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高职院校现行的就业指导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求。因此,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应运而生,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模块化教学的组织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研究分析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大众化,知识更新慢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修公共课程之一,就业指导课是契合市场经济体制人才招聘需求,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实践性课程,其涉及的内容繁多,包括就业形势、职业道德、职业心理、求职技巧、就业政策与流程、职业心理等。与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指导不同,其是贯穿教育及择业全过程的课程教学,具有系统性与连贯性的特征。高职院校往往具有鲜明的行业与专业特色,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置过于宽泛,难以与行業、市场发展实际相匹配,缺乏教学针对性,无法彰显专业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应不断补充丰富内容,以满足政策、形势的变化。
2.教学模式单一化,实效性不足
虽然早在几年前各大高职院校就相继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从重视度及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经费紧张、师资短缺,导致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进程相对缓慢,其依然沿袭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理论讲授占比较大,考核形式单一、机械化。指导多是教师强制灌输,学生主动性不强,也缺乏基本的课堂互动。由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实效性不足。
3.师资力量较薄弱,缺乏专业指导
目前高校在师资建设方面明显不足,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由其他教务工作人员担任,他们大多为院系思政辅导员、思政教师及行政人员,这部分人员要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无法确保就业指导课按时、按质开展。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教学培训,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及就业工作经验,也无法向学生提供真正有效的就业指导。流动性强,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
4.教学对象个性强,缺乏自制力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95后甚至00后群体成为主要教学对象,其自主意识强,团队意识弱,个性更为张扬,不喜欢循规蹈矩,喜欢创新、尝试与突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手机、移动网络不断升级并迅速普及,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日益下降。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坚持原则
模块化教学是当前教学背景及社会环境下有效的教学尝试。所谓“模块”,就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组合。模块在内容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可以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模块化教学就是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注重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进行模块设计,在完成单一模块学习后,实现对应能力的提升。
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组织实施中坚持三大原则。第一,能力导向原则。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课程讲解应坚持实用原则,在就业指导课模块化设计时应确保实用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凸显能力培养的价值。第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但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潜质。就业指导课模块在设计时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复合型原则。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在模块设计上应切合教学实际,综合专业及学生的特点,增设选修模块,关注学生兴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提升了课程本身的系统性与灵活性,也带动其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以往的就业指导课程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对就业指导综合性及其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缺乏关注,而模块化教学弥补了上述不足。此外,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身份的教学者参与进来,围绕既定教学主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视野的拓展,也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让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落到实处。
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的组织措施
1.加强师资建设,整合课程资源
师资力量充足是教学模块科学设计的前提。教师团队应涵盖不同的身份背景,既要有就业工作教师,也要有思政辅导员;既要有心理教师,也要有专业科研教学带头人。教师团队背景越丰富,就业指导就越系统,就越有利于模块内容的更新与补充。在就业指导课模块设计中,应从设计者自身专业及工作经验出发,奠定模块教学的基础。此外,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为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提供雄厚的人才与资源基础。
2.完善教学内容,契合行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学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行业的精英。高职院校鲜明的行业特点决定其就业指导课必须兼具行业专业特色。在模块设计时,应做好对行业特点及特色的考虑,统筹职业起步与发展、未来职业前景等多个方面,以期更好地契合行业发展。此外,在设计模块教学内容时,除了常规的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技巧,还要涵盖自我认知的引导、价值观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就业指导课程不单是就业指导,也承担了通识教育的职责,因此必须不断创新模块教学的形式,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3.研究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
自主招生政策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而95后群体普遍家庭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烈,也普遍具有懒散的特征,因此其就业关注度不高,对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重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在模块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如虚拟情境教学、慕课教学、远程教学、实践教学等都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进行尝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或情境模拟教学开展教学,实现学生的共同参与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发挥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感染。比如教师在讲授面试技巧礼仪时,可以要求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完成学习,借助表演来活跃气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教学内容,认识到道德修养及文明礼仪在求职中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充分了解企业,做好择业准备,进而制订科学化的生涯规划。在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就业指导教学,做到个性化指导。比如当学生存在不良心理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接受指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此外,由于就业指导课程时数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化教学或讲座等形式,就择业观及就业形势等内容进行分析,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弥补课时的不足。
五、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关乎社会稳定,其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化教学可提升就业指导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找准人生定位。因此,在今后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创新思路和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阿梅.高职生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144-147.
[2]贺珍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改革探析[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46-48.
