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走近文本,依托文本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有效挖掘利用课中、文本里的生成资源,学生的情感会升华,能力会增强,感悟会加深,教学活动更多姿多彩,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感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挖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使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获取情感认识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思维实践能力。但现实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观点的理解、对情感的孕育等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靠以本为本,不是靠教师不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就能改变的。生活是多彩的,生活是变化的,学生的认识与思维也会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生命是有灵性的,遇到共鸣的东西,遇到熟悉的环境,学生会激发出浓厚的兴趣,学生会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学生会擦出碰撞的火花。因此关注生命,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促进成长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变的追求。课堂是生活的部分,文本是生活的缩影,利用文本,依托阵地,让文本生成,让阵地多彩,让学生充满灵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走近文本,走向变化,乐于想象,关于表达,张扬个性,培养情感,增长认识,丰富素养。这既是教学需要又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
布鲁姆曾经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根据生活的变化,学生基础与个性的不同和文本内容的可拓展性空间,课堂中如何挖掘利用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有价值,以下浅谈几点策略。
一、瞄准文本内容的空间
文本是经过精选的文章,语句简洁,层次分明,内容明了而不失含蓄,方法上具体描写与概括相结合。人物个性特征与生活原型的有效对位。学生在学习文本中感悟了文本的重要内容,理解了人物的情感态度的同时,对含蓄处深入深思考,对概括处再具体对人物进行情感对话,找个性,觅共性。多方位挖掘资源开展学习,思考碰撞,学生建立对文本的认识会更丰富,对人物认识会更立体更形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充分被调动,创新潜能才会被激发,课堂才会彰显灵性,充满多彩。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这句话是写儿子给父亲高尔基栽种的花开得很美丽,很可爱,高尔基看了心情很高兴。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高尔基把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是为什么呢?有什么情感想表达。学生思考交流认为高尔基是在赞美花的同时,感谢儿子对父亲的辛勤付出,是儿子给他送来美丽的花朵,让他享受生活,不再孤单寂寞。同时表达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这些想法和情感的流出就是学生对文本含蕴处再学习再积淀。文本结尾总结处: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是父亲高尔基对儿子的期望,那么期望儿子怎么做呢?资源来了,机会有了,学生积极思考,“给”就是对别人的奉献,“拿”就是从别处过索取,高尔基希望儿子要多对别人奉献,少从别人那里索取,这样生活才会多么愉快。理解后老师对此机会再把握,资源再生成,问学生生活中你对别人奉献了吗?是怎么奉献?话题一出,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各有不同,有一点相同的,多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让自己更开心幸福。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
生活中的学生有不同个性,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生活经历。作为学习文本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就会有不同的学习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认知。教学活动中老师就要充分遵守少批评多鼓励学生,个性不同的学生要鼓励其对文本的自我理解,让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学生中开展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同一阵地同一平台学习,借鉴、享用共同的智慧结晶。
如:《嫦娥奔月》中,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学生读文后教师适时启发:嫦娥为什么一口把仙药吞了下去。有的学生说,嫦娥也想长生不老,有的学生说如果嫦娥不抢先吞下仙药,仙药就会被贪婪的逢蒙吃了,那将会坑害更多的人。有的说,嫦娥这样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百姓。一句话引出学生多种不同的认识。这就是不同个性,不同学生而产生的学习资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对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整合,提出你认为嫦娥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说,嫦娥是一个舍己为人、心地善良的人,有的说嫦娥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这样学生对嫦娥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美丽善良上,对嫦娥的良好品质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三、课外拓展延伸
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在学校,在课堂,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能力比较低,直接影响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如果在课堂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将学习拓展延伸至生活,无疑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围绕语文单元训练重点,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如苏教版五年级的语文(上冊)第二单元几篇课文均是以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为主题进行设计,文本学习中可适当渗透自然常识,学习后适当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搜集、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物、颜色的形状与物的成长变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把课堂引向生活,走向自然,既开拓了学生眼界,又丰富了学生知识。
