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的课堂尤其是专业课堂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职业性的显性特征就是职业情景与学习情景的有机融合。
什么是企业工作情景?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人们大都把工作情景理解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理解为企业的生产流程,理解为企业中的一切经营与管理。因此企业的工作情景是多样的、复杂的,企业工作情景是否可以无差别地融入中职课堂?是否全都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情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有人认为,课堂即车间,学校即工厂,职场、学场合一,工作情景就应该是学习情景;有人认为工作情景不等于学习情景,学习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工作,职场、学场是两个不同的场域;也有人认为在学习情景中应渗透职场情景,如何融合取决于专业性质与教学现实……
最近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其中实现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过程情景与工作情景的融合,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原要求,但工学情景融合并不等于校企合一,也不等于将企业中所有的工作情景都转化为学习过程情景,否则学习过程演变成产品的生产过程,学校变成了工厂,课堂变成了车间,学习变成了工作,学生变成了工人,这显然不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引入学习过程的工作情景必定是典型性的工作情景,必定是学生感兴趣的工作情景,必定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匹配的工作情景,进而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情景。
坚持工学情景融合,就是要尽可能地将企业的真实产品(服务)以项目的形式引入课堂,赋予课堂真实的项目载体,并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负载于项目中,实现项目驱动。这种项目驱动有别于企业的产品生产,虽然教学的显性成果也是形成产品(服务),这一产品(服务)很可能就是企业中真实的产品(服务),但教学过程并不等同于生产过程。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无痕”地融入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促成学生思维的持续打开。学生不仅明白要做成什么,更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意义探寻。
在工学情景融合的过程中,较为核心的就是工作情景的采集。采集工作情景如同作家、艺术家的采风。首先是寻找、确定题材,题材确定后再寻找相关的素材,最后才是作品创作。在工作情景的采集中,首先是寻找合适的题材(也可以不限定某一题材,而是提供多种题材供学生自主选择)。如Photoshop平面设计,其题材非常广泛,有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宣传册设计、Logo设计、标志设计等等,教师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确定相应的题材;在确定好题材后,教师开始采集相关的企业素材,以期实现工学情景的融合。如前例确定为广告设计的题材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宣传广告如旅游宣传广告、企业宣传广告、活动宣传广告、公益宣传广告等,搜集相关的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搭好“脚手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设计(创作)要求进行设计和创作,以形成相应的作品(产品)。
在工作情景的采集中,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采集符合要求的企业产品(服务),这是一种主流的采集方式。例如,在数控加工技术中,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外圆、割槽、切断的相关指令,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工业产品——陀螺。学生在做陀螺、玩陀螺的过程中学得知识、练就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根据工作情景来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反向采集。如溜溜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项目,在数控加工技术中就可以引入企业中溜溜球的生产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二次开发),使溜溜球的制作承载特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这种双向逼近,实现工作情景与学习情景的交汇对接。
让中职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职业味,实现工学情景的有机融合,是推动中职课堂生态优化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中职课堂教学的应然视角。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什么是企业工作情景?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人们大都把工作情景理解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理解为企业的生产流程,理解为企业中的一切经营与管理。因此企业的工作情景是多样的、复杂的,企业工作情景是否可以无差别地融入中职课堂?是否全都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情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有人认为,课堂即车间,学校即工厂,职场、学场合一,工作情景就应该是学习情景;有人认为工作情景不等于学习情景,学习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工作,职场、学场是两个不同的场域;也有人认为在学习情景中应渗透职场情景,如何融合取决于专业性质与教学现实……
最近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其中实现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过程情景与工作情景的融合,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原要求,但工学情景融合并不等于校企合一,也不等于将企业中所有的工作情景都转化为学习过程情景,否则学习过程演变成产品的生产过程,学校变成了工厂,课堂变成了车间,学习变成了工作,学生变成了工人,这显然不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引入学习过程的工作情景必定是典型性的工作情景,必定是学生感兴趣的工作情景,必定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匹配的工作情景,进而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情景。
坚持工学情景融合,就是要尽可能地将企业的真实产品(服务)以项目的形式引入课堂,赋予课堂真实的项目载体,并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负载于项目中,实现项目驱动。这种项目驱动有别于企业的产品生产,虽然教学的显性成果也是形成产品(服务),这一产品(服务)很可能就是企业中真实的产品(服务),但教学过程并不等同于生产过程。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无痕”地融入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促成学生思维的持续打开。学生不仅明白要做成什么,更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意义探寻。
在工学情景融合的过程中,较为核心的就是工作情景的采集。采集工作情景如同作家、艺术家的采风。首先是寻找、确定题材,题材确定后再寻找相关的素材,最后才是作品创作。在工作情景的采集中,首先是寻找合适的题材(也可以不限定某一题材,而是提供多种题材供学生自主选择)。如Photoshop平面设计,其题材非常广泛,有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宣传册设计、Logo设计、标志设计等等,教师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确定相应的题材;在确定好题材后,教师开始采集相关的企业素材,以期实现工学情景的融合。如前例确定为广告设计的题材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宣传广告如旅游宣传广告、企业宣传广告、活动宣传广告、公益宣传广告等,搜集相关的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搭好“脚手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设计(创作)要求进行设计和创作,以形成相应的作品(产品)。
在工作情景的采集中,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采集符合要求的企业产品(服务),这是一种主流的采集方式。例如,在数控加工技术中,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外圆、割槽、切断的相关指令,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工业产品——陀螺。学生在做陀螺、玩陀螺的过程中学得知识、练就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根据工作情景来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反向采集。如溜溜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项目,在数控加工技术中就可以引入企业中溜溜球的生产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二次开发),使溜溜球的制作承载特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这种双向逼近,实现工作情景与学习情景的交汇对接。
让中职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职业味,实现工学情景的有机融合,是推动中职课堂生态优化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中职课堂教学的应然视角。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