[3]杨春平,宋跃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7.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研究分析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大众化,知识更新慢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修公共课程之一,就业指导课是契合市场经济体制人才招聘需求,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实践性课程,其涉及的内容繁多,包括就业形势、职业道德、职业心理、求职技巧、就业政策与流程、职业心理等。与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指导不同,其是贯穿教育及择业全过程的课程教学,具有系统性与连贯性的特征。高职院校往往具有鲜明的行业与专业特色,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置过于宽泛,难以与行業、市场发展实际相匹配,缺乏教学针对性,无法彰显专业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应不断补充丰富内容,以满足政策、形势的变化。
2.教学模式单一化,实效性不足
虽然早在几年前各大高职院校就相继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从重视度及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经费紧张、师资短缺,导致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进程相对缓慢,其依然沿袭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理论讲授占比较大,考核形式单一、机械化。指导多是教师强制灌输,学生主动性不强,也缺乏基本的课堂互动。由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实效性不足。
3.师资力量较薄弱,缺乏专业指导
目前高校在师资建设方面明显不足,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由其他教务工作人员担任,他们大多为院系思政辅导员、思政教师及行政人员,这部分人员要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无法确保就业指导课按时、按质开展。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教学培训,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及就业工作经验,也无法向学生提供真正有效的就业指导。流动性强,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
4.教学对象个性强,缺乏自制力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95后甚至00后群体成为主要教学对象,其自主意识强,团队意识弱,个性更为张扬,不喜欢循规蹈矩,喜欢创新、尝试与突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手机、移动网络不断升级并迅速普及,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日益下降。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坚持原则
模块化教学是当前教学背景及社会环境下有效的教学尝试。所谓“模块”,就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组合。模块在内容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可以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模块化教学就是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注重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进行模块设计,在完成单一模块学习后,实现对应能力的提升。
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组织实施中坚持三大原则。第一,能力导向原则。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课程讲解应坚持实用原则,在就业指导课模块化设计时应确保实用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凸显能力培养的价值。第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但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潜质。就业指导课模块在设计时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复合型原则。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在模块设计上应切合教学实际,综合专业及学生的特点,增设选修模块,关注学生兴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提升了课程本身的系统性与灵活性,也带动其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以往的就业指导课程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对就业指导综合性及其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缺乏关注,而模块化教学弥补了上述不足。此外,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身份的教学者参与进来,围绕既定教学主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视野的拓展,也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让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落到实处。
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的组织措施
1.加强师资建设,整合课程资源
师资力量充足是教学模块科学设计的前提。教师团队应涵盖不同的身份背景,既要有就业工作教师,也要有思政辅导员;既要有心理教师,也要有专业科研教学带头人。教师团队背景越丰富,就业指导就越系统,就越有利于模块内容的更新与补充。在就业指导课模块设计中,应从设计者自身专业及工作经验出发,奠定模块教学的基础。此外,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为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提供雄厚的人才与资源基础。
2.完善教学内容,契合行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学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行业的精英。高职院校鲜明的行业特点决定其就业指导课必须兼具行业专业特色。在模块设计时,应做好对行业特点及特色的考虑,统筹职业起步与发展、未来职业前景等多个方面,以期更好地契合行业发展。此外,在设计模块教学内容时,除了常规的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技巧,还要涵盖自我认知的引导、价值观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就业指导课程不单是就业指导,也承担了通识教育的职责,因此必须不断创新模块教学的形式,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3.研究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
自主招生政策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而95后群体普遍家庭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烈,也普遍具有懒散的特征,因此其就业关注度不高,对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重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在模块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如虚拟情境教学、慕课教学、远程教学、实践教学等都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进行尝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或情境模拟教学开展教学,实现学生的共同参与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发挥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感染。比如教师在讲授面试技巧礼仪时,可以要求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完成学习,借助表演来活跃气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教学内容,认识到道德修养及文明礼仪在求职中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充分了解企业,做好择业准备,进而制订科学化的生涯规划。在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就业指导教学,做到个性化指导。比如当学生存在不良心理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接受指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此外,由于就业指导课程时数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化教学或讲座等形式,就择业观及就业形势等内容进行分析,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弥补课时的不足。
五、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关乎社会稳定,其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化教学可提升就业指导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找准人生定位。因此,在今后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创新思路和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阿梅.高职生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144-147.
[2]贺珍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改革探析[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46-48.
[3]杨春平,宋跃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