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板层角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旁中心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体板层角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旁中心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角膜溃疡穿孔患者13例(13只眼),溃疡直径≤3.0 mm,穿孔直径≤2.0 mm,采取自体板层角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散光状态的变化、溃疡愈合情况、角膜植片和植床透明度。随访3~ 12个月,平均8个月。对术前、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

13例患者(13只眼)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瞳孔无粘连,植片与植床对合良好,角膜植片有轻到中度的水肿混浊。术后第7~ 14天,角膜水肿基本消退,移植片基本透明,溃疡边界模糊。术后3个月角膜植片基本透明,所有病例溃疡未见复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4±0.19。术后3个月拆除角膜缝线的最佳矫正视力为0.47±0.2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 P=0.461)。术前角膜散光(4.12±2.06)D。术后3个月拆除角膜缝线后角膜散光为(2.52±0.87)D,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1, P<0.05)。

结论

自体板层角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旁中心角膜溃疡穿孔安全有效,是供体角膜缺乏地区或是有高危角膜移植患者的有效替代疗法,但其手术适应证范围较窄。(中华眼科杂志,2016,52 :663-668)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尽管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减重手术例数在下降。Richard Welbourn等学者分析其中原因并争鸣更好的可及性是否有可能降低长期的治疗成本。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临床化学自建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的确认方法。方法方法学评价研究。以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为例,选择在参考区间上限和下限以及医学决定水平(MDLs)浓度的6份实验样品,进行批内精密度(重复性)和日间精密度实验,计算批内CV和日间CV;使用5份能力验证试验(PT)定值样品、5份参考方法定值样品、40份新鲜冷冻血清与参考方法进行方法学比对3种方法进行正确度性能确认,计算在MDLs处的相对偏倚;基于
期刊
期刊