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淘气生”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课堂永远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美好,课堂上总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发生,面对这些不如意,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A
  
  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走进教室。
  教室里混乱、喧闹不止……
  老师:“耳朵聋了,没听到铃声吗?”
  学生们陆陆续续坐好,并拿出课本,只有一名学生没有拿书。
  老师:“你怎么不拿书,把书吃了?!”
  学生:“没吃,被猫叼走了。”(做怪动作)老师:“就会出洋相,还会什么?”
  老师准备叫学生回答问题,又是那个学生没经老师允许便站起来抢着回答问题。
  老师:“要回答问题就先举手。”
  该学生举起手,便站起来回答问题。
  老师:“你不知道回答问题要等老师叫吗?”
  学生:“可你从不叫我。”
  
  B
  
  老师走进混乱喧哗的教室,显露出轻松神情并开始讲课。
  学生拿出书并打开,老师继续讲课。
  “淘气学生”要举手回答问题。
  老师害怕他扰乱课堂纪律,马上叫了另外的同学回答。
  那个学生一直都在举着手,老师仍没有对他表示注意。
  
  C
  
  老师走进混乱喧闹的教室,然后又退到门边:“同学们还没有准备好,我重来一遍。”
  只有一名学生没有拿出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书,我们要在书中找出一个问题。”
  老师要学生回答问题,“淘气学生”站起来要回答。
  老师:“这么快就准备好了,连老师叫名的时间都等不及了吗?”
  学生回答完问题。
  (答对了)
  老师:“真不错,题答得又快又准。只是下次要等到老师同意。”
  “淘气学生”很得意地坐下了,
  (答错了)
  老师:“这就叫忙中出错。同学们一定要记住:答题快是一个优点,但答题更重要的是稳和准”。 “淘气学生”很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解析:
  
  A——这一教育方式是失败的。
  老师从开始到矛盾的升级都没有搞清楚,他所做的一切与他的期望正好相反。原因是,他所用的挖苦、讽刺和不留情面的做法,不但没有使“淘气学生”的错误行为得到收敛,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类学生多被称为“脸皮厚”。这部分学生往往“学生成绩不是很好”,在学校很少得到老师的赞誉,在家里也难以得到父母的表扬。在被忽视的环境中,他们学会用制造麻烦的方法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用这一方法博得同类学生的羡慕。这类学生行为的目的,只不过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没有故意影响教学秩序的意图。这种做法如果解决不当(如这位老师这样处理方法),不但不会制止学生的恶作剧,反而会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强化,因为他用这种方法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的勇敢,会换来一些学生的“敬佩”。
  
  B——这种做法不妥,一是不和学生沟通,二是不使用任何奖罚。
  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一定要表现出应有的注意。发现“好”的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赞美;发现“坏”的表现,一定要及时对他进行惩罚。而这种既没有奖励也没有处罚的教学模式,是枯燥的,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C——这种态度过于随和。
  这位老师的行为表现出了对学生的极大耐心,且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但是缺乏适当批评和诫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他可以在同学中获得尊敬,但不会形成权威。
  在案例中,学生只是“淘气”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只要灵活地运用一些策略便可以控制班级的教学局面。如果老师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性质和目的做重新的解释,让学生知道这种方式不带有威胁的性质,而是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自尊,会比单纯的惩罚和无针对性的表扬更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章丘明水办事处绣水中学 山东济阳县济阳镇中学)
其他文献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属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是该区域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对阳谷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
河流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鉴于河流水质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本文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将海明贴近度和模糊物元分析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海明
本文依据山西省汾河灌区四站多年的地下水埋深及相应气象资料建立了地下水埋深预报的经验模型和频谱分析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
以银川平原灌区内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灌溉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灌区内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定量地确定了含水层参数:给水度度μ、潜水临界埋深△0、潜水蒸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