人,于是成了——自然怪咖。当然,他还有很多头衔——自然野趣 NATURE FUN创办人兼课程总监、荒野保护协会讲师、野性中国讲师、影像生物调查所(IBE)顾问、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顾问……
  接到北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位朋友的电话,讲到一位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男人——生态摄影师黄一峰先生最近出了本新书。而这位戴着眼镜一脸书生味道的黄一峰,许多时候是在上海、台北两地生活的,比如我们约见的地点,就定在静安寺芮欧百货四楼的咖啡馆一角。事实上,他早就是中国台湾地区金鼎奖最佳美术编辑、最佳图书双料得主,且2016年他的作品《鸟类不简单》再度获得最佳图书奖。


  说起新书《自然怪咖生活周记》,虽然是黄一峰出版的若干本书之一,但其内容则要追溯到他的青少年时代。黄一峰初中时因数理成绩不好,被分配到“放牛班”,幸运的是——植物园里的花草生物,让他在充满挫折感的青春期得到些许疗愈与修复。高中时,爱画画的他如愿就读复兴商工美工科,从毕业制作中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与哀愁。后来,他机缘巧合加入了环保团体,正式开启漫长的自我学习之路,终于从一个美工志工,逐步变身成为自然课程讲师、自然观察达人。
  居于大都市里渴望自然
  “我从小在台北长大。”黄一峰说,“其实台北和上海的都市背景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市里长大的小孩,许多人从小没有接触过自然,如何去接触自然,并将与自然的接触转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实践。”
  确实,台北与上海太相似。比如黄一峰在新书的序言中说到一个故事:“我出生前三天,外曾祖父为了帮我取名字,抱着一大本命名古籍连续翻看了三天三夜,最后选定‘一峯’这个名字,并交代家人‘峯’字上头的山不能搬下来。随着社会进步信息e化之后,计算机却常常打不出‘峯’字来。我常常收到银行或各个机关寄来的单据,上头收件人都印着‘黄一×’。连送挂号信来的邮差都拉开嗓门喊:‘黄一挂号!’他还曾开玩笑地问我弟弟是不是叫作‘黄二’。因此,我逐渐将‘峯’改写成‘峰’,以避免那些奇奇怪怪的麻烦。”
  作为一名生态摄影师,黄一峰与民生美术馆、上海科技馆、上海植物园等单位合作,开设有自然野趣探索营,带着小朋友们在都市里寻找自然、认识自然,于是,留给黄一峰真正写作、摄影的创作空档期并不多。“一年也就三四个月吧,并且还是零散的时间。”黄一峰告诉我,“只要想到什么看到什么,我就会去记录下来,很有紧迫感地坚持记录。可以说是不定时、不定点地做着记录。”
  一方面,这样通过镜头对自然的记录,造就了黄一峰的摄影作品,另一方面,也能为其课程所用。他的教案里,所有的图片,他都希望是自己抓拍的,而不是抄袭、拷贝得来。
  观察自然,用镜头摄取身边的自然野趣,是从学生时代起黄一峰的一个习惯,保持至今殊为不易。在他看来,对自然的观察,通过摄影这一手法的创作,可以影响到其他人,让人们理解何谓“每片叶子都与独特的魅力,每个生命体都有独特的组合,以此呈现生命的美丽”。
  黄一峰致力于引导人们发现身边的美,而不是非得跋山涉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感受自然,这一点令在大都市生活的父母们感到亲切且能接受,无论是台北还是上海,都不乏他的拥趸。他的课程设在美术馆、植物园、动物园,平时要上班的年轻爸妈,可以坐着地铁带孩子来随他感受自然,何乐而不为?“我自己从小就是在台北的这些地方观察自然,现在不仅是在教小孩子,也更是在教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在假日带着孩子去周遭的地方感受自然,发现自然。”


  在黄一峰登上去往台北班机的同时,我终于读到了《自然怪咖生活周记》这本书,亦发现他在采访时对我所说,言之不虚。通过这本书的内容,我发现了他如何从一个数理成绩不佳的都市怪咖小孩,变成热爱自然的观察达人;特别是其母亲的教育与引导方式,以及与他的种种互动经验,亦可提供相同背景的孩子及父母参考。其每篇周记还延伸出给“小怪咖”或“怪咖爸妈”的悄悄话,是作者设身处地从自我成长与亲子教养两种角度的贴心分享,并有自然观察达人的成长秘籍传授,堪称暑假里生活在都市的小读者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苍山一声笑
