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特聘专家。近年来,王义桅奔走于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向国王、总统、外长、学者、民众讲述“一带一路”,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世界的中国之问、“一带一路”之问。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40年改革开放,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让7亿多人脱贫致富,占联合国脱贫贡献的七成以上,现在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帮助其他国家脱贫致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希望别国的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中国之义!
为什么没有用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说法,而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复兴古丝绸之路吗?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非常辉煌。欧洲传教士盖群英在漫长的丝绸之路旅程中如此记述:“宽而深的车辙分分合合,犹如江面上的涡流。在这条路上,无数人走过了几千年,形成了一条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1453年,奥斯曼帝国崛起,把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桥梁切断了(史称“奥斯曼之墙”),欧洲人被迫走向海洋,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变成了西方中心的时代,海洋主导的世界,开创了海洋型全球化。
“丝绸之路”作为商路和文明交流之路源自汉代张骞“凿空之旅”,但直到1877年才由德国人李希霍芬命名。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不是想要复兴丝绸之路,而是为德国从地缘政治上的欧亚地区的博弈扩张寻找理论“借口”。所以中国没有用“丝绸之路”的概念。
为改变近代大陆从属于海洋的海洋型全球化局面,让内陆地区寻找到出海口,许多国家都提出过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振兴欧亚大陆。早在1936年,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李希霍芬的学生、瑞士人斯文·赫定出版《丝绸之路》一书,就曾预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旧世界最长的路。从文化一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连接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情形果然如他所言。中国并非复兴古老丝绸之路的首创者,早在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综合研究丝绸之路——对话之路”项目,旨在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善欧亚大陆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围绕“丝绸之路”问题举办众多活动,诸如科学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关文物展览会、“丝绸之路”旅游推介会等,激发了国际社会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200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起“丝绸之路复兴计划”。该计划由230个项目组成,执行期限为2008年-2014年,投资总额430亿美元,目的是改善古丝绸之路等欧亚大陆通道的公路、铁路、港口、通关等软硬件条件,使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重现辉煌。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中国等19国参加,拟建立6条运输走廊,包括中国至欧洲、俄罗斯至南亚,以及中东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体系等。
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学习借鉴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路文明对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亚大陆桥”在内的许多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
“一带一路”,全称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21世纪”,“一带一路”首先是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其核心词是互联互通——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鲜明体现21世纪特色。第二个讲“带”,是经济走廊与经济发展带,是中国改革开放模式经验的体现。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重要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由此,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首次被提出。第三个讲“路”。中国人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在中国,“路”还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实现“道”的一种方式。《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天的道就是“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帶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因为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通过说文解字,就不难明白,“一带一路”四个字可谓浓缩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170多年来中国探索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或叫作现代化经验,以及5000年文明智慧,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和连续不断文明三重魅力的综合展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这个中国特色越来越对别的国家产生吸引力,具有世界意义。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成就世界大美,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如果把教科文组织主张的“思想实验室”比作在白纸上绘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幅画的底色。
在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上,通过“一带一路”的“五通”,将中国梦与各国梦融通,成就世界梦,这就是解决人类“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特聘专家。近年来,王义桅奔走于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向国王、总统、外长、学者、民众讲述“一带一路”,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世界的中国之问、“一带一路”之问。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40年改革开放,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让7亿多人脱贫致富,占联合国脱贫贡献的七成以上,现在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帮助其他国家脱贫致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希望别国的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中国之义!
为什么没有用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说法,而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复兴古丝绸之路吗?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非常辉煌。欧洲传教士盖群英在漫长的丝绸之路旅程中如此记述:“宽而深的车辙分分合合,犹如江面上的涡流。在这条路上,无数人走过了几千年,形成了一条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1453年,奥斯曼帝国崛起,把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桥梁切断了(史称“奥斯曼之墙”),欧洲人被迫走向海洋,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变成了西方中心的时代,海洋主导的世界,开创了海洋型全球化。
“丝绸之路”作为商路和文明交流之路源自汉代张骞“凿空之旅”,但直到1877年才由德国人李希霍芬命名。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不是想要复兴丝绸之路,而是为德国从地缘政治上的欧亚地区的博弈扩张寻找理论“借口”。所以中国没有用“丝绸之路”的概念。
为改变近代大陆从属于海洋的海洋型全球化局面,让内陆地区寻找到出海口,许多国家都提出过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振兴欧亚大陆。早在1936年,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李希霍芬的学生、瑞士人斯文·赫定出版《丝绸之路》一书,就曾预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旧世界最长的路。从文化一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连接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情形果然如他所言。中国并非复兴古老丝绸之路的首创者,早在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综合研究丝绸之路——对话之路”项目,旨在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善欧亚大陆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围绕“丝绸之路”问题举办众多活动,诸如科学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关文物展览会、“丝绸之路”旅游推介会等,激发了国际社会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200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起“丝绸之路复兴计划”。该计划由230个项目组成,执行期限为2008年-2014年,投资总额430亿美元,目的是改善古丝绸之路等欧亚大陆通道的公路、铁路、港口、通关等软硬件条件,使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重现辉煌。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中国等19国参加,拟建立6条运输走廊,包括中国至欧洲、俄罗斯至南亚,以及中东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体系等。
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学习借鉴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路文明对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亚大陆桥”在内的许多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
“一带一路”,全称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21世纪”,“一带一路”首先是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其核心词是互联互通——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鲜明体现21世纪特色。第二个讲“带”,是经济走廊与经济发展带,是中国改革开放模式经验的体现。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重要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由此,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首次被提出。第三个讲“路”。中国人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在中国,“路”还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实现“道”的一种方式。《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天的道就是“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帶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因为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通过说文解字,就不难明白,“一带一路”四个字可谓浓缩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170多年来中国探索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或叫作现代化经验,以及5000年文明智慧,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和连续不断文明三重魅力的综合展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这个中国特色越来越对别的国家产生吸引力,具有世界意义。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成就世界大美,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如果把教科文组织主张的“思想实验室”比作在白纸上绘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幅画的底色。
在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上,通过“一带一路”的“五通”,将中国梦与各国梦融通,成就世界梦,这就是解决人类“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