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审美因素,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f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有什么样的审美作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是广大音乐教师长期探讨的课题。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重要性,它能够使人愉快心情,陶冶情操,提高素质。音乐是体现美的手段,音乐学习是自觉的审美过程。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促使他们追求美与创造美。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歌唱教学
  音乐课一直被认为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被看做我国德、智、体、美和综合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是: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们变得充满爱心。音乐能充分表达人们内心的活动,拨动人的心弦,激发人们的感情共鸣。音乐课通过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音乐形式的美、乐曲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它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学科。音乐是倾注了浓重情感和鲜明意志的艺术,音乐课本中优美动听的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歌词、节奏、旋律中形象地感受美,理解音乐内涵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鲜明的形象和高尚的情感。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新课程下在音乐课堂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寻找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一、音乐的审美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风以化人”、“寓美于乐”、“寓教于乐”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不能替代的。世界各国对音乐教育都很重视,从古希腊就开始重视审美教育并重视音乐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认为体育和音乐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平衡健康发展的两个手段。柏拉图认为,在多种教育中,“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节奏与乐调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就因而丑化”。这里,柏拉图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看待。
  音乐教育广义地应该归结为审美教育,柏拉圖说:“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说:“音乐有一种形成性格的力量,因而应被列入青年人的教育之中。”他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沟通人类心灵的作用是任何学科都无可替代的。”强调了音乐教育作用的重要性。总之,音乐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和审美价值。
  二、设置悬念,升华联想,提高兴趣
  音乐的表现,本不具体,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层次对同一音乐的理解、联想都会不一样。而对初中生而言,其天性好奇,对未知世界更为关注,面对音乐表现的事物更充满幻念,音乐老师为学生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通过联想,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使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的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得到情感的满足。
  三、运用歌唱教学方法引导感悟美
  歌唱审美是歌唱者通过美妙的声音和对作品感情的深刻表现,把美洒向人间。初中歌唱教学主要通过教学一些歌曲,让学生体会演唱的方法和情感的表现。
  1.演唱方法——体会美
  优美动听的声音源自科学的发声方法。在歌唱教学中,第一节课就从坐姿开始,挺胸,抬头,两肩放松,两眼平视前方下方两厘米;口腔打开,呈含水的状态或打哈欠状态,舌头平放在嘴里;呼吸要快吸慢呼,犹如闻花香。甜美、圆润的歌声源自这三者的紧密配合和协调统一。理论要用实践检验,开口音多,有利于口腔状态的巩固,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聆听、感受歌曲,再听老师范唱,注意观察老师夸张的演唱方法。反复说歌词以后慢慢引入节奏说,最后引入演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歌唱状态。唱时要避免喊唱,一定要轻声高位,时时强调打哈欠的几腔状态和声音的位置,中低音区多用口腔和胸腔共鸣,高音区多用头腔共鸣。在反复训练几次后,学生要掌握歌唱方法,但要进一步加深、巩固,以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2.感情渗透——表现美
  歌唱美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更要有对作品的情绪、情感的深刻把握,这样才能把音乐的美充分表现出来。如《摇篮曲》,旋律优美、曲调悠扬、附点音符较多,要求在演唱的时候用气声演唱,速度要慢,把附点音符唱准确,歌声要如微风拂面,情绪要抒情、婉转。演唱《青春舞曲》时,要分析新疆歌曲的特点:节奏明快、情绪活泼、富有舞蹈性,唱时要用中速稍快的速度充满激情地演唱,最好边跳新疆舞蹈边演唱,这样才能充分表现新疆歌曲的独特风格。
  四、强化综合技能训练,帮助学生领悟音乐美
  综合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内容加以巩固与理解,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情况,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责任感。在这一训练环节中,教师应结合复习、检查及知识拓展工作。巧妙地将美的旋律融入枯燥、单调的发声练习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从而巩固知识与技能学习。教师可通过指导法与示范法让学生学习体会,向学生展示歌唱中的姿势美,发声中的技巧美,吐字与咬字的形象美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训练再现。这样,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在练习中感受美、体验美,在练习中体会不同的音乐的不同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艺术之美。
  五、创设美的意境,达到预期的音乐教学效果
  在创设美的意境中,教师应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和内容的简单、乏味的问题,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开展情境教学。运用演示、律动、电教媒体等形式及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对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产生影响,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要使审美教育在审美主体身上得到效果反馈,创设美的意境,完善美的客体。并使这个形象性的客体激发主体的浓厚兴趣与愉快感受。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审美因素,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在多听、多唱与多做中体验音乐美,同时通过展开想象,将音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在所开展的青少年抗挫力训练项目实践基础上,结合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对贯穿整个抗挫力训练过程的抗挫技能进行探讨研究。研究发现,抗挫力技能的运用与掌握对于青少年抗挫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效用,其中,自尊自信技能的提高对于其他技能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使青少年在面临学习生活中的挫折时自主性更强,抗挫折的积极性更高。然而,自尊过强、自信过度会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进而在归
摘 要: 教师除了要有满腔的热情、爱心外,还要注意教育方式。教师如何把热情与爱心传递给学生,如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份爱,同时让这份爱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作者不断摸索和总结,发现教育要从“心”开始。  关键词: 师爱 尊重 真诚 规范言行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博大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机电系统的加速发展促使电子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功耗逐步降低。一些微电子器件如无线传感器功耗已经达到微瓦级,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能量并转换为电能为微电子设备供电成为研究热点。压电悬臂梁俘能装置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抗电磁干扰、发热少、易于加工制作等显著特点在俘能领域备受关注。压电材料的压电系数越高,在相同条件下俘能器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越高,一些材料如锆钛酸铅(PZT)、铌镁酸铅(PMN)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刘备给后世留下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命教育要想结出累累硕果,就必须让生命教育之花在点滴教育中绽放。  全国最近发生了几起惨烈的校车事故,这些正处于花季的少年淋漓的鲜血冲毁了他们父母和家人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也冲击着无数人的心灵。痛定思痛,校车事故对生命教育发出了警示。近年来,青少年生命伤害事件屡有发生,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外,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
翻开思想品德教材,我们会发现,选择其中的任何内容开展教育时,其内容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都存在同化和异化的现象;即通过这一内容的教育,学生既会在这一内容上形成共性特征,又会在这一内容上形成个性特征。如德育工作者在选择孝敬父母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方面,通过德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使所有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得到同化,形成相同的孝敬父母的道德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德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又会使所有学生在孝敬
物联网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产业,带动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发展,使得RFID技术应用到更广阔的范围。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管理,将为每个物体分配一个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中具有一
目前,微波毫米波电路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集成化,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已接近纳米尺度,传统传输线与天线技术面临体积大、效率低,损耗高等诸多限制,而纳米尺度下呈现出的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