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养羊业逐渐从小规模、分散饲养转变为规模化、集中性饲养,但在羊养殖过程中,其经济效益极易受到疾病的影响,制约养羊业的养殖规模。羊焦虫病十分常见,同时感染性较强,羊患上这一疾病后,若治疗不及时,则会直接导致羊的死亡。为提升羊养殖效率,就要对这一疾病进行诊断,并积极开展防治工作,避免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提升养殖效率。
关键词:羊焦虫病;诊断;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84
0 引言
羊焦虫病是一种血液寄生虫疾病,羊患有这一疾病后,将会出现持续性的体温升高,部分羊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当羊患有这一疾病后,若养殖户未及时采取措施,疾病发展到中后期还会出现羊眼结膜苍白、贫血等症状。羊焦虫病的发生与季节有一定关系,通常3-10月疾病易发生,而4-5月则是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并且羊羔以及幼羊抵抗力低下,极易感染。针对羊焦虫病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不及时将会导致病羊死亡,经济损失较大。
1 发病特点与临床症状
1.1 发病特点
羊焦虫病其发病特点呈现地方性流行,若在同1个养殖场内,出现1只病羊,并且这只病羊治疗不及时,则其他健康羊也会出现相似的症状,这一症状通常发生在养殖场内。若以放牧养殖为主,那么这一症状则并不明显。此外羊焦虫病还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情况不同,发病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浙江省平湖市,通常從4月份开始出现这一疾病,患病高峰期为每年6-8月,发病期与气候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幼羊以及小羊羔相较于成羊,抵抗力不足,极易发病,成羊发病率相对较低。另外,从外地引进的羊更容易患有羊焦虫病,在患有这一疾病后,死亡率相对较高。
1.2 临床症状
患有羊焦虫病的病羊,精神不振,进食量也会极大减少,喜欢卧在地上,活动量减少,同时还伴随着会呼吸急促以及淋巴肿大等症状。此外病羊患病后体温将直线上升,甚至能达到40℃。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与恶化,病羊的视粘膜充斥着血丝,肢体灵活程度下降,体重也会逐渐下降。通常病羊在死亡前,高温将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继而衰竭死亡。患有这一疾病后,养殖主若治疗不及时,通常在7~14d内羊将会死亡。病羊死后,对病羊的尸体进行解剖,病羊体内的血液十分稀薄,同时血液无法正常凝固,正常羊血液呈现出暗红色,而病羊体内血液则呈现出粉色。病羊体内的淋巴液也出现了肿胀,肛门与肺部的淋巴肿胀问题最明显[1]。对病羊淋巴进行进一步检验发现,淋巴内部积水较多,因而导致淋巴肿大。病羊的肝脏与胆囊是正常羊的3倍大,并且进一步观察,发现在肾脏上有十分明显的出血点,胃部还存在溃疡问题。选取病羊的肝脏以及肾脏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并未在肾脏中发现病毒细菌。而对病羊的淋巴结进行穿刺检查,发现病羊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均被染成了紫红色。选择病羊的耳尖血,并使用姬母萨染色,发现在病羊的耳尖血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焦虫体。结合病羊临床症状、病羊解剖结果以及实验室的诊断,便能确诊羊是否患有羊焦虫病。
2 治疗措施
2.1 西药治疗
在治疗羊焦虫病时,可使用西药治疗方式,为病羊注射一定剂量的贝尼尔,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注射剂量需要依据药物说明书决定,需要连续为病羊注射3d。但需要明确的是,贝尼尔这一药物虽然具备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副作用,因此在治疗中,需要严格依据说明书合理控制剂量,若过量使用,则会导致病羊中毒,非但无法治疗疾病,还会加速病羊死亡。此外还可使用阿布卡林药物进行病羊治疗,剂量选择应依据不同病羊体重决定,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混合,然后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2]。
2.2 中西药结合治疗
针对患有羊焦虫病的病羊,除了采用西药治疗方式,还可根据羊的患病时间,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式。针对发病初期的病羊,需要选择30g的板蓝根、大黄,此外还需要20g的黄芩、郁金以及木通,将所有中药混合,用水煎煮,过滤药渣,保留约2L的药液,养殖户可对病羊进行灌服。通常患病的羊羔需要服用药液剂量为80mL,而1岁左右的病羊每次需服用约150mL药液。病羊在服用药液的同时,还需要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VB120.5mg/kg·bw、剂量为10mL的安乃近、剂量为10mL的冰胆注射液,将药品进行混合,病羊每天需要注射2次。
针对发病中期的病羊,可使用丹参、黄芪以及党参等药物混合,用水煎成药液,让病羊服下。此外还可使用当归、郁金以及紫胡等药物,用水煎煮,将药液使病羊服下。此外还可以使用静脉注射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补充病羊能量,保证治疗效果。
