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处理好,教师要让学生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用到写作上,在阅读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服务好写作。小学语文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两者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呢?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1、丰富学生的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寶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2、授之学生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书法、写字比赛、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
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1.读记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如“水过鸭背”“走马观花”。
2、读中导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学生投入到阅读氛围中,融入到文章情节里,跟作者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后,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趁热打铁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说自己在读中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通过“说”来检验他的“读”,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把阅读所得渗透到自己的见解阐述中来。因此学生“读后会说”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知识财富。
(三)、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
1、读写结合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2、读中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文化方面、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编写故事等。
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1、丰富学生的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寶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2、授之学生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书法、写字比赛、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
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1.读记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如“水过鸭背”“走马观花”。
2、读中导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学生投入到阅读氛围中,融入到文章情节里,跟作者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后,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趁热打铁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说自己在读中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通过“说”来检验他的“读”,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把阅读所得渗透到自己的见解阐述中来。因此学生“读后会说”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知识财富。
(三)、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
1、读写结合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2、读中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文化方面、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编写故事等。
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