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文:实训作为广大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一个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大特征和优势,同时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一般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高职生通过参加实训活动以形成对社会的了解,并在接触生活实际的过程中获得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际生产技能与管理知识,从而为毕业后个人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实践教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得以生存的根基所在,并依赖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是相对薄弱的内涵建设,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其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浅谈新常态下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理论课程,通过一系列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技能去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比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建有多个实训基地,其中该学院外国语实训基地是学院重点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之一。它是借鉴国内知名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根据院校国贸系各专业特点,结合全院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建设而成,是一个"立意高、创意新、实用性强、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外语类专门人才的语言实践和文化体验场所,其基本满足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备的实训载体产品化、实训环境仿真化、教学人员双师素质和实训管理企业化等要求。在该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这种环境氛围下的训练和熏陶,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人才培养是实训基地第一位的功能。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力度与投资力度的加大,全国众多高职院校几乎都积极展开了有关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然而,在经历了规模与数量的扩张后,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普遍出现了"重硬件而轻内涵"的现象,产生了资源结构性矛盾;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实践教学同实际生产之间出现脫节的情况,且实训基地中相关设备的整体利用率都比较低,而实训指导书同一些相应新购设备间也时常出现脱节的情况;实训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经验,进而无法真正发挥出实训基地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在继续加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硬件条件建设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最终促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有关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离职院校发展目标,把握实训基地在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保证了实践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是实现现代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健全的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校内外师生竞赛、技能比武,以及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当前有关部门应花大力气引导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并使之发挥自身作用。
二是深入推进实现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建设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建设、共同教学、共同管理需要建立在三方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上,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主动为合作企业服务,建立合作基础。企业要全程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校内外顶岗实习机会,将新技术、新设备引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来,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合作体系,完成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的目标,发挥"产、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功能,校企合作开发教学、科研项目,制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与制度,搭建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共同完成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是大力创新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基地除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外,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在管理制度上实行创新的实行实训室管理员和安全负责人共管、学生培训上岗的管理制度。实训室负责人应让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实训室安全负责人由专职实训人员负责。另外,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价后,学生参与,共同管理。逐渐形成了一支由基地主任担任实践教学管理负责人为核心,实践环节主讲教师为骨干,专职实训人员为辅助,专业示范生参与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实训基地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谢华永,陈芷,王立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2014(5):22 - 24.
[2]翟志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9 - 232.
[3]童清,刘红,陈冰.以实验实训室内涵建设作为实践教育的主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1 - 213.
[4]张育广,邓俊,李彦旭,等.实验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07 - 209.
[5]王晓琴,刘华,宋淑华,等.开展实验技能大赛促进实验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 - 85.
[6]娄娟,周军,蔡国伟,等.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思路及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5 -118.
一、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浅谈新常态下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理论课程,通过一系列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技能去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比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建有多个实训基地,其中该学院外国语实训基地是学院重点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之一。它是借鉴国内知名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根据院校国贸系各专业特点,结合全院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建设而成,是一个"立意高、创意新、实用性强、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外语类专门人才的语言实践和文化体验场所,其基本满足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备的实训载体产品化、实训环境仿真化、教学人员双师素质和实训管理企业化等要求。在该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这种环境氛围下的训练和熏陶,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人才培养是实训基地第一位的功能。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力度与投资力度的加大,全国众多高职院校几乎都积极展开了有关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然而,在经历了规模与数量的扩张后,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普遍出现了"重硬件而轻内涵"的现象,产生了资源结构性矛盾;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实践教学同实际生产之间出现脫节的情况,且实训基地中相关设备的整体利用率都比较低,而实训指导书同一些相应新购设备间也时常出现脱节的情况;实训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经验,进而无法真正发挥出实训基地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在继续加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硬件条件建设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最终促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有关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离职院校发展目标,把握实训基地在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保证了实践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是实现现代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健全的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校内外师生竞赛、技能比武,以及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当前有关部门应花大力气引导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并使之发挥自身作用。
二是深入推进实现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建设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建设、共同教学、共同管理需要建立在三方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上,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主动为合作企业服务,建立合作基础。企业要全程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校内外顶岗实习机会,将新技术、新设备引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来,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合作体系,完成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的目标,发挥"产、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功能,校企合作开发教学、科研项目,制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与制度,搭建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共同完成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是大力创新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基地除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外,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在管理制度上实行创新的实行实训室管理员和安全负责人共管、学生培训上岗的管理制度。实训室负责人应让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实训室安全负责人由专职实训人员负责。另外,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价后,学生参与,共同管理。逐渐形成了一支由基地主任担任实践教学管理负责人为核心,实践环节主讲教师为骨干,专职实训人员为辅助,专业示范生参与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实训基地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谢华永,陈芷,王立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2014(5):22 - 24.
[2]翟志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9 - 232.
[3]童清,刘红,陈冰.以实验实训室内涵建设作为实践教育的主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1 - 213.
[4]张育广,邓俊,李彦旭,等.实验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07 - 209.
[5]王晓琴,刘华,宋淑华,等.开展实验技能大赛促进实验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 - 85.
[6]娄娟,周军,蔡国伟,等.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思路及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5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