3 预防措施
3.1 消除传染源
为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与恶化,导致更多羊感染疾病,养殖主需要及时消灭羊身体上以及羊圈内的蜱虫,选择浓度为2.5%的敌杀死油乳剂,并加入适量清水进行稀释,每半个月需要对羊体进行喷雾。此外还可采用浓度为2%的敌百虫溶液,加水稀释混合,平均7d需要进行1次喷洒。还可使用氯氰菊酯等药物,对羊圈外周以及墙壁进行喷洒。但养殖主应明确的是,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应当避免对人和羊中毒。此外,还可采用人工种草、改善羊圈周围土壤等方式,进而破坏蜱虫的生存环境,在源头处避免疾病传播,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3.2 注射疫苗
养殖主在焦虫病常发季节,可适当使用青篙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明确的是,应按照治疗量的一半开展预防工作,预防效果显著,并且使用1次药便能保证在2月的时间内,羊不会出现焦虫病。此外,养殖主还可以使羊接种环形泰勒焦虫裂殖胶冻细胞苗,大约使用20d,便能有效增强羊的抵抗力,起到一定焦虫病防治效果[3]。
3.3 加强羊日常管理
养殖场在日常管理中,首先,需要保证羊食用优质牧草以及精料,若食用劣质饲料或者已经出现霉变的饲料,则会降低羊的免疫力,极易导致焦虫病的发生,因此牧草与精料质量十分重要。其次,养殖主在日常管理中,还需要重视羊圈的卫生工作,定期打扫卫生,进行消毒,开窗通风,针对体质相对较弱的羔羊,需要格外关注与留意。杜绝将养殖放养在蜱虫存在区域,杜绝高低温放牧。最后,养殖户在引种中,还需要对羊进行严格的检疫,同时还需要对羊进行隔离与观察,在检验合格后,确保羊健康,才能将其放入至羊群中。
4 结束语
在羊养殖中,极易出现羊焦虫病,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羊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主必须要重视羊焦虫病,明确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标准,继而采取有效的治疗以及方式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病率,保证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民.羊焦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3):73.
[2]邓礼英.羊焦虫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探究[J].当代畜牧,2017(14):99-100.
[3]陈斌.羊焦虫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6(2):75-76.
作者简介:曹宗华(1970-),男,汉族,浙江平湖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关键词:羊焦虫病;诊断;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84
0 引言
羊焦虫病是一种血液寄生虫疾病,羊患有这一疾病后,将会出现持续性的体温升高,部分羊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当羊患有这一疾病后,若养殖户未及时采取措施,疾病发展到中后期还会出现羊眼结膜苍白、贫血等症状。羊焦虫病的发生与季节有一定关系,通常3-10月疾病易发生,而4-5月则是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并且羊羔以及幼羊抵抗力低下,极易感染。针对羊焦虫病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不及时将会导致病羊死亡,经济损失较大。
1 发病特点与临床症状
1.1 发病特点
羊焦虫病其发病特点呈现地方性流行,若在同1个养殖场内,出现1只病羊,并且这只病羊治疗不及时,则其他健康羊也会出现相似的症状,这一症状通常发生在养殖场内。若以放牧养殖为主,那么这一症状则并不明显。此外羊焦虫病还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情况不同,发病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浙江省平湖市,通常從4月份开始出现这一疾病,患病高峰期为每年6-8月,发病期与气候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幼羊以及小羊羔相较于成羊,抵抗力不足,极易发病,成羊发病率相对较低。另外,从外地引进的羊更容易患有羊焦虫病,在患有这一疾病后,死亡率相对较高。
1.2 临床症状
患有羊焦虫病的病羊,精神不振,进食量也会极大减少,喜欢卧在地上,活动量减少,同时还伴随着会呼吸急促以及淋巴肿大等症状。此外病羊患病后体温将直线上升,甚至能达到40℃。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与恶化,病羊的视粘膜充斥着血丝,肢体灵活程度下降,体重也会逐渐下降。通常病羊在死亡前,高温将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继而衰竭死亡。患有这一疾病后,养殖主若治疗不及时,通常在7~14d内羊将会死亡。病羊死后,对病羊的尸体进行解剖,病羊体内的血液十分稀薄,同时血液无法正常凝固,正常羊血液呈现出暗红色,而病羊体内血液则呈现出粉色。病羊体内的淋巴液也出现了肿胀,肛门与肺部的淋巴肿胀问题最明显[1]。对病羊淋巴进行进一步检验发现,淋巴内部积水较多,因而导致淋巴肿大。病羊的肝脏与胆囊是正常羊的3倍大,并且进一步观察,发现在肾脏上有十分明显的出血点,胃部还存在溃疡问题。选取病羊的肝脏以及肾脏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并未在肾脏中发现病毒细菌。而对病羊的淋巴结进行穿刺检查,发现病羊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均被染成了紫红色。选择病羊的耳尖血,并使用姬母萨染色,发现在病羊的耳尖血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焦虫体。结合病羊临床症状、病羊解剖结果以及实验室的诊断,便能确诊羊是否患有羊焦虫病。