2.拓展与课中生成资源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访问、游览参观等,把课内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增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走近文本,依托文本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有效挖掘利用课中、文本里的生成资源,学生的情感会升华,能力会增强,感悟会加深,教学活动更多姿多彩,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感悟能力。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挖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使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获取情感认识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思维实践能力。但现实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观点的理解、对情感的孕育等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靠以本为本,不是靠教师不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就能改变的。生活是多彩的,生活是变化的,学生的认识与思维也会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生命是有灵性的,遇到共鸣的东西,遇到熟悉的环境,学生会激发出浓厚的兴趣,学生会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学生会擦出碰撞的火花。因此关注生命,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促进成长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变的追求。课堂是生活的部分,文本是生活的缩影,利用文本,依托阵地,让文本生成,让阵地多彩,让学生充满灵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走近文本,走向变化,乐于想象,关于表达,张扬个性,培养情感,增长认识,丰富素养。这既是教学需要又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
布鲁姆曾经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根据生活的变化,学生基础与个性的不同和文本内容的可拓展性空间,课堂中如何挖掘利用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有价值,以下浅谈几点策略。
一、瞄准文本内容的空间
文本是经过精选的文章,语句简洁,层次分明,内容明了而不失含蓄,方法上具体描写与概括相结合。人物个性特征与生活原型的有效对位。学生在学习文本中感悟了文本的重要内容,理解了人物的情感态度的同时,对含蓄处深入深思考,对概括处再具体对人物进行情感对话,找个性,觅共性。多方位挖掘资源开展学习,思考碰撞,学生建立对文本的认识会更丰富,对人物认识会更立体更形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充分被调动,创新潜能才会被激发,课堂才会彰显灵性,充满多彩。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这句话是写儿子给父亲高尔基栽种的花开得很美丽,很可爱,高尔基看了心情很高兴。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高尔基把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是为什么呢?有什么情感想表达。学生思考交流认为高尔基是在赞美花的同时,感谢儿子对父亲的辛勤付出,是儿子给他送来美丽的花朵,让他享受生活,不再孤单寂寞。同时表达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这些想法和情感的流出就是学生对文本含蕴处再学习再积淀。文本结尾总结处: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是父亲高尔基对儿子的期望,那么期望儿子怎么做呢?资源来了,机会有了,学生积极思考,“给”就是对别人的奉献,“拿”就是从别处过索取,高尔基希望儿子要多对别人奉献,少从别人那里索取,这样生活才会多么愉快。理解后老师对此机会再把握,资源再生成,问学生生活中你对别人奉献了吗?是怎么奉献?话题一出,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各有不同,有一点相同的,多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让自己更开心幸福。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
生活中的学生有不同个性,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生活经历。作为学习文本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就会有不同的学习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认知。教学活动中老师就要充分遵守少批评多鼓励学生,个性不同的学生要鼓励其对文本的自我理解,让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学生中开展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同一阵地同一平台学习,借鉴、享用共同的智慧结晶。
如:《嫦娥奔月》中,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学生读文后教师适时启发:嫦娥为什么一口把仙药吞了下去。有的学生说,嫦娥也想长生不老,有的学生说如果嫦娥不抢先吞下仙药,仙药就会被贪婪的逢蒙吃了,那将会坑害更多的人。有的说,嫦娥这样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百姓。一句话引出学生多种不同的认识。这就是不同个性,不同学生而产生的学习资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对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整合,提出你认为嫦娥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说,嫦娥是一个舍己为人、心地善良的人,有的说嫦娥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这样学生对嫦娥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美丽善良上,对嫦娥的良好品质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三、课外拓展延伸
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在学校,在课堂,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能力比较低,直接影响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如果在课堂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将学习拓展延伸至生活,无疑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围绕语文单元训练重点,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如苏教版五年级的语文(上冊)第二单元几篇课文均是以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为主题进行设计,文本学习中可适当渗透自然常识,学习后适当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搜集、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物、颜色的形状与物的成长变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把课堂引向生活,走向自然,既开拓了学生眼界,又丰富了学生知识。
2.拓展与课中生成资源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访问、游览参观等,把课内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增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走近文本,依托文本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有效挖掘利用课中、文本里的生成资源,学生的情感会升华,能力会增强,感悟会加深,教学活动更多姿多彩,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感悟能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