  于2013年在上海创立自然野趣NATURE FUN 自然教育机构的黄一峰,当然对大好河山大好自然同样感兴趣。除了都市里小小自然的观感以外,只要有机会,他亦会暂别繁华都市,用在都市练就的一双善于发现自然野趣的眼睛,来写作、绘画、摄影,并以美学观点将枯燥的科学记录方法转化成活泼的自然创作。


  今年5月23日正式揭幕的苍山自然中心,就出现了黄一峰的身影。作为全国首座民间自然中心,苍山自然中心是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奚志农与朋友们共同创设。而黄一峰就是这些朋友之一。
  “这一民间自筹资金创立的自然中心,呈现的效果还是蛮有趣的。”黄一峰向我解释道,“在国内的话,许多时候,游客会爬到山顶去看看,走马观花一番也就算了。而导游的介绍,则无非‘这里是仙人指路,曾经来过哪个神仙’‘那里有块石头,曾经是女娲补天用过的’,景区也缺乏一些关于自然与科学的介绍。但是苍山自然中心则不同,它不仅有资料的收集,并且有不错的展示,让游客了解到——苍山上有小熊猫,大都分布在哪里,何为小熊猫的脚印,何为小熊猫的粪便;有各种杜鹃花,正在盛开的有三四种。”
  在奚志农看来,虽然苍山自然中心面积不算大,但仍有望能成为小小的示范和种子,影响更多的景区和保护区。而黄一峰则如此对我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商人来讲,他们不会过多考虑原来这里有什么自然的东西,而会考虑怎样赚钱。由此,加强游乐设施的引进,肯定比保留原有野趣更重要——因为哪个更能赚钱显而易见么!我觉得,这并不是社会进步的特征。有关部门应该更多考虑生态保护,而不应首先考虑经济与民用。”
  在黄一峰看来,通过艺术的形式,包括写书,能够在人们的心里建立起生态保护意识。黄一峰曾经办过一次展览——《城市叶生活》,通过在都市公园里自然生长的树叶来作画,画面上呈现的则是公园里的建筑、鸟类。“我要用一个直白的方式告诉人们——连一片叶子都有这么美,那一片小树林呢?一座山呢?由此,就会改变人心。”
  黄一峰的妈妈成长于台湾南投山野间,对于黄一峰来说,在云南的苍山上感受到的,或许与其母亲在台北、在南投给予他的,是一样的笑意。而当这份笑意投射到更多人的心中,亦足令黄一峰感受到——人心没有变。
其他文献
外曾祖母让张信哲结缘织绣  《我是歌手》第四季依然很火。入行近30年的“情歌王子”张信哲参赛后一路备受赞誉,最终获得亚军。歌唱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古物,资历超过25年,堪称资深藏家。其藏品门类繁多,广为人知的正是清代织绣。  就在去年夏天,张信哲向台北历史博物馆借出70件清代女性宫廷服饰与嘉庆皇帝曾穿过的龙袍,并亲自担任策展人。他以时尚设计的观点来呈现,让每件服饰跟历史串联成美丽的故事。他认
期刊
意大利批评家奥里瓦曾说过,批评家应是艺术家阵营里的敌人。当然,奥里瓦的意思并不是说批评家要与艺术家成为仇敌,而是说批评家应保持批评的独立性。就中国的当代美术批评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面临失语的困境。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产生于“新潮美术”的滥觞期。那时候,批评家与艺术家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他们共同反抗一元化的艺术体制,渴望现代艺术,追求文化、思想上的启蒙。于是,批评家积极地参与到当时的现代艺术运动之
期刊
当代艺术,顾名思义是由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亦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继承者指代从1960年代后开始到现在21世纪的艺术。其创作思想跨越国界,突破传统形式视觉表达旨在反映、探讨、批判所处的时代。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艺术开始融入了多媒体、科学、哲学、生活美学等各种现代元素。  然而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艺术类别却时常伴随着争议。被看作抄袭的“挪用主义”、触碰政治敏感的雕塑、挑战公
