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s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笔者推荐高二的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择合适的版本
  我选择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作品名家插图: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选择这个版本的原因是本书包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个集子,囊括了鲁迅先生的全部小说;作品中的插图为丁聪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绘制的33幅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三本小说集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后,年轻人的思想变化和生活现状,将它们连着阅读,就可以充分感受鲁迅先生在这段时间的思想变化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一直以来,人们对鲁迅先生的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蔡元培、郁达夫、何满子、梁实秋等人的评价也各有其理。没有通读过鲁迅作品的人大多容易受名家点评的影响,而高中生的思想还在形成期,就更容易受到影响。所以,我想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推荐这本书,让他们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在带领一个班级的学生共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之前,教师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恐惧心理。鲁迅的作品有着深亥0的时代烙印,这就使得学生与作品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有些学生一听说是鲁迅的作品,就觉得它过于厚重,害怕去阅读。二是部分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有排斥心理。鲁迅先生善于揭露“假丑恶”,善于描写人性的弱点,这让部分学生感到难以接受,总觉得这些人物的命运太过悲惨,因而不想去阅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就得让学生明白:在未阅读某作者的一定量的作品之前,不可妄下定论。
  二、设计有趣的活动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要设计有趣的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共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初步感知,互相考验”。首先,将学生分为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小组长,帮助记录和推进阅读进程。其次,在阅读中,小组和小组间就小说情节命制问题,互相测试。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得参与出题,也不能参与测评和打分。通过参与第一个环节的小游戏,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阅读书籍,并形成一定的競争意识。
  第二个环节是“分享展示,及时记录”。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在活动中,他们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疑问,还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其次,鼓励学生写阅读随笔,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悟和心得体会。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想的大门,为后续的研讨作准备。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总结,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收集各种问题,然后将其分类整理好。笔者将问题大体分为了三类,分别是:
  1.基础知识类。如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什么?《铸剑》的结局是什么?
  2.价值判断类。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大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却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那么,他的文章对社会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如何看待《采薇》中伯夷和叔齐的做法?
  3.思想主旨类。如陈士成的名字是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作者为什么会安排“白光”出现?在《奔月》中,后羿为什么射不到月亮?《鸭的喜剧》写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作如下处理:针对基础知识类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针对价值判断类和思想主旨类的问题,可以让他们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活动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作业:
  有人说,从鲁迅的小说里只能看到黑暗,请你以小论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论证。
  通过这次整本书阅读活动,学生从阅读者变为了思考者,开始走上了思考的道路。
  三、适时反思与总结
  这次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得很成功,让全班学生了解了鲁迅小说的整体风格,重新认识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了他在不同阶段的思想观念,有思考、有释疑、有发现,达到了笔者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活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前期鼓励学生自由读,由小组长推进读书的进度,缺少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去读,读得不够认真。
  2.中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写读书随笔,教师没有适时引导,因此部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
  那么,之后该如何调整呢?
  1.前期最好设置一个导读环节,如以单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评论性文章,让他们在初读作品之后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而深入地理解作品。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部分学生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魅力,喜欢上了他的作品;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疑问,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研究其相关的作品。这些现象都是笔者乐于见到的。
其他文献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数列问题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抽象函数有关,此类题型一般较为复杂,直接利用常规的方法很难求解,常需要利用取对数法、取倒数法、取特殊值法等对原数列进行变形或者重构,进而巧妙地解答这一类问题.下面重点谈一谈解答与函数有关的数列问题的三个技巧.  取對数  对于与指数函数有关的数列问题,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所给出递推公式的结构和特征,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取对数,然后
期刊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关注生活、提升自我。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会要求学生多记忆、多背诵,目的是让他们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但这种做法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无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介绍了两种有效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期刊
不等式证明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证明不等式的常规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函数法、换元法、构造法等,此类问题的题型多变,重点考查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分析法是立足于结果反推已知条件或定理结论的过程,常常用来解答所证明的结论与题干中条件的关系不明确的题型.在证明本题的过程中,我们从“未知”看“需知”,渐渐靠拢“已知”,进而证明结论成立.  不等式证明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繁多,
期刊
数列求和问题是高考中的一类重要题型.由于数列求和问题题型多样,所以其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也是多样的.本文重点谈一谈求数列和的三种常规思路:倒序相加法、猜想归纳法、裂项相消法.  数列求和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累加法、分組求和法、构造法等.同学们要注意归纳题型和积累方法,结合所给的数列递推公式的形式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求和方法来解题.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期刊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三角函数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一道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本文就從一道三角函数求值题出发,谈一谈解答一类三角函数求值问题的不同方法.  一、定义法  定义法是从三角函数的基本特征出发,利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解题的方法.我们知道,若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x(y)
期刊
如今,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不再以知识为核心,而是以核心素养为核心。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做呢?接下来,笔者就分享一下開展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确立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名词。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
期刊
诗词一直都是语文课程中的难点。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一些教师只注重“新”,却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艺术性与灵活性。“板书设计”作为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就像建筑的蓝图、画家笔下的底稿,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有更加丰富的课堂体验,因此是不该被教师忽略的。下面,笔者就谈谈“板书设计”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1.突出教学目标,展现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
期刊
秋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季节,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们。每个人的经历和心境各不相同,其对秋的感觉也不同,既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伤,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还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畅快。提到秋天,人们总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心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但是,郁达夫先生对故都的秋天似乎有着别样的感受。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体会《故都的秋》中的情感。  一、关注文中的
期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谁也不知道怎么會有一个请愿团挤进了广场,走到佩特留拉跟前。走在前面的是经营木材的富商勃卢夫斯坦,他双手捧着面包和盐,他后面是百货店
期刊
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写人叙事类散文的笔法往往更加含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难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对此,在执教这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抓住其中的人和事,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回忆了金岳霖先生相关的事情,笔法轻松而活泼,情感含蓄而内敛。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抓住重要事件,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  写人叙事类散文常常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