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课程。学习声乐要有一定的天赋,同时也须付艰辛的劳动,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并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高中生的音乐课在校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年,学习时间较短,另外基础较差,那对于高中生的声乐教学应如何实施呢?现在就高中声乐课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集体课训练的探讨
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在入校前大多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有的甚至连声乐课是什么都不知道。因此要对学生切合实际地进行授课,要从最简单的做起,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学生在学习声乐之前先让他们了解一些声乐基础知识和一般常识。在学习声乐的初级阶段可以让学生了解唱歌器官的构造和发声的基本原理,然后做一些听觉、视觉能力方面的训练。
1.是唱歌的发声器官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呼吸器官有口、鼻、支气管、横膈肌。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如果没有呼吸,那就没有唱歌,呼吸在唱歌起着重要的作用。呼吸是通过多个器官的联合运动来完成的。呼吸分吸气和呼气。吸气时口鼻同时运动,将气息吸入肺部,两肺扩张,胸部扩张,这时吸气动作完成,教师在理论时可让学生做些适当的辅导练习如“闻花”,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因为气息是歌唱源泉,好的唱歌必须有好的呼吸,这是学习声乐的第一个环节。
(2)发声器官,喉是发场器,它是由会厌甲状软骨、韧带等组成。教师在讲发声器官时,让学生多体会喉部肌肉的松驰,正确地打开喉腔,在提醒学生喉部不要开得过大,喉部肌肉要相对紧张。不要让声音在喉部停留的时间过长。如果停留在喉部的声音过长或喉部撑得过大,就会产生喉音,这种声音听起来生硬,没有穿透力,缺乏亮度。因此说,喉部是声源。发声的另一器官是声带,声带是由两条韧带拉紧靠拢,然后由气息冲击声带,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因此说,声带是发音体,学习声乐要学会合理保护声带,不要使声带过度疲劳,只有这样,唱歌的生涯才会长久。
(3)共鸣器官,包括头腔共鸣、口腔、胸腔共鸣。共包括咽腔、口腔、鼻腔、鼻咽腔、气管、胸腔等。讲这节课时,强调共鸣作用,起到美化声音、扩大声音的作用。
2.是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识谱能力。
二、小组实践课的实施
中学声乐课与高中的声乐课相比而言,存在着差异。高中的声乐课是一对一、一对二的辅导,而中学声乐课则由于基础差、人数多的原因,而另寻其它授课模式。我认为高中的声乐课以小组课为主,这种授课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声乐水平,又能够从老师身上更具体学到唱歌技巧及方法。
当学生经过了一定的集体课的训练后,声乐技巧了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说,教师在第二阶段以小组课(10人左右)为主,在这个阶段里关于声乐技巧、气息的运用,何谓腔体的充分打开,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等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建立正确的方法,并能听辨自己发声的正误。
一、集体课训练的探讨
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在入校前大多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有的甚至连声乐课是什么都不知道。因此要对学生切合实际地进行授课,要从最简单的做起,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学生在学习声乐之前先让他们了解一些声乐基础知识和一般常识。在学习声乐的初级阶段可以让学生了解唱歌器官的构造和发声的基本原理,然后做一些听觉、视觉能力方面的训练。
1.是唱歌的发声器官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呼吸器官有口、鼻、支气管、横膈肌。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如果没有呼吸,那就没有唱歌,呼吸在唱歌起着重要的作用。呼吸是通过多个器官的联合运动来完成的。呼吸分吸气和呼气。吸气时口鼻同时运动,将气息吸入肺部,两肺扩张,胸部扩张,这时吸气动作完成,教师在理论时可让学生做些适当的辅导练习如“闻花”,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因为气息是歌唱源泉,好的唱歌必须有好的呼吸,这是学习声乐的第一个环节。
(2)发声器官,喉是发场器,它是由会厌甲状软骨、韧带等组成。教师在讲发声器官时,让学生多体会喉部肌肉的松驰,正确地打开喉腔,在提醒学生喉部不要开得过大,喉部肌肉要相对紧张。不要让声音在喉部停留的时间过长。如果停留在喉部的声音过长或喉部撑得过大,就会产生喉音,这种声音听起来生硬,没有穿透力,缺乏亮度。因此说,喉部是声源。发声的另一器官是声带,声带是由两条韧带拉紧靠拢,然后由气息冲击声带,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因此说,声带是发音体,学习声乐要学会合理保护声带,不要使声带过度疲劳,只有这样,唱歌的生涯才会长久。
(3)共鸣器官,包括头腔共鸣、口腔、胸腔共鸣。共包括咽腔、口腔、鼻腔、鼻咽腔、气管、胸腔等。讲这节课时,强调共鸣作用,起到美化声音、扩大声音的作用。
2.是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识谱能力。
二、小组实践课的实施
中学声乐课与高中的声乐课相比而言,存在着差异。高中的声乐课是一对一、一对二的辅导,而中学声乐课则由于基础差、人数多的原因,而另寻其它授课模式。我认为高中的声乐课以小组课为主,这种授课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声乐水平,又能够从老师身上更具体学到唱歌技巧及方法。
当学生经过了一定的集体课的训练后,声乐技巧了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说,教师在第二阶段以小组课(10人左右)为主,在这个阶段里关于声乐技巧、气息的运用,何谓腔体的充分打开,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等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建立正确的方法,并能听辨自己发声的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