期刊
“大荒”山水,吞吐磅礴气势  5月21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第三站在上海中华艺术宫隆重开幕,这也是其继2012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广州广东美术馆所举办的展览的延续。  开幕现场嘉宾云集,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姚志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出席开幕式。  据悉,本次展览共集中展出了许钦松
期刊
来自中国台湾的陈信菖先生于6月中旬在玉衡艺术中心带来一场名为《艺术是一门人文科学——从西方艺术史看现当代艺术收藏》的讲座。他行事极度低调,但其履历却令人印象深刻:协助创立台北第一家本土拍卖公司、国际性艺术投资顾问、艺术经纪人和艺术风险评估师。他还是将马克·夏加尔、安迪·沃霍尔、巴斯奎亚、考尔德、巴塞利兹等西方大师作品引进台湾艺术收藏的重要推手。  陈信菖提倡以一种科学的思辨精神去看待艺术史,因艺术
期刊
毕加索不只善于蜂鸣推销,还是会讲故事的能手。  据说,毕加索十多岁时在父亲鼓励下举办了首次个展,观众不少但买画者不多。他失望地问父亲:“梵高那么伟大,一生却只卖出了一张画,后来穷死了,我会不会像他那样?”父亲回答:“你如果能讲故事就不会,甚至会很富有。”并解释道:“一幅好画当然是要画得好,可除了画得好,还应该让别人知道画背后的故事。”“看不懂你画的人,你得把故事讲给他们听。有了故事他们才感兴趣,他
期刊
上周有个新闻,说的是在一个当代艺术展上,有位年轻人故意把自己的一副眼镜放在展厅的靠墙地板上,结果,有不少观众围观,还有人拍照,以为这是一幅当代艺术的参展作品。  我也在自己的朋友圈截图放了四张现场的照片,引发留言数十条,大家纷纷借机表达对当代艺术的不满和困惑甚至还有愤怒。  困惑在于不懂如何去界定和欣赏越来越多的所谓当代艺术。不满的是觉得那些当代艺术是伪艺术,纯粹是拿着一堆垃圾来忽悠人。而愤怒的朋
期刊
最近中文网络世界好像流行一句名叫“都是套路”的戏谑语,感觉很有成为新一代国民流行语的潜力。而我本人极其排斥网络流行名词,自身带有抗体,没办法。如果人人相见时都要怀揣一个拆炸弹的心来拆套路时就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了。  其实套路是一个中性词。套路的本质就是方法论。往高里讲就是战术的运用。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告诉过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在战术上要重视。可见,套路是很重要的,有时甚至决定了一件事情的成败。 
期刊
和2005年、2006年的市场起伏性调整不一样,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和全民审美素质的提高,“70后”“80后”甚至“90后”逐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他们的收藏动机已经开始发生转变,更关注贴近时代及富含创新精神的艺术作品。  作为中国水墨领域一级市场的前线战士,我先是经历了古代、近现代书画的传统入手,又与当代体制内的画家实战演练二十多年,过眼书画,数以万计。对于行业的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反省,我意识到
期刊
叶永青一直在走。从第一次坐上火车离开故乡前往陌生之地,他如候鸟般的迁徙游走就从未停止。一幅幅大朴归真的《鸟》,记录下他浪游中的内心涌动。  只是这一次,鸟儿飞出了单调黑白的画面,回归到芊子园的山水间欢歌。  5月底,叶永青个展“芊子园·续篇——叶永青 2016”在上海龙门雅集举行,展出作品的灵感,来自叶永青对于正在云南弥勒动工修建的秘密花园“芊子园”的想象,在秋天红河谷地丰饶水果收成的季节来临和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