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15
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检查作为可靠、简单、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在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的应用价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①血涂片分类:可见有各阶段粒细胞,达分类中90%~95%,其中以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分别占15%~40%,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增多,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总数一般在10%以下,嗜酸和嗜碱粒细胞绝对数可增多,嗜碱粒细胞治疗后增多尤为多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②白细胞: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长,但早期可在15×109/L之间,多数患者一般在(100~600)×109/L之间,最高可达1000×109/L。无症状的病例血细胞计数增多,但通常<50×109/L。计数正常的患者罕见。③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一般正常,血红蛋白浓度通常在>100g/L,少数病例甚至更高,但随着病情发展,血红蛋白逐渐呈轻或中度降低,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分类可见有核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严重贫血可出现于晚期。④血小板:早期正常或中度增高约1/3以上的患者,早中期血小板明显增加可达800×109/L。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小板逐渐下降,中晚期患者血小板形态有异常(见有大血小板)。大部分患者血小板功能受损。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血细胞数明显升高,并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绝多数至少在(5×10)×109/L,多数在(40~150)109/L之间,少数可达500×109/L以上,外周血涂片中异常增多的淋巴细胞形态,大小与正常淋巴细胞相似,在疾病晚期可见少量异常的淋巴细胞,并由核仁、细胞的数量与CLL数量无明显关系。在确诊的病例当中相当一部分伴有血红蛋白与血小板降低,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急性白血病(AL):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约2/3的病例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100×109/L,分类以原始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可占10%~90%,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少数患者血片里无或有少量盐是细胞,而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根据分类而不同,但有些病例细胞形态特征不典型,需要做些附助的实验方可明确分类。典型病例的血象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中淋巴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近1/3的患者血红蛋白<80g/L,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可见少量的幼红细胞。网质红细胞百分数常见低。约1/2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晚期可明显减少,可<30×109/L,除数量减少其外功能也发生改变。②急性髓性白血病(AML)[2]:骨髓中原始与幼稚细胞急剧增生并在体内大量白血病细胞无控制的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为特点的一组疾病。AML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以升高,正常或减少,约各占1/3病例,但85%患者外周血可见到白血病细胞。10%~15% AML病例发病时,外周血细胞超过100×109/L,即高白细胞血症,这些病例多见于M4型或M5型。极少数初治患者外周血细胞原始细胞>30%,呈外周血白血病。在M1患者的血片中可出现低分化原始粒细胞>30%,多为Ⅰ型和Ⅱ原型粒细胞。Ⅰ型细胞常规染色胞浆无颗粒,1~多个清晰核仁,Ⅱ型细胞部分胞浆含有嗜天青颗粒或Aure小体。M2时部分分化的原始细胞>30%早幼粒及成熟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M3血片中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该类细胞大小不一,胞浆量大部分丰富,可见于突起。胞浆内见充满大小不同的紫红色颗粒。见有Aure小体。M4存在不同比例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一般>5×109/L。M5血片中包括各阶段单核细胞,其比例无规则。M6红系前质细胞增生为主,并伴有病态造血,当骨髓有核红>15%/ANC,NEC计数原始细胞(粒或单)>30%,诊断M6。M7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巨核细胞,若<30%不除外。形态学特点:原始巨核细胞大小不等,类似淋巴细胞,胞浆量少,胞浆颜色不均匀,有伪足样突起,有的包含空泡可能有血小板附着,细小嗜天青颗粒有聚集倾向,核染色质浓缩不均匀,1~3核仁可能有异常的血小板。
参考文献
1 陳文杰.血液分子细胞生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561.
2 杨天楹,张之南,郝玉书.临床血液学进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68.
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检查作为可靠、简单、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在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的应用价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①血涂片分类:可见有各阶段粒细胞,达分类中90%~95%,其中以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分别占15%~40%,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增多,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总数一般在10%以下,嗜酸和嗜碱粒细胞绝对数可增多,嗜碱粒细胞治疗后增多尤为多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②白细胞: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长,但早期可在15×109/L之间,多数患者一般在(100~600)×109/L之间,最高可达1000×109/L。无症状的病例血细胞计数增多,但通常<50×109/L。计数正常的患者罕见。③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一般正常,血红蛋白浓度通常在>100g/L,少数病例甚至更高,但随着病情发展,血红蛋白逐渐呈轻或中度降低,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分类可见有核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严重贫血可出现于晚期。④血小板:早期正常或中度增高约1/3以上的患者,早中期血小板明显增加可达800×109/L。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小板逐渐下降,中晚期患者血小板形态有异常(见有大血小板)。大部分患者血小板功能受损。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血细胞数明显升高,并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绝多数至少在(5×10)×109/L,多数在(40~150)109/L之间,少数可达500×109/L以上,外周血涂片中异常增多的淋巴细胞形态,大小与正常淋巴细胞相似,在疾病晚期可见少量异常的淋巴细胞,并由核仁、细胞的数量与CLL数量无明显关系。在确诊的病例当中相当一部分伴有血红蛋白与血小板降低,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急性白血病(AL):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约2/3的病例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100×109/L,分类以原始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可占10%~90%,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少数患者血片里无或有少量盐是细胞,而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根据分类而不同,但有些病例细胞形态特征不典型,需要做些附助的实验方可明确分类。典型病例的血象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中淋巴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近1/3的患者血红蛋白<80g/L,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可见少量的幼红细胞。网质红细胞百分数常见低。约1/2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晚期可明显减少,可<30×109/L,除数量减少其外功能也发生改变。②急性髓性白血病(AML)[2]:骨髓中原始与幼稚细胞急剧增生并在体内大量白血病细胞无控制的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为特点的一组疾病。AML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以升高,正常或减少,约各占1/3病例,但85%患者外周血可见到白血病细胞。10%~15% AML病例发病时,外周血细胞超过100×109/L,即高白细胞血症,这些病例多见于M4型或M5型。极少数初治患者外周血细胞原始细胞>30%,呈外周血白血病。在M1患者的血片中可出现低分化原始粒细胞>30%,多为Ⅰ型和Ⅱ原型粒细胞。Ⅰ型细胞常规染色胞浆无颗粒,1~多个清晰核仁,Ⅱ型细胞部分胞浆含有嗜天青颗粒或Aure小体。M2时部分分化的原始细胞>30%早幼粒及成熟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M3血片中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该类细胞大小不一,胞浆量大部分丰富,可见于突起。胞浆内见充满大小不同的紫红色颗粒。见有Aure小体。M4存在不同比例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一般>5×109/L。M5血片中包括各阶段单核细胞,其比例无规则。M6红系前质细胞增生为主,并伴有病态造血,当骨髓有核红>15%/ANC,NEC计数原始细胞(粒或单)>30%,诊断M6。M7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巨核细胞,若<30%不除外。形态学特点:原始巨核细胞大小不等,类似淋巴细胞,胞浆量少,胞浆颜色不均匀,有伪足样突起,有的包含空泡可能有血小板附着,细小嗜天青颗粒有聚集倾向,核染色质浓缩不均匀,1~3核仁可能有异常的血小板。
参考文献
1 陳文杰.血液分子细胞生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561.
2 杨天楹,张之南,郝玉书.临床血液学进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