2 治疗措施
2.1 西药治疗
在治疗羊焦虫病时,可使用西药治疗方式,为病羊注射一定剂量的贝尼尔,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注射剂量需要依据药物说明书决定,需要连续为病羊注射3d。但需要明确的是,贝尼尔这一药物虽然具备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副作用,因此在治疗中,需要严格依据说明书合理控制剂量,若过量使用,则会导致病羊中毒,非但无法治疗疾病,还会加速病羊死亡。此外还可使用阿布卡林药物进行病羊治疗,剂量选择应依据不同病羊体重决定,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混合,然后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2]。
2.2 中西药结合治疗
针对患有羊焦虫病的病羊,除了采用西药治疗方式,还可根据羊的患病时间,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式。针对发病初期的病羊,需要选择30g的板蓝根、大黄,此外还需要20g的黄芩、郁金以及木通,将所有中药混合,用水煎煮,过滤药渣,保留约2L的药液,养殖户可对病羊进行灌服。通常患病的羊羔需要服用药液剂量为80mL,而1岁左右的病羊每次需服用约150mL药液。病羊在服用药液的同时,还需要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VB120.5mg/kg·bw、剂量为10mL的安乃近、剂量为10mL的冰胆注射液,将药品进行混合,病羊每天需要注射2次。
针对发病中期的病羊,可使用丹参、黄芪以及党参等药物混合,用水煎成药液,让病羊服下。此外还可使用当归、郁金以及紫胡等药物,用水煎煮,将药液使病羊服下。此外还可以使用静脉注射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补充病羊能量,保证治疗效果。
3 预防措施
3.1 消除传染源
为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与恶化,导致更多羊感染疾病,养殖主需要及时消灭羊身体上以及羊圈内的蜱虫,选择浓度为2.5%的敌杀死油乳剂,并加入适量清水进行稀释,每半个月需要对羊体进行喷雾。此外还可采用浓度为2%的敌百虫溶液,加水稀释混合,平均7d需要进行1次喷洒。还可使用氯氰菊酯等药物,对羊圈外周以及墙壁进行喷洒。但养殖主应明确的是,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应当避免对人和羊中毒。此外,还可采用人工种草、改善羊圈周围土壤等方式,进而破坏蜱虫的生存环境,在源头处避免疾病传播,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3.2 注射疫苗
养殖主在焦虫病常发季节,可适当使用青篙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明确的是,应按照治疗量的一半开展预防工作,预防效果显著,并且使用1次药便能保证在2月的时间内,羊不会出现焦虫病。此外,养殖主还可以使羊接种环形泰勒焦虫裂殖胶冻细胞苗,大约使用20d,便能有效增强羊的抵抗力,起到一定焦虫病防治效果[3]。
3.3 加强羊日常管理
养殖场在日常管理中,首先,需要保证羊食用优质牧草以及精料,若食用劣质饲料或者已经出现霉变的饲料,则会降低羊的免疫力,极易导致焦虫病的发生,因此牧草与精料质量十分重要。其次,养殖主在日常管理中,还需要重视羊圈的卫生工作,定期打扫卫生,进行消毒,开窗通风,针对体质相对较弱的羔羊,需要格外关注与留意。杜绝将养殖放养在蜱虫存在区域,杜绝高低温放牧。最后,养殖户在引种中,还需要对羊进行严格的检疫,同时还需要对羊进行隔离与观察,在检验合格后,确保羊健康,才能将其放入至羊群中。
4 结束语
在羊养殖中,极易出现羊焦虫病,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羊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主必须要重视羊焦虫病,明确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标准,继而采取有效的治疗以及方式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病率,保证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民.羊焦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3):73.
[2]邓礼英.羊焦虫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探究[J].当代畜牧,2017(14):99-100.
[3]陈斌.羊焦虫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6(2):75-76.
作者简介:曹宗华(1970-),男,汉族,浙